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P2P基因”失敗!ofo“神操作”不敵信用破產

近日,一則“ofo鄭州公司人去樓空”的微博一經發布,引發網友熱議。在一片“涼涼”的質疑聲中,ofo發表聲明稱,“報道不實”、“絕不放棄地方城市市場”。然而,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

ofo運營困境早已顯現

2018年,ofo妥妥進入了水逆期,在資本抱團取暖,巨頭親自入場,價格補貼偃旗息鼓,共享單車品牌逐漸消失的背景下,共享經濟風光不在。ofo的運營困境愈加凸顯,各種負面消息不斷:

“編輯P2P基因”失敗!ofo“神操作”不敵信用破產

2月12日前,ofo分兩次將數百萬輛共享單車作為抵押物,換取阿里巴巴17.7億人民幣借款;

3月13日,ofo宣佈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該輪融資採取股權與債權並行的方式,幷包含此前抵押換取阿里的借款;

5月底開始,ofo相繼取消了20座城市的信用免押金,僅剩下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杭州5座城市;

6月中旬,ofo進一步取消了在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廈門五個城市的信用免押,這標誌著ofo的市場競爭力已經消失殆盡;

6月下旬,騰訊網稱,ofo在遵義召開閉門會議,透露出全面獨立發展、降成本做盈利等諸多信息,反映出公司運營難以為繼的窘境。

7月,ofo開始有步驟地退出海外市場,德國、澳大利亞等市場被放棄。

9月,ofo因拖欠貸款被鳳凰自行車起訴。

10月,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已悄然更換了法人代表。

10月至11月期間,ofo被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及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等多個法院涉及的多個案件中被列入執行人名單,涉及執行標的超5360萬元。

為留住押金底線一降再降

2018年4月,ofo和摩拜便被媒體曝出將面臨退押金難的問題,金庫君曾進行了實測,申請退押金後5分鐘內到賬。最終,沒有引發押金擠兌。

6月,ofo表現出千方百計“留住”用戶押金的意圖。於是,祭出了第一招——提高費用“薅羊毛”。ofo在部分城市區域調整了車費收費標準,採用起步價+分鐘+里程的計費標準。以此計算,用戶僅騎行3分鐘,就要收費2元(起步價0.5元+0.5X3分鐘=2元)

如此霸王條款,引發了用戶的強烈抗議。ofo出面澄清,但仍改變不了部分客戶流失的現實。金庫君在《貴過打車?看ofo“重新定義”共享單車》的文章中曾揭露過這種變相充值的行為。有小藍車的例子在前,金庫君最終將ofo中的押金退回,沒有再次充值,結束了ofo的使用生涯。本次押金退回大約8小時內到賬,沒有遇到阻力。

壞車越來越多,無法忍受的用戶們紛紛退回押金,於是,ofo祭出了第二招——繁複的退押金流程。除了小到幾乎不可見的退押金窗口,繁複的流程也在盡力阻止用戶退出,但“百度”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9月,ofo又使出了第三招——誘導用戶消費。有媒體報道稱,ofo通過改動操作界面文字、混淆概念等方式,將押金變為充值金。

10月,ofo不得不採取最後一招——“拖”字訣。月底,ofo延長了退押金週期,由原來1-10個工作日延長至1-15個工作日;經金庫君實測,其客服電話在排隊等待過程中數次掛斷,或提示重新排隊。

P2P獲客成本不斷提高

獲客成本,即企業開發一個投資、借款用戶所付出的一切成本。融360的數據顯示,經歷了頻繁暴雷之後,P2P平臺獲取有效借款人的成本仍在不斷攀升,一般為300元/人,而投資期限一年、投資金額在萬元以上的資金端獲客成本至少要在500元以上,更不用說千元乃至數千元的精準客戶資源了。

從目前P2P的行業情況看,資源有向頭部平臺傾斜的趨勢,儘管一些中小平臺在合規上做出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仍不足以吸引客戶,只能通過提高收益率與增加客戶轉化率,達到留存客戶的目的,進而使行業內的獲客成本水漲船高。

從P2P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看,由於政策限制,行業規模出現了明顯萎縮。紅利期過後,面臨著理財產品的衝擊,投資者風險意識普遍加強,對P2P投資更為謹慎,導致了獲客難度陡然增加。

P2P平臺的獲客方式多種多樣,運營商、公共事業、電商、社交及出行服務等各方面數據更是常見來源。如ofo這般,握有大量精準客戶信息的企業,令網貸平臺垂涎欲滴。

“神操作”的誕生和覆滅

在經歷了一系列“昏招”之後,ofo終於迎來了“神操作”。近日,在ofo的APP退押金時,會彈出“免押騎行”、“放棄免押騎行”兩個選項,點擊前者代表認可將99元押金升級為PPmoney的100元特定資產,享受PPmoney新手福利——年化利率8%+8%,鎖定期30天,期滿可退出,並獲得本息。

在金庫君看來,理論上,這不失為“一石三鳥”的共贏方案。對於ofo來說,可以解決押金擠兌的問題,並藉此向免押金轉變;對PPmoney網貸平臺來說,低價而高效的獲客方式能迅速地讓企業產生效益;而對用戶來說,順利取出押金的同時,還能獲取一定收益。

但現實卻是,ofo的用戶們不~認~可,強烈要求退押金。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兩點:

一是ofo信用已經破產。從變相充值到繁複的退押金流程,從千方百計套路用戶到“拖”押金,ofo已經耗盡了用戶們的信任。因此,ofo的話,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信了。

二是涉嫌販賣信息引發眾怒。ofo退款需同意成為PPmoney用戶的規定,讓許多用戶無法接受。查詢餘額必須下載PPmoney軟件註冊登錄,這不是拿著客戶信息賺錢又是什麼?這是一個良心企業能做的事情嗎?如果用戶在PPmoney註冊後,不選擇在該平臺理財,而是立即提現,竟然有3元的手續費,到手只有97元,這中間的差額是被ofo吃了嗎?另據《界面》的報道稱,PPmoney將支付ofo每人100元的導流費,更是將用戶的憤怒情緒推向頂點。

最終,在強大的輿論攻勢下,ofo發佈聲明表示,由於“合作細節問題,經雙方協商後,對該活動進行了暫時下線處理,上線時間將另行通知”。“不存在PPmoney向ofo支付一百元一人的導流費

”,承認了“雙方合作會涉及費用往來”。

與試圖編輯人類基因的金主“莆田系”一樣,嘗試編輯“P2P基因”的ofo最終栽在了輿論上。進入下半年以來,ofo見諸媒體的報道幾乎全是負面。為了挽救公司,ofo也做了諸多嘗試,APP彷彿成了B2B展銷會——蜂蜜廣告、叮噹快藥、花花錢包。。。然而,這一切是徒勞的,一個喪失了信用的公司,註定被用戶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