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夫婦設“抗癌廚房”,全年不關門,每天讓上百患才吃上熱飯


萬佐成今年65歲,熊庚香63歲,老兩口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均已出嫁,兒子結婚了生了孫子,一家人衣食無憂。2003年,老夫妻來到江西南昌青山湖區學院路123號以賣油條。他們每天凌晨3點多起床炸油條,忙碌到早上7點多鐘收油條攤,過著平常而簡單的生活。然而,因一件小小的善舉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他們的油條攤子離省腫瘤醫院近,炸完油條後,爐火還旺,有的病人家屬便借爐子炒菜。病人很可憐,他們很同情。之前,病人家屬借爐子炒菜,我們沒有收錢。

後來,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病人家屬借爐子炒菜煮飯。

“每天6點鐘就有人借爐子做飯。因為人越來越多,我就買了10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多的時候,一天有三四百人來炒菜。為讓共享‘抗癌廚房’維持下去,就嘗試收點錢。”萬佐成說。

萬佐成說,他和老伴的收入主要靠賣油條,出租鍋具和煤爐只為病人提供便利,不指望賺錢。“算上房租、煤球、水電等開銷,不賺也不虧。” 堅持十多年情暖患者家屬。這個共享“抗癌廚房”已堅持了10多年。中午人頭攢動,灶臺上油煙翻滾,呈現出一番生活景象,家屬有的炒菜、有的煲湯,廚房裡沒有山珍海味,但是對於患者來說在住院的時候能吃到"家的味道",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開始炒菜收0.5元,後來,煤球漲價,電費漲價,房租也漲價,我們難以支撐,炒1個菜就收1元,煲1個湯收2元,維持收支平衡。每年過年期間,廚房免費使用。

在熊庚香家中斑駁的牆壁上寫滿了患者和家屬留下的電話號碼,他們希望老兩口今後也能去家中做客。十幾年了,他們夫婦經常被邀約,但是熊庚香沒有時間,她和丈夫一年365天都在廚房,大年初一也就到女兒家玩半天,就回來守著爐灶了。熊庚香說,“醫院不關門,我們也不能關門,還有患者等著吃一口熱飯。 因為他深知久病必窮,對於這些來省城治病的人家,都想省錢給病人,省一分與是好的。

一名來自樂安縣的女士告訴記者,其母患癌症,之前在福建治療,後轉到省腫瘤醫院。“母親在這裡看病,已有兩個多月。感謝萬叔叔和熊阿姨提供廚房給我們煲湯。為給母親治病,家裡已十分困難,能省一分是一分。”該女士稱。


一名來自餘干縣的男子告訴記者,他繼父患癌症,家裡承擔著巨大的壓力,這個共享“抗癌廚房”為他們減輕了一部分經濟負擔。

一名來自鄱陽縣的女士告訴記者,要好好感謝萬佐成和熊庚香,不但給患者家屬減輕了經濟負擔,還不斷地安慰患者家屬。萬佐成和老伴熊庚香用心和患者家屬交流,常與他們聊天,和患者家屬建立了深厚感情。

這是一個露天的廚房,遇到下雨熊庚香和六十五歲的萬佐成要費很大的力氣支好雨棚,他們生怕耽誤患者的一日三餐。

雖然做飯的人數很多,但是大家都會自覺地排隊,有的家屬覺得自己廚藝不行的,就會請一同來的家屬幫忙炒一下,有的家屬又煲湯又炒菜,其他家屬會自覺地幫忙打打下手。

愛心也會傳染,最近熊庚香夫婦的事蹟被媒體廣泛報道,一些陌生人來送油,有些人打電話來說捐錢被她婉拒了。幾個深圳的愛心人士在網上看到報道後,專程坐火車來南昌,準備為廚房搭建雨棚。

從早上三點多起床炸油條,到晚上八點多收攤,熊庚香和萬佐成一天要忙碌十七個小時,他們的飯點也會比正常的晚,十點多是早飯,下午三點是中飯,因為一天實在太忙,多數時間就是加熱一下饅頭包子,將就著吃。

晚上八點多,最後一位家屬炒完菜,提著飯盒消失在了夜色中,這時熊庚香嘆氣說,“這些年看了太多癌症患者和家屬了,他們真的太可憐了。”

家屬離開後,熊庚香開始給煤球爐滅火,這算是她一天裡最後的工作。

最近她總是被人問這個廚房會開到什麼時候,熊庚香回答的很樸實,做到她和老伴有一個走不動了為止。 網友盛讚嘆:“‘抗癌廚房’是充滿愛心的地方,凡人善舉,溫暖人心,為這對老夫妻點贊。”“真暖心,1個菜1元,按現在生活消費水平來看實屬難得。而且好事做了15年之久,真心給身患絕症的人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