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初見《海王》,小十君覺得自己戀愛了。

那種感覺,就像當年遇見《超人:鋼鐵之軀》。

時隔多年,DC終於又出了一部簡單直接刺激,能爽到我的超英片!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但有一些評價,看著又很不爽。

海底《阿凡達》!

比肩《指環王》!

《黑暗騎士》之後最好的超英片之一!

必將留名影史!

我天,頭疼。

這口號怎麼也一股濃濃的好萊塢流水線味道。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喜歡《海王》,是因為它很像上面這些片?還是因為它被選入了影史百佳?

咱換個描述對象再說一遍:我喜歡你,是因為你長得像我前女友?還是你闖進了村花選拔大賽前三甲?

啪!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會不會說話?

抱歉,抱歉。

首先,我沒有尊重現女友。

其次,我沒有尊重前女友。

畢竟我的現女友,比不上前女友。

啪!啪!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還不趕緊跪下?坦白從寬!

我說,我說。

我喜歡你,因為你就是你,優點也好缺點也罷,就算是你臉上的痘我也喜歡!

啪!啪!啪!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怎麼說呢,《海王》其實沒那麼複雜。

特效是真沒話說,窮盡辭藻也描述不出的震撼。

水下亞特蘭蒂斯初現,水上亞特蘭蒂斯古城復原,並用超低視角記錄了災難發生時震撼場景,非常有帶入感。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海底風暴,地心藏海的瑰麗壯美,更是溢於言表。

畫面構圖上,則追求極致的形式美感。

所以在關鍵時間點,主角們總有幾秒鐘富裕用來凹造型。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就像小海王和身後匯聚一處的魚,就像海王奧姆大戰之前,360度無死角展示海王湄拉親吻鏡頭。

至於故事,十分標準套路的好萊塢劇本。

但《海王》獨特的地方,就在於把套路拍得清新脫俗。

首先,為了保證看起來爽,《海王》像是把文戲、動作戲的分配畫成了心電圖,看起來特別有韻律。

開頭交代背景,海王的父母湯姆·庫瑞和亞特蘭娜的愛情。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沒毛病。

突然,就來了一段迷你長鏡頭——亞特蘭娜和奉命帶她回去的亞特蘭蒂斯士兵幹起來了。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打完之後,亞特蘭娜就狠心拋下了老公和尚且年幼的兒子。

一句話,我跟你們在一起,遲早會連累你們。

你說你怎麼著都是要回去的,還費勁打什麼呢?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不打,這段就廢了。

為權力犧牲愛情的橋段,觀眾早有觀影經驗,沒必要在這裡多花筆墨。

看多了商業片,套路就那些,小細節不費大工夫,這才是商業片的拍法。

《海王》走的是傳統敘事結構,沒有燒腦的時間軸,以事件發展引領劇情走向。

敘事與動作沒有割裂,而是相輔相成,所以即使有143分鐘,觀感卻並不長。

中間數次穿插海王成年之前的閃回,也恰到好處。

就好比維科把五叉戟扔向海王,鏡頭一閃,就回到了少年海王訓練的場景。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多次閃回蒙太奇之妙,讓人讚歎。

更是把情緒,一步步鋪墊到位。

從期望與母親相見,逐漸經歷低落、失望,最終得知母親早已被亞特蘭蒂斯獻祭給了海溝族的怪物之口。

一個男孩成長為一個男人,憤怒情緒在海王心中漸漸積澱。

他對亞特蘭蒂斯,沒有感情,對他弟弟,更為矛盾。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所以湄拉找他回去當亞特蘭蒂斯之王,海王只是笑笑,表示不感興趣。

但當到海王看到弟弟,已經長成了一個混蛋。

那也別客氣了,打!

讓你老爹害我老媽喪命野獸之口;

讓你搞出海嘯,差點把我老爹淹死;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讓你口出狂言,說我是個野種;

雖然我知道這是個圈套,但我還就跳了。

傻大個、沒心沒肺,海王形象變得更有親和力。

小十君覺得,挺好。

畢竟傑森·莫瑪,馬王形象深入人心,再不溫柔點,湄拉又怎麼會愛上他?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哦,不好意思放錯了,重來。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咦,我再翻翻。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嗨,這下準沒錯了。

《海王》是DC宇宙的一劑強心針。

與之前苦大仇深、路人緣不好的電影有所不同。

海王雖然也揹負著血海深仇,但仍不妨礙角色插科打諢,活躍氣氛。(不得不說的是,海王在電影中確實有人設反轉問題)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套路的劇本、套路的情節設計,也在無形中降低了觀影門檻。

黑蝠鱝因為父親之死,跟海王結下樑子,哭著喊著要手刃海王。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一個出乎意料的笑點,黑蝠鱝第一次亮相時,全場觀眾爆笑


海王的弟弟作為幕後黑手,必須要做最壞的那一個。

殺哥、挑起戰爭,頑固不化、心狠手辣,反派形象要渲染到位。

動作場面過硬,兩個半小時下來既沒有不爽,也沒有尿意,足夠優秀。

還能怎麼說,當然是導演實力過硬。

導演是誰?

恐怖片大師溫子仁啊!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恐怖片,不就是最會抓觀眾“點”的類型嗎?

什麼時候觀眾想看什麼,什麼時候讓觀眾嚇尿,什麼時候挑逗觀眾,溫子仁都能給你安排明白。

更別說,他還有過《速激7》的執導經歷。

但這次,華納似乎沒怎麼給溫導壓力。

或者說,大方向給了——要好看,要貫徹對路人友好的精神。

但具體落實,就憑溫導自由發揮了。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所以,有人看出了電影大雜燴的味道:《阿凡達》《奪寶奇兵》《指環王》《星球大戰》......

有人享受著片中不斷閃過的,導演設置的小驚喜。

小十君,則看到了溫導的趣味,以及惡趣味。

雖然表面上,《海王》講的是被流放的王子挑戰兄弟奪回王位的故事。

但內核裡,電影有著一層絕妙的冒險精神暗線。

“把兩艘船放到海上,即使沒有風浪,他們最終也會相遇。”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當海王引用儒勒·凡爾納的名言,作為見證父母愛情的註腳時,同時也是溫子仁開啟冒險大門的時機。

海王登場,就是在海底的一艘潛艇中。

而後與湄拉漫遊撒哈拉、大鬧意大利,駛向未知海域,簡直要把地球跑個遍。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最終,當他們歷經磨難,來到海底世界,眼前景象,是有著陽光、陸地、史前動物植被的地心藏海。

每一次,都是升級的任務,運用各種工具找出前進的方向。

而這三段經歷,分別對應這儒勒·凡爾納的三部作品。

《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地球》,以及《地心遊記》。

最後一部名氣或許比前兩部要小,但也有改編作品問世。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08版《地心歷險記》,看完《海王》你會覺得這根本不算什麼


在十九世紀蒸汽冒險浪漫精神鼓舞下,凡爾納為世人科學預見了此後的科技發展,面對未知環境的挑戰。

而今,深海探險、環遊地球已不再是遙不可及之事,但迤邐壯美的地底世界,是否存在而未被人類發現?

就像亞特蘭蒂斯。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也許這是溫導送給自己的禮物,但當地心藏海的神秘面紗消散,小十君才真正被浪漫的冒險精神徹底擊中。

《海王》還有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

溫導是華裔。

再這麼一看,《海王》身上還真有不少中國元素。

海王挑戰傳統、王權、規則,然後救出被困在地心藏海的母親,不就是沉香救母。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海王歷經磨難,最終拿到三叉戟,和奧姆耍的那幾下,眼熟嗎?

這不就像孫悟空耍金箍棒,還都是金色的,難怪容易產生錯覺。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背後的瀑布像極了水簾洞


若發現海王、沉香、孫悟空的相似之處,也就不難想到。

要麼是天庭,要麼是亞特蘭蒂斯帝國,他們總不被掌握權力的少數所承認,總被當作異類。

但他們,都為打破陳規而戰。

他們也都揹負著原罪的詛咒,想要破除詛咒,只有在接受與付出之間,尋找平衡。

而海王,接受了三叉戟,他一直都有資格,關鍵在於他是否接受,承擔更大的責任。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所以《海王》的美好結局,寓意著海王這座連接海陸的橋樑,終於剪綵通車了。

至於溫導的惡趣味,簡單說幾個:

海王在剛登上潛艇時,把艙門掰下來當盾牌用(漫威:DC你再這樣我要搞版權保護了);

當湄拉帶著海王進入亞特蘭蒂斯時,湄拉說:我有外交通行證;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海王與奧姆最後一戰時,奧姆的披風被身後的扇葉捲走,是不是讓你想到了某些畫面?

所以,海王就從來不穿披風。

還有,當小海王在受到欺負的時候,身後的鯊魚突然猛撞水族館玻璃牆。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嚇得眾人連連後退,這個場景是不是特眼熟?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嗯,畢竟都是天賦異稟。

《海王》還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細節,這是導演的個人表達。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十分驚豔的海溝族追逐戲,溫導拍恐怖片就是得心應手


但如果從電影的標準來評判,《海王》真的還沒有達到留名影史的級別。

畢竟它的定位,只是一部輕鬆娛樂、商業大片。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在故事層面,還看不出其野心和抱負。

至於特效,應該誇一誇工業光魔。

但話說回來,即使再俗套,小十君還是喜歡《海王》。

看到妮可·基德曼和特穆拉·莫里森在片頭上演愛情喜劇時,仍會嘴角上揚;

看到傑森·莫瑪大秀肌肉,扛起潛艇時,仍會心跳加速;


別吹,「海王」還不夠格


看到地心藏海,仍會心潮澎湃。

我不是看不到劇本的平庸,甚至是瑕疵,我只是接受了。

在溫導的調教下,電影已經足夠精彩。

能滿足個人情懷,又能看得過癮,《海王》能給觀眾的,也就這麼多。

誰說好看,就一定是比肩《阿凡達》《指環王》;

誰說精彩,就一定要把它推進象牙塔;

誰說的?誰說的?

反正我沒說過。


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關注:第十放映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