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在客家地區的你

是無法想象“棺材房”

是什麼樣的房子

什麼城中村

什麼老房子

真的太弱了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圖片及參考來源:往返,港真故事,Benny Lam,Kin Cheung

說到住房,對普通人來說都有一定壓力,特別是梅州這種小城市的年輕人。但也僅是「壓力」而已,因為很多人相信,對於梅州的房價而言,憑藉自己的努力,攢錢付首付還是有希望的。

但是,對於香港,很多人連這個夢都不敢做。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在香港,一些外來人口,或許他們白天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但夜幕降臨,他們只能居住在一間10平米不到的狹小空間裡,那甚至不能夠被稱作一個叫“家”的地方,他們稱它為——棺材房、籠房。

〔劏房〕

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

面積通常 ≤ 8㎡

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

這就是高度繁榮的香港,這就是我們電視上看到的燈紅酒綠的香港。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via:Kin Cheung


〔棺材房〕

面積≤4㎡,最小的不過1.4㎡

僅僅放得下一張床,人在裡面只能躺著

租金約合人民幣1600~3200/月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房東按床位收房租

22 個人共用一個廁所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在油麻地、深水埗、觀塘

有些人每晚都睡在 " 棺材 " 裡

在原有的板間房的基礎上

以 " 井 " 字形上下分割

改裝成六間小房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每間房約 1.5 平方米

租金約每月 1500 -2000港幣


由於位置狹小

進入房間後只能直挺挺躺著

像躺在棺材裡一樣

便得名 " 棺材房 "

甚至連棺材都不如

因為在這裡

每晚 " 躺屍 " 時你連腿都繃不直……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棺材房的租客各不相同

唯一相同的

是大家都負擔不起

一個可以站立的房間

只好過著「彎腰屈膝」的日子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在這裡

家的概念被完全顛覆

所有的活動都只能蜷縮在

這張小小的床上進行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我還沒死

卻已經立起了四塊棺材板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 Benny Lam


〔籠房〕

用鐵絲圍起,像籠子一樣圈出一些臥榻之地,吃喝拉撒全在鐵籠之內。

主要是老年群體,因為香港並沒有養老金、退休金一說。如果年輕時沒有攢下足夠的養老錢,老了只能依靠政府杯水車薪的補助過日子。

真的是震撼三觀的住房,想到就心酸。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一張張鐵絲網包圍起來的床位

就成為了可以居住的籠屋

它們大多存在於深水埗的危樓之中

而住在鐵籠裡的人,被稱為“籠民”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一個70平米的屋子裡

擺放著數十個3層鐵籠

裡頭住有200多人

空氣裡混雜著菸草、汗水

和老舊房屋的氣味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籠屋”分佈在深水步等舊樓

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年長者

聯合國也曾斥責

住籠屋是對人類尊嚴的極端侮辱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籠民們自嘲

住在這裡的就像孤兒

談何做人的尊嚴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在香港

很多窮人申請公屋三年仍不獲上樓

籠屋是一種特殊的居住現象

居住者並不是無家可歸

只是以最低的租金來租一個床位

免於露宿街頭

據傳已有租客在“籠屋”居住了40多年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多少人到香港旅遊一番,在維多利亞港、中環、尖沙咀消費一番,便以為見到了香港的全貌,以為香港人人皆是錦衣玉食腰纏萬貫。

殊不知,油麻地、深水埗、觀塘卻有幾十層住宅樓拔地而起,裡面聚集著苦苦掙扎討生活的底層百姓。

「生活不止遠方的苟且,

還有眼前長遠的苟且。」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生活不易

且行且珍惜

客家的年輕人!沒見過香港“棺材房”,別說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