俄烏演義之刻赤海峽,未完待續……

2018的世界,不太平,從年初至今,不缺突發事件。

在距二十國集團峰會還有5天,世界主要國家領導人將齊聚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商議全球大事之際,遠在黑海與亞速海之間的刻赤海峽發生了俄羅斯與烏克蘭軍艦對峙衝突事件,並很快鬧到了聯合國,觸動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神經。

事件大致經過

此事究竟是偶然突發,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俄烏兩國在衝突對峙還是另有隱情,世界媒體大量報道,紛紛猜測。綜合各種報道,所謂的“刻赤軍艦事件”大體是如此發生的:

俄烏演義之刻赤海峽,未完待續……

11月25日,烏克蘭海軍的兩艘小炮艇和一艘拖船,從烏克蘭在黑海的軍港敖德薩出發,進入俄羅斯臨時封閉的水域,意圖通過刻赤海峽,進入位於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海岸外的內陸海亞速海,駛向馬裡烏波爾港。俄羅斯邊防局發現後,派出4艘邊防艦進行攔截,要求烏克蘭軍艦立刻停止前進並返航,但烏海軍艦隊不予理睬,雙方在海上糾纏了大約5個小時,最終俄艦採取了撞船方式,用護衛艦撞傷了烏克蘭拖船,並對兩艘小炮艇開火,3名烏克蘭海軍人員受傷。烏克蘭海軍的炮艇和拖船至今被俄羅斯扣壓。

烏克蘭海軍接到報警後,隨即派出兩艘炮艦,從亞速海的別爾江斯克港出發,前往出事海域緊急馳援。俄海軍一邊緊急封鎖刻赤海峽,同時急派蘇-25戰機升空巡邏,烏克蘭馳援海軍退回。當天下午,俄軍結束對刻赤海峽的封鎖,民用船隻恢復通行。

事件究竟如何發生的,目前主要是各種媒體的報道,但事發當時,似乎哪家媒體都無記者在現場,因而大多是根據烏俄雙方的說法,出於不同的立場在報道和評述。俄羅斯方面稱,事件發生後,俄方為烏海軍的3名受傷軍人採取了緊急醫療救助,目前烏方受傷人員無生命危險。

俄烏演義之刻赤海峽,未完待續……

波羅申科

當晚,烏俄兩國高層進行了對策研究、緊急部署和對外發聲。烏克蘭方面,總統波羅申科分別主持召開軍事內閣會議及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會議,緊急磋商如何應對俄羅斯邊防局艦隻在刻赤海峽附近海域對烏海軍船隻“動武”一事。兩個會議均建議在烏實行“戰爭狀態”。會議的規格很高,除總統外,烏克蘭總理、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和內務部長等主要軍政高官等悉數參會。次日,波羅申科總統簽署命令,按照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的決定,宣佈批准烏克蘭全國實施戰時狀態。這是烏克蘭自1991年獨立以來,首次實施戰時狀態。根據烏克蘭法律,在戰時狀態下,國家管理權轉移至軍事指揮部,軍事指揮部有權實施宵禁、對公民出行和車輛進出進行限制、檢查。

俄烏演義之刻赤海峽,未完待續……

普京

俄羅斯方面,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向記者表示,普京總統正全盤掌握有關刻赤海峽事件的進展情況,並隨時在獲得所有相關信息。此番表態,意在向外界表明,俄方對事件高度重視,總統普京在親自指揮事件的處置。

雙方各執一詞

對於刻赤艦船衝突事件,目前烏俄雙方各執一詞,互相指責攻擊,均稱對方在滋事挑釁。

烏克蘭方面堅稱,烏海軍船隊從黑海穿越刻赤海峽的路線,是向俄方預先警告的,船隊只有走這條水道才能快速到達目的地,烏方這一行動並無不當,俄軍向烏克蘭海軍船隊開火,打傷人員並扣押船隻,“是粗暴違反國際法,是對烏克蘭的侵略”。烏外交部的聲明“要求俄方立即為受傷軍人提供醫療救護,確保他們立即安全回國,以及歸還被扣押的軍用物資,並向烏方賠償所造成的損失”。

而俄方官員和俄羅斯有關部門的聲明則說,烏克蘭海軍船隻無視其邊防人員的警告,公然“非法進入俄領海臨時封閉區域”,是嚴重的“挑釁行動”。俄羅斯副外長卡拉辛26日表態稱,烏克蘭當局通過刻赤海峽事件發起挑釁,其目的在於實施戰時狀態,煽動西方反俄情緒。他還稱,烏克蘭這樣做“也有助於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開展自己的競選活動”。27日,普京直接出面,警告烏克蘭不要採取“莽撞行動”。隨後,普京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時對烏方的挑釁行為予以批評,對基輔宣佈戰時狀態表達嚴正關切。普京指責烏克蘭軍艦嚴重違反國際法準則,故意無視俄聯邦領海的和平通行規則,表示希望德國對烏克蘭施加影響,“說服其不要採取進一步的莽撞行動”。

美國《國會山報》評論稱,俄烏雙方在刻赤海峽附近發生的衝突,是兩國近年來最嚴重的事態。觀察者認為,這可能是俄烏雙方長達數年衝突的一個臨界點。

安理會緊急討論

26日,俄羅斯要求安理會全體成員國緊急召開會議,對突發的俄烏衝突進行緊急磋商。烏克蘭常駐聯合國代表弗拉基米爾·葉利琴科在安理會表示,為緩解刻赤海峽周邊區域的緊張局勢,國際社會應加大對俄製裁力度。他還稱,烏方已經做好準備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實施自衛權。

而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安斯基,則堅持俄方的說法,指責刻赤海峽事件是烏克蘭精心策劃,意在通過挑釁俄羅斯、製造政治話題,為波羅申科在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中製造優勢。葉利琴科對此堅決否認,稱俄羅斯是在混淆事實。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安理會上的發言立場非常明確。黑莉稱,俄羅斯在刻赤海峽的所作所為是對烏克蘭主權的嚴重侵犯,美方要求俄羅斯立即停止在該海域實施此類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她表示,美方將繼續實施對俄製裁,如果俄羅斯一意孤行下去,只會不斷損害自身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以及同其他國家的關係。法國代表安妮·古根在安理會明確呼籲俄方儘快釋放扣留的烏方人員並歸還艦船。她指出,當前的事態表明克里米亞問題迫切需要一個長期解決方案。

11月是中國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國。根據規定,輪值主席國的身份時間只有1個月,任期雖然很短,但很多國家都希望能在這1個月內為國際社會做出大貢獻,中國也不例外。這個月裡,雖然國際衝突時有發生,但在中國的公平主持下,安理會的積極作用凸顯。如11月23日,中國提議解除對厄立特里亞的制裁,在安理會上經過努力,成功解除了對該國的制裁。

中國與烏克蘭和俄羅斯都保持著良好關係。在中國的公正主持下,安理會積極調停刻赤衝突事件。負責政治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迪卡洛26日表示,聯合國方面強烈敦促俄羅斯和烏克蘭保持克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升級的行動。中國作為安理會主席國表示,俄烏兩國必須冷靜並且保持克制,如果出現更大沖突對任何國家都毫無幫助,只有和談才能處理問題。經過中國數次調解,聯合國安理會傳出好消息,在此次會議結束之後,俄烏雙方都表示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進行和談。但願事態朝此方向良性發展。

不過,事態還是相當複雜的。除了俄烏兩國,還有別的因素在干擾,有的國家和組織打著為烏克蘭維護正義和主權的名義,實際在推波助瀾。在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前後,有的國家和有背景的西方媒體多次表示,俄羅斯是霸權主義,2014年毫無理由的佔有克里米亞,現在又扣留烏艦和26個士兵,必須對其採取措施。但更多的國家和國際媒體,對這些說法反應冷淡。

衝突事件背景複雜

刻赤對峙衝突事件不簡單。

在安理會討論的當天,英國電視五臺播出一部紀錄片,片中內容為今年5月英國驅逐艦與俄羅斯戰機海上“對峙”的畫面,有評論認為,這是在故意渲染“俄羅斯製造敵意”。

俄羅斯外交部網站26日下午發表的聲明,也透露出刻赤衝突事件的嚴重性和複雜性。聲明表示,“俄方將堅決抵制任何侵犯其主權和安全的行為”,強調俄羅斯一再警告烏克蘭當局及其西方庇護者,人為地在亞速海和刻赤海峽周邊盲目行動十分危險。此次挑釁顯然在地點和形式上經過周密思考和提前謀劃,旨在進一步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為擴大對俄製裁捏造藉口。

一些評論認為,刻赤衝突事件在激化烏俄矛盾、對立、對峙的同時,也暴露出西方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發生的爭鬥博弈在加劇。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俄羅斯、南瀕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對美西方、北約、歐盟和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都至關重要,處於雙方爭鬥的最前沿。

傳統上,烏克蘭與俄羅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9世紀時,烏克蘭的大部分被俄羅斯帝國吞併,1917年建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併入蘇聯,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論面積,烏克蘭是僅次於俄羅斯、哈薩克的第三大加盟共和國。原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就是烏克蘭人。烏克蘭的重工業特別是軍工、軍備製造和核工業曾在全球知名。烏克蘭還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有著“歐洲糧倉”的美譽。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結束了337年與俄羅斯結盟的歷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烏克蘭獨立以來,已經歷5任總統。由於領導人的政治立場、外交政策不同,加上烏俄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和西方國家插手的因素,烏俄關係跌宕起伏,總體趨向惡化。2010至2014年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就任前後曾多次強調俄羅斯是烏克蘭最重要的戰略伙伴之一,烏克蘭願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與俄羅斯在所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但更多的時候,烏俄關係處於矛盾對立狀態。

西方國家千方百計拉攏烏克蘭,在烏克蘭搞“顏色革命”,烏克蘭一些親歐親美派領導人也設法靠攏西方,積極追求加入北約和歐盟,以博得西方認可和好感。烏克蘭在天然氣過境、黑海艦隊駐軍、邊境劃界等問題上多次與俄羅斯發生激烈爭執,導致兩國關係陷入僵局。

2014年3月,克里米亞議會宣佈脫離烏克蘭獨立,加入俄羅斯,烏克蘭拒不承認。當年6月,烏克蘭新任總統波羅申科稱,他將永不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領土佔領”。

克里米亞事件之後,俄烏關係更加複雜,俄烏矛盾也更加尖銳。

烏俄關係超出兩國範疇

獨立後的烏俄關係及矛盾對立,實際早已超越兩國關係的範疇,不少情況下變成了俄羅斯與西方在歐洲的一線較量與博弈。由於烏克蘭戰略地位的特殊性、敏感性,西方和俄羅斯都不會放棄對烏克蘭的爭奪。烏克蘭政府的反俄親西方立場、言論與舉動,經常導致烏俄關係乃至俄羅斯與美西方關係的緊張,俄羅斯受西方制裁的起因就是烏克蘭問題。

俄羅斯一直視黑海為“後院”,而近年來,美國、北約等西方國家均有自身或利用烏克蘭在黑海加強軍事存在的意圖。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早前報道,今年年7月,美國海軍第六艦隊旗艦——“惠特尼山”號指揮艦進入黑海,並在那裡參加代號為“海上微風-2018”的美國—烏克蘭聯合軍演。

據塔斯社11月23日報道,最近烏克蘭軍方在亞速海海岸舉行了軍事演習,演習內容是炮擊假想敵的兩棲登陸艦並保護相關海岸。儘管是一場比較小型的軍事演習,但俄方對此有不同的研判和解讀。據報道,演習當天,普京剛剛抵達克裡米亞半島進行相關訪問和會晤,而亞速海與克里米亞半島近在咫尺,外界很難不將此次演習與普京的訪問聯繫起來。

一直以來,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主要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進行,但最近有跡象表明,雙方的衝突正在從陸地延伸到海洋。亞速海已經成為烏俄一個新的爭奪領域。亞速海曾是蘇聯的內海,是世界上最淺的海,一般只有7米,最深處也只有14米,雖然大型航母軍艦進入不了,但小型艦船是可以的。

敏感之處還在於這裡與克里米亞直接有關。克里米亞半島與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分別位於刻赤海峽的西側和東側。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後,作為連接黑海和亞速海唯一通道的刻赤海峽,具有了更重要的戰略地位。

今年以來,烏克蘭與俄羅斯在亞速海和刻赤海峽的海運問題上齟齬不斷。烏克蘭媒體報道稱,俄羅斯試圖封鎖刻赤海峽,對烏克蘭的對外貨運造成了嚴重干擾。報道還稱,今年4月29日至7月9日,俄羅斯邊防局無故扣留並檢查93艘準備經由刻赤海峽前往烏克蘭亞速海港口的船隻。為了報復俄羅斯,烏克蘭曾建議歐洲國家和美國對俄黑海港口施加限制。但俄方官員駁斥這一報道為假消息,稱俄方從來沒有封鎖過刻赤海峽。

當然,烏俄的爭鬥,遠不僅僅是海運這點兒事,還有更為複雜的地緣政治和主權之爭的背景。而烏俄圍繞克里米亞的緊張局勢和激烈爭鬥,背後又隱約可見其他利益集團和大國的影子。

有媒體分析認為,俄烏關係的緊張和惡化,無疑會損害俄的整體戰略利益,如果亞速海危機進一步發酵,俄與西方改善關係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而對烏克蘭來說,也是風險巨大,受損難免。

目前烏克蘭經濟艱難,社會不穩,大選將臨。有分析認為,如果烏克蘭堅持親西方,對俄強硬,損失可能最大。除了本身對俄衝突的巨大成本外,還必然會因為成了西方抵制俄羅斯的戰略前沿而紛爭長期化。還有分析認為,烏克蘭對美西方能否堅定支持和有效回報烏克蘭,美俄領導人是否會因某種戰略利益需要而再次會晤,甚至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達成烏克蘭不希望的共識,也不無擔憂。

事態還在發酵

目前,刻赤衝突事件還在進一步發酵,並不排除有擴大和蔓延之勢。

據烏克蘭英文媒體UAWire報道,烏克蘭駐美國大使Chaly表示,烏克蘭外交部在烏克蘭海軍船隻遭到俄羅斯襲擊後,已經請求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支持和幫助。這位大使稱,俄烏在刻赤的遭遇可能導致黑海全面衝突,並威脅到該地區所有國家的安全。美國已“立即聯繫了我們的美國夥伴,並敦促他們果斷地支持烏克蘭,烏克蘭已經要求美國發送明確的信號給侵略者。我們得到保證,美國正在密切關注局勢的發展,並正在準備應對措施,以防止進一步升級。美國將為戰略合作伙伴烏克蘭提供支持”。

顯然,不能輕估刻赤海峽衝突事件的嚴重性,如果管控和處理不好,事態的發展相當危險。有消息說,烏克蘭方面還在向北約尋求支持。

事件發生後,北約第一個響應烏克蘭。北約宣稱,完全支持並且維護烏克蘭的主權完整,呼籲俄羅斯要確保亞速海航行不受阻礙。德國總理默克爾也隔空喊話,要求俄羅斯儘快歸還被扣押的三艘烏克蘭軍艦。據報道,烏克蘭得到了來自美國的保證,美國方面代表北約做出承諾:全力支持烏克蘭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北約和美西方國家首先強調的是完全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完整”,這些表態聯想到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獨立,加入俄羅斯,意圖已經相當清楚。據最新消息,北約官員已經到了烏克蘭,烏總統波羅申科已經和北約秘書長進行了有效的溝通接洽。

在聯合國正在積極促和調停,俄羅斯斷然拒絕烏克蘭對刻赤海峽衝突行為的指責,並堅稱是烏克蘭在故意挑釁的情況下,北約和美西方國家完全一邊倒支持烏克蘭的做法,究竟是在給烏克蘭吃定心丸,真的維護烏克蘭的利益,還是另有所圖,甚至火上加油,令人生疑。

不管怎樣,如果事態進一步發酵擴大惡化,對地區和平與安寧,乃至對國際局勢的穩定,顯然都不是什麼好事。

(東方智庫深度原創稿件觀點系東方智庫研究員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來源:東方網·縱相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