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發現千年石窟,據說是“睡佛爺”居所,每年都有人上供


古代人的智慧對於我們來說神秘且不解,每一樣留下的事物都有著很高的文化價值,當然它們的背後也是有著許多美麗悽美且神秘的故事。而今天我們以歷史遺留的事物來說說它的故事。它就是張家口懷來深山中的“懷來古石窟”,這個距今1000多年的古建築有著諸多未解之謎,而且有著美麗的關於“睡佛爺”的傳說。

傳說此石窟時北魏時期遊牧民族--奚族為逃避仇敵追殺,躲避強敵入侵依山鑿石而建的,其軍事功用,生活功能,建築風格、結構令人歎為觀止。縱觀全部石窟,軍事防禦功能十分明顯。站在山外,很難發現石窟群落;可進入石窟,進山小道及山下的一切盡收眼底,一覽無餘,視野相當開闊,遠可見一望無際的官廳湖,近可見進山人的一舉一動。

石窟群的立體佈置以軍人的視角更是精妙絕倫。山峰西側的外圍底層有哨位室、警衛室,依次圍著山峰向裡、向上設置著座北朝南視野開闊的指揮中心,其底層外圍佈置著警衛人員石室;轉過山峰,沿著陡峭的山岩峭壁繞到山峰的背後,登上仙境階,進入一個面向東能容納50多人的大洞--霧雲洞(當時奚族主力部隊所在地),穿過霧雲洞,迎面是一道光禿禿的絕壁,在寸草不生的花崗岩絕壁上依稀可見幾個人工鑿制的大小不一的小窩。


這些小窩是攀巖用的手窩和腳窩,這些手窩、腳窩設置的相當科學,攀巖時手腳並用,先邁哪條腿,後邁哪條腿都有明確的規定,一旦一腳踏錯,上不去也下不來。攀上絕壁側身貼著崖壁,沿著不足30公分的峭壁小道進入水簾洞後的個能容五、六人的小洞,置身於小洞,不仔細觀察不知道其奧妙所在,細細端詳、揣摩,發現洞的上方有一石頭蓋板(現已毀壞),是一個弱勢群體--婦女、兒童藏身的大型洞穴。

這個洞穴和平時期通過洞外架的棧道直接進出,戰時抽掉棧道由秘密入口進入,遇敵入侵時,洞口一封外人很難發現,一旦發現,在那冷兵器時代有一人把守足矣。

在石窟群中,洞洞相連,且每個洞都有一道設計絕妙的石門,有的像石碑,有的像佛龕,石門一關,根本看不出門後還有洞,不知情的人每進一洞都會認為此處為洞的盡頭。洞與洞之間相互呼應,可進可退,進可將強敵置於死地,退可依據天險及絕妙的設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在石窟群中,除具有軍事功用、防禦功能外,每個洞都極具生活功能,石室或大或小,或套間平行,或上下兩層,石室內門、窗、灶、炕、煙道、燈臺、儲水槽、壁廚一應俱全,其休養生息所需的功能應有盡有,古人那種硬是在山岩上精雕細鑿、縱入橫出、上下攀登、左右迴旋的精巧構思與設計,令今人讚歎,堪稱我國民居史上的一朵奇葩。石窟的設計風格、建築結構至今仍不失為建築精品。

而當地關於石窟的傳說,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故事。傳說,山上的古石窟中有一座廟,主持和尚收了一個徒弟。這個徒弟心眼兒很好,寧可自己捱餓,也要將食物分給別人,徒弟的善行感動了上天。後來,徒弟最終修煉成佛,被稱為睡佛爺。


睡佛爺保佑著一方百姓風調雨順,並且用法杖疏通了山泉,使周邊村子用上了從不斷流的山泉水,村民都很感謝,每年都上山拜佛。直到今天,黃家衝村依然在飲用山泉水,村子裡的信徒依然在過年的時候上山去古石窟送上貢品,以此感謝睡佛爺的恩澤。

每一則建築都有著自己的背後故事,我們不知道也不瞭解這些故事的真假,但它所帶來的歷史價值是無可限量的。當然我們在去旅遊的時候,要儘量的保證這些建築的完整性,不要毀壞他們,防止文化價值受到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