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這是學霸君推薦的第二十五篇學霸故事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在我讀四年級時,我的同學早已經踏上了外出打工的火車;我讀初中時,後桌同學已經懷孕兩個月在家待產·····這不是虛構故事,而是發生在葉楊慶身邊的真實事蹟。

可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這種情形卻並不罕見:輟學潮極其猛烈,少男少女年紀輕輕就結婚,讀書這個選項,排在家長和孩子的選擇最後。如果要像葉楊慶一樣,從邊遠農村考上清華,那就難上加難。

在這片土地上,還有那麼多人沒有機會進入高等學府。如今還在求學路上迷茫的你,還有什麼好鬆懈呢?


01、糟糕的成長環境

我的家鄉,廣東省潮州市,是廣東省最東邊的地級市,換言之,這是廣東省地理最偏僻、經濟較落後、教育欠發達的地區之一。可以說,潮州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及教育發展程度長期排在廣東省末端。

我在一個名為“五嘉隴”的小山村出生。小時候,我常常在河裡游泳、在田地裡玩耍,心情好了幫忙乾點農活,不高興了搞點小破壞,與同時期城市裡的孩子相比,我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地痞”。

像我這樣長大的孩子在家鄉的農村地區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地落後經濟條件所決定的教育資源匱乏決定的,另一方面也與當地居民落後的教育觀念分不開。

我的學前教育是在一家民辦幼兒園完成的。與其說這是一家幼兒園,倒不如稱其為小型的託兒所,老師、生活阿姨等角色都由兩三位中年婦女擔任,更糟糕的是,她們都沒有接受過相應的幼兒教育培訓,更談不上持證上崗。

在這裡,沒有正常的文化素質教育,也沒有悉心的引導,有的只是一群連普通話都不會講的大媽,她們拿著竹尺逼著我看書,逼著我按時睡覺、吃飯,令我痛苦不已。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不只是學前教育條件落後,小學、初中這些正式教育階段的真實情況也不容樂觀。在我八歲那年,我踏入小學的校園。由於當地只有一所村辦小學,我在入學時無從選擇,只能到那所破破爛爛、設備欠缺的學校就讀。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在我們的課表上,永遠只有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是有效的,其他的課程,諸如體育、英語等等都形同虛設,而且我們的老師往往身兼數職,既教語文又教數學,可見師資是如何匱乏。

如果說教育資源的匱乏是家鄉兒童得不到良好教育的直接原因,那麼家鄉民眾落後的教育觀念就是根本原因了。在我的小學同學中,未讀完六年級就輟學的為數不少,完成小學學業卻放棄升入初中的同學佔一半以上

他們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是受到他們父母的影響:我大部分同學的父母基本上只有小學學歷,深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認為讀書就是浪費時間,還不如讓自己的子女早點進入社會,打工賺錢,幫忙養家餬口。在他們眼裡,只要能認字就行,沒必要學得太多。

他們想,儘早輟學出來打工,得到的可都是實實在在的金錢啊!即使不讓子女輟學,大部分家長也會在寒暑假期間將孩子送到工廠當臨時工。在家長的影響下,子女們自然也開始相信“讀書無用論”。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在我四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還沒開始,班裡已經有幾個同學自發坐車前往外地打工,他們還諷刺我們這些留下來考試的學生是傻子。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當時我也對“讀書無用論”深信不疑,把讀書學習當作是無奈的任務,毫無學習熱情可言。

現實中,很多農村兒童起初並不討厭學習,先天條件也不錯,但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這些孩子很難堅定地在學習的道路上走下去,反而鄙視讀書,認為“讀書無用”。

02、幸運的小學時光

回憶起在家鄉生活的時光,雖然教育環境不樂觀,但是我總歸運氣比較好。

我的爺爺是他那一輩人中難得的知識份子,在閉塞落後的山村裡顯得鶴立雞群。他終身堅持每日讀書、寫字的好習慣。那時,家裡沒什麼漂亮的擺設,爺爺的書架成了最氣派的裝飾。

我爸爸也願意跟著爺爺讀那些書,至於讀的到底是什麼書,年幼的我並沒有興趣過問。那時候,我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長輩們讀書。周邊的“讀書無用論”影響著懵懂的我,又面對著書架上不喜歡的書本,我感到自己與長輩們格格不入。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從幼兒園到小學,每當我哭鬧著不去上課的時候,與鄰居們呵斥孩子的方法不同,我的長輩總是耐心地安慰我、勸導我,讓我接受“學習好的孩子眾人喜歡”的想法。有了長輩的諄諄教誨,我終究沒有在打基礎的關鍵階段產生厭學情緒,走入厭學棄學的歧途。

得益於家庭良好的教育觀念,我在小學時期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非但沒有使我在對教育有偏見的山村裡被孤立,反而給我帶來不錯的人緣。

那時,我性格開朗,即使有的同學早早輟學,我和他們也依然保持著不錯的感情。假日裡,我們一起下河游泳捉魚,在山丘上盡情奔跑撒潑。這些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經歷也使我對新奇的植物、動物和廣袤的星空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03、叛逆的初中時期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引導下,我在這個教育落後的山村裡順利完成了學業,並且在升學考試中幸運地脫穎而出,進入鎮上初中的重點班。

起初,我沒料到,學校雖然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卻並不意味著重點班的學生就都一心向學。讀書對這些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而言,就好像舊屋陽臺上的瓦花,可有可無。不管日曬雨淋,人們都不會有細心照料它的念頭。

校園生活的波折是從警察的來訪開始的。講臺上,英語老師正在講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的用法區別,三位身穿制服的警察突然出現在門口,打斷了老師的講課。

隔著教室半掩的窗子,我看見走廊上老師緊緊皺起眉頭,隨後,同學小文被老師叫出門外。他低垂著頭,隨警察進入警車後座。英語老師回到講臺上,讓我們繼續安心上課,可是誰都忍不住好奇,又帶些畏懼,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看見警察來學校帶走學生。

大約兩星期之後,小文偷鄰居錢的消息在學校傳開了。有人說他偷了一千多的現金,有人說他偷的現金不多,是變賣了偷來的手機,但所有人都說,他網癮太重,因為零花錢不夠通宵玩遊戲,才做出違法的事情。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沒過多久,班上另外一位同學小林因翻牆摔傷入院的消息又成了熱點:他是逃課翻牆才傷腿的。那天上課,他覺得無聊,便藉著上洗手間的理由從教室裡出來,正想從圍牆翻出去時,教導主任喝住了他,他一慌張,失去了平衡,就從上面摔了下來。

小林快出院時,我爸爸帶著我去探望他。趁著家長到外面閒逛,小林告訴我另一個秘密,“你真以為阿芳是轉學到外地去了嗎?”阿芳的座位已經空了快一個月,誰都沒有懷疑過老師對我們說的原因。

那天,小林告訴我,阿芳網戀,後來發展到私下見面,甚至未婚早孕的地步。現在,阿芳正在家裡養胎,預備兩個月後出嫁。今後,豆蔻年華的她生活裡將充滿柴米油鹽。

教室裡,阿芳和小文的座位一直空著,他們是青春期裡突然從我生活裡消失的人,而那些沒有消失的,比如愛逃課的小林、好打群架的大建和阿杰,時常陪伴在我左右。受他們的影響,我也不可避免地,從乖孩子變成了大人口中的叛逆少年。

我第一次逃課,是數學課和朋友們到學校附近一家網吧裡打聯機遊戲。在遊戲室,暗淡的燈光和刺鼻的香菸味模糊了白天黑夜的界限,後來,我們好幾次玩到凌晨四點才偷偷溜回家。

為了幫被舉報的阿杰出氣,我甚至和隔壁班的幾個男生打架。事情傳到校長那裡,我的父母因此第二次到校長辦公室來,而上一次,他們是入學時作為優秀學生家長代表,受邀請來開會的。

從那時起,長輩們才真正意識到我的變化。他們一時間亂了陣腳,從小乖巧聽話的我怎麼會變成和人打群架的壞孩子呢?爸爸媽媽開始更仔細地注意我的行動。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起初,他們耐心地勸導我,給我講成材之人和落魄之人的不同下場,想勸我迷途知返,可惜那時的我心智尚未成熟,在同齡人的影響下變得有些目中無人。

長輩們的教誨不僅不管用,還激怒了叛逆的我。我拒絕和他們溝通,我漠視學習,並且極端的放縱玩樂,企圖以此來捍衛我的“自由”。

爸爸和爺爺不得不拿出強硬的態度來鎮壓住我囂張的氣焰。年少氣盛的我自然沒那麼快敗下陣來,我變得更加暴躁,一度和長輩爆發了正面衝突。

大約兩個月之後,他們不再咄咄逼人,反倒對我視而不見。

爸爸臉上不再陰雲密佈,反而顯得很平靜。我也跟著冷靜下來,慢慢回想起剛上初中時自己認真學習、刻苦努力的時光。盜竊入獄的小文和早孕輟學的阿芳的座位依舊空蕩蕩。

小林的腿痊癒了,一起打群架的兩位同學乘上了開往外地打工的火車……我的氣焰隨著那列遠去的火車漸漸平息下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轉眼我升上了初三,面臨中考。那些叛逆時候落下的功課,我慢慢補了上來,一方面是我基礎還算紮實,另一方面是初三的老師和班裡的同學都鉚足了勁兒,學習氛圍濃厚。

那年,我的生活幾乎是在書桌上和床上度過的,除此之外就是在來去在兩者之間的路上。

04、 迎來轉折的高中歲月

2013年的秋天,我背上行囊,離開老家農村,來到市區裡一所名為“潮州市金山中學”的高中繼續我的學業。學校離家有幾十公里遠,我不得不在學校寄宿。

宿舍的條件很差,一個不到十平米的小房間裡塞滿五張上下鋪的鐵床,住著十位學生。我們十個人就擠在這樣狹小的空間中共同生活。

開學的前幾個星期,每天晚上我都躺在宿舍裡那張寬度不足一米的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我不習慣那裡的公共浴室、公共廁所,也不習慣大食堂那些味道糟糕的飯菜,以至於一個月之後,我竟然瘦了十幾斤。

離開父母的管教讓我變得極度鬆懈,再加上對學校生活環境感到厭惡,我開始產生輟學的念頭。除了上述原因,與周圍同學相處得不和諧才是最主要的。

潮州金山中學是一所市立高中,這裡的學生來自全市各地。那些來自市區的學生,家長往往很重視他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便將他們送入當地最好的學校,假期還不忘讓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這些同學學習成績優秀,有很自覺的學習觀念。而農村來的同學,由於深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學習的熱情自然不如前者高漲。這些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擁有不同教育經歷的學生匯聚在一起,往往會產生大大小小的矛盾衝突,尤其是在高一。

高一上學期,我們班主任為了互補,將來自農村的學生和城市的學生組成同桌。我的同桌小劉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霸,入學成績全校前五,並且在高一前幾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我故意與他保持距離,在與其他同學交流時也故意疏遠他。我也說不出到底是為什麼,我認為更可能是因為教育背景不同帶來的觀念不合。總而言之,生活環境變動帶來的不適應以及在複雜人際關係中的不自然讓我整個高一的前半年過得痛苦不堪。

在這種情形下,我的成績與入學時相比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導致的直接後果便是我從實驗班被分配到了普通班。強烈的危機感與愧疚感籠罩著我。

我搬進了新宿舍,進入新班級。面對一群陌生的同學,我心裡感到無比茫然。很快地,又一個重大的打擊不期而至。高中每個學期初都會對上個學期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進行獎勵。

那天,我坐在臺下,看著一個個優秀的同年級同學在臺上領獎,看著他們臉上燦爛的笑容,聯想到自己的無能與不作為,我感到很不是滋味。

我嫉妒他們,但是除了嫉妒,我又能做什麼呢?我對自己充滿了絕望。這種可怕的絕望讓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幾乎不能自拔。

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將近半個學期。期中考試之後,學校邀請了三位優秀的校友回來分享他們的經歷與感悟。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許的師兄,他跟我們講自己的經歷:在高中的前半段,學業上無比糟糕,後來在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下,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在高考中取得全市第一名。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我備受鼓舞,從師兄的經歷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開始意識到我的絕望是毫無意義的,我應該摒棄這種消極的精神狀態,回到學習正軌上,走下去,永不言棄。那次分享會之後,我開始不斷嘗試新的學習方法與模式。

經歷了高一下學期的轉變,我已經漸漸不再對學習有牴觸情緒。我變得樂於與學習優秀的同學進行交流,並在交流中嘗試學習他們的經驗。我不再和高一上學期的同桌小劉住同一個宿舍,但我還是去向他請教,他也樂意幫助我。

與此同時,我還意識到,高一的功課我基本上沒怎麼認真學過,很多知識點連基本原理都不懂,更別說去解答那些頗有難度的相關題目了。如果不及時補救的話,到了高三,我會很被動。

那麼,該如何補救呢?我想到了一個補救方法。我們學校高一高二都是週末雙休的,唯有高三會在週末補課,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時間,我為什麼不能學習這種方法呢?

我下定決心,以後每週只有週日才回家,週六我要繼續留在學校,自己補習,把高一落下的功課一點點趕上來。

在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我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在幾次大考中表現優異,終於在高三上學期又重新回到理科實驗班。

總的來說,我的高三時期,學習成績屬於螺旋式上升的階段,雖然也遇到不少困難與挫折,但進步也比較明顯。高考時,我顯示了我的實力,最終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潮州市理科高考狀元,並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

05、回望過去,從未後悔

如今,我已經在清華園裡度過了兩年,每每想起這一波三折的學業道路,都會生髮出許多感慨。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從初中到高中,我經歷了太多的轉折,也學會了獨立去思考。

我在思考中明白了讀書的意義,併為之奮鬥下去,我感到無比幸運。

有時我會設想如果我的爸媽也像同村其他同學的父母一樣,我現在會是什麼樣?抑或是我在“讀書無用論”和學習成績倒退的雙重夾擊下選擇放棄繼續求學,我現在又身處何方?

農村出身的清華狀元高考真實感受:小時候不讀書,將來窮三代

說實話,我是一個幸運的孩子,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還有多少孩子沒能像我一樣幸運。他們本來也有機會和我一樣,進入高等學府,走上更輝煌的人生之路,但落後的經濟環境以及過時的教育觀念卻無情地摧毀了他們。

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甚至直到現在還堅信讀書無用,何其可悲!

當然,近年來,現狀已有較大的改善。以我的家鄉為例,不少父母已經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並願意為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隨著政府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資,當地學校的軟硬件實力有很大的增強。

儘管如此,農村孩子的教育程度依然遠不如發達地區,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努力。

我希望能通過文字的形式,把我的故事,還有身邊同學的故事傳播出去,讓更多的農村父母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意義,讓更多的農村孩子體會到讀書改變命運的深刻道理,把那份本該屬於孩子們的好運氣還給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