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說到《網絡迷蹤》,前幾天我以為朋友圈刷爆的“桌面電影”是一種營銷方式,看過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一種拍攝方式。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內心隨時都在喊那兩個不能說的字兒,“臥槽”。

電影還能這麼拍?

《網絡迷蹤》講的是一位父親通過網絡搜索,尋找失蹤女兒的懸疑故事,全程都是電腦桌面的視角。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父親和女兒的在線對話,他怎麼通過搜索引擎、視頻電話、臉書、直播等平臺尋找與女兒有關的人,以及她行蹤的蛛絲馬跡,堪稱一部全程在線直播的影片。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絃。

這裡面特別生動的一種處理是,父親和女兒的在線對話,輸入、刪除、修改、再輸入、發送,這個過程把人物的內心非常細膩的展現出來。我們的日常對話何嘗不是這樣,這種操作的代入感極強。

對於網絡不那麼駕輕就熟的觀眾,看《網絡迷蹤》確實還有點困難,得借用一句《奇葩說》的口號,“60後請在90後陪同下觀看”。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這部電影看似製作簡單,成本不高的樣子,它的拍攝週期僅僅只有不到一個月,但是後期剪輯了將近一年,再加上半年左右的製作才完成。

10年前我們沉浸在《阿凡達》的3D奇幻視效裡,今年,《網絡迷蹤》就用最扁平化的方式開創了“桌面電影”元年,又一次拓寬了電影這門視聽語言藝術的邊界,是相當令人振奮的。

在這裡我們也一起盤點下那些顛覆創意的影片。

極致色彩

《布達佩斯大飯店》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說到對電影色彩的運用,張藝謀在韋斯安德森面前也得矮三分。你可以沒有看過他《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全片,但絕對看到過這部電影的劇照或海報。包括提名在內,這部電影的獎項多達40多個。

全片以大面積的粉色為基調,渲染出古老的歐洲時代的獨有感覺,呈現出充滿魅力的浪漫主義風格。

簡直能治好色盲,滿足一切強迫症。

話嘮電影

《愛在》系列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有人說電影要用鏡頭語言來敘事,但有的人偏不。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的《愛在》系列:《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真真是說死你不償命,用實際語言告訴你什麼叫“酒逢知己千杯少”。兩個在火車上偶遇的年輕人,一見鍾情、相談甚歡,就這樣停不下來的嘮完全程。

如果你也遇到了這樣一個傑西、賽李娜,別猶豫,這輩子就是TA了。

一景到底

《十二怒漢》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注意這裡說的是一景到底,不是一鏡到底。《十二怒漢》可以說是非常經典了,被世界上很多國家無數次翻拍。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兇器均以呈堂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而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間陪審團休息室、不足40平米的空間,12個人,不同人生觀的衝突,各種思維方式的較量,90分鐘的時間,十分精彩。

徐靜蕾導演的《夢想照進現實》也是單場景電影,還集話癆於一身,兩個演員嘮足100分鐘,不是她想突破創新,實在是當時沒錢了。

一個演員

《活埋》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美國懸疑驚悚片《活埋》全程幾乎只有一個演員。

影片講述了一名美國卡車司機在伊拉克遭遇襲擊,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一個棺材裡慘遭活埋,必須利用身邊有限的道具想方設法逃出生天的故事。

為了竭盡所能地推動並引發最大程度的自由的創作空間,幕後技術團隊建造了7個非常獨特的棺材,每一個都是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設計出來的:其中的一個有著可活動和抽取的木板牆,使攝像機能夠圍繞著瑞安·雷諾茲做360度的旋轉;另外一個擁有的是特別的加固設計,這樣雷諾茲就可以使最大力氣去推它,至少從感覺上看不會出現很假的問題。

所謂錢少出奇蹟。

無限循環結構

《土撥鼠之日》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這部1993年的美國電影,構思實在巧妙,講述氣象播報員菲爾,執行任務偶遇暴風雪後,停留在前一天卻始終無法再前進一步,開始了他重複的人生的故事。荒謬幽默又發人深省。

後來的《明日邊緣》《恐怖遊輪》都展現了什麼叫電影敘事的奇蹟。

喪心病狂的長度

《現代文明永不消逝》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不要費勁在網上找資源了,找到你也不會看,看也看不完的,因為它有十天十夜辣麼長,足足240個小時。這是一部科幻片,用動畫呈現了呈現了未來幾千年事件中一棟建築廢墟的變化過程,那時人類已經消失,只有氣候能夠對它產生影響。

相信連續播放完這部電影所產生的熱量,也足夠影響一定範圍內的溫度了。

偽記錄風格

《中邪》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如果盤點2018年電影大事件,《中邪》必然榜上有名,這部僅僅花費五萬元拍攝的電影,最後被加碼上千萬運作推向市場,誰知道它走上了戛納紅毯,最終還是沒能如期跟國人見面。真是中了邪了。

該片講述兩名大學生去農村拍攝有關算命題材的紀錄片,跟隨被拍攝者來到偏僻的山莊,發生一系列的故事。

因為小編“不慎”看過此片,就不多說了,一邊打字一邊覺得後脊娘發涼。

監控視角

《潮流自殺》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這是拍出了《殺人回憶》《漢江怪物》《雪國列車》的韓國大牛導演奉俊昊的一部短片。《潮流自殺》是他早年創作過一部偽紀錄短片,收錄於全州國際電影節的《三人三色》系列當中。

全片都是用監視器視角,講述一個31歲的張秋連在2000到2004年間逐漸墮落的故事。如果不告訴你它是一部獨特手法拍攝的電影,確實是跟真實的監控無異。也許只有這樣的視覺,才更能展現社會批判性吧。

嗯,為什麼顛覆性的影片,類型都集中在“懸疑”“驚悚”“犯罪”?

真人秀電影

《楚門的世界》?NO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要說的是《爸爸去哪兒》,而這部電影我竟然真的看過,它的票房竟然超過7個億。反正我們的相聲都能改編電影了,綜藝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再說了,我們的綜藝節目本身就是有劇本的呀。

最後一部另類大片

《他“折磨”了我4個小時》

另類電影除了《網絡迷蹤》,還有《他“折磨”了我4小時》

主演:劉強東,具體不介紹了,忒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