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回暖有望了,OPEC和俄羅斯達成了全新石油減產協議

對於廣大擔心石油價格會繼續暴跌的人而言,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2018年12月7日,經歷了近兩天激烈討論後,國際原油輸出國組織(OPEC)終於作出決定:在2019年前6個月減產石油120萬桶/日。

這一重大決定意味著,已經連續多日暴跌的國際油價將獲得有利的支撐,接下來告別熊市將成為大概率事件,將為2019年諸多石油項目的繼續開展提供重大利好。

消息公佈後,國際油價出現上漲,布倫特原油當日報收61.67美元/桶,上漲2.61%;WTI原油報收52.61美元/桶,上漲2.13%。

國際油價回暖有望了,OPEC和俄羅斯達成了全新石油減產協議


OPEC維也納會議前,沙特能源部部長接受採訪

◆◆◆

國際油價迎來轉機


毫無疑問,國際油價在昨日闖過了一個危險的關口。

在剛剛過去的11月,國際油價走勢出現大反轉。在業界普遍預言100美元/桶油價時代將再次來臨時,油價卻反轉進入熊市持續下跌,並創造了34年來最長連跌記錄。

其中布倫特原油價格從今年10月初的86.74美元/桶跌到了60美元/桶之下,跌幅高達32%。伊朗原油產量下降不及預期,美國原油產量持續增長,這兩大因素不斷增加市場緊張情緒,有不少業界人士還預言,油價甚至會跌至40美元/桶。

在這一市場背景下,全球石油市場都將目光聚焦到了12月的OPEC維也納會議上。一旦OPEC放棄減產,極可能為油價增添悲觀情緒,導致國際油價再次陷入暴跌。這一幕曾在2015年出現,並導致國際油價隨後暴跌到了30美元/桶之下。

此番OPEC達成新的減產協議,不僅將改善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也將有利於扭轉低迷的市場情緒。

據瞭解,OPEC此次達成減產協議,也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因為在討論期間,減產聯盟內部出現了一些分歧,以至於談判過程一反常態,持續了近兩天時間。

據路透社報道,內部分歧主要在於是否要豁免伊朗,以及俄羅斯的減產量大小。伊朗由於受到美國的制裁,石油產量目前已出現一定幅度下降。伊朗能源部長Bijan Zangeneh 表示,伊朗由於受制裁原因,不應該被強制減產。

但最終,OPEC和俄羅斯等減產聯盟國,作出決定:在2019年前6個月,減產120萬桶/日;其中,OPEC成員國減產80萬桶/日,俄羅斯及其他國家減產40萬桶/日。業內曾預期,減產聯盟將減產100~140萬桶/日,這一結果顯然也符合預期。

並且,伊朗也獲得了減產豁免。除了伊朗之外,委內瑞拉、利比亞兩國也獲得豁免。但之前獲得豁免的尼日利亞,接下來將加入減產陣列。

OPEC主席稱,因為以上三個國家的豁免,意味著其他成員需要在今年10月產量的基礎上減產2.5%。

OPEC目前未公佈每個成員減產的具體配額。不過在此輪維也納會議召開前,沙特能源部部長曾表示,沙特的產量到2019年1月可能降至1020萬桶/日,比11月1110萬桶/日的高點低8%左右。

◆◆◆

不容忽視的OPEC力量

在2018年,國際油價持續震盪,OPEC究竟還能夠對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備受爭議。

尤其在上週,OPEC成員之一的卡塔爾突然宣佈退出OPEC組織。這一事件引發外界大量猜想,OPEC內部是否已經出現了嚴重內部分裂,已接近分崩離析的狀態。

此外,美國頁岩產業的持續繁榮,是否已大幅削弱OPEC對市場的掌控力也備受外界關注。

在12月6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30日當週,美國原油及成品油淨出口量為21.1萬桶/日,打破了75年來持續依賴外國原油的狀態,當週原油日出口量躍升至320萬桶也創下了歷史新高。

面對內憂外患,OPEC真的將失去對市場的掌控力嗎?

不過從OPEC當今的石油產量和儲量看,其地位依舊難以撼動,依舊會對石油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截止2017年底,除了卡塔爾之外,OPEC其他國家的剩餘技術可採石油儲量達到1684億噸,約佔全球總量的70%之高,依舊控制著全世界絕大多數的石油資源。長遠來看,這支力量更是佔主導。

卡塔爾是以天然氣產量為主的國家,其石油儲量僅有26億噸,佔OPEC石油總儲量的1.5%,其退出對OPEC組織影響甚微。

另外,雖然在短期內美國出現了石油淨出口的情況,但整體來看依舊大量依賴進口石油。在2017年,美國的石油日均消費量為1988萬桶/日,而目前美國原油日產量還不到1200萬桶/日。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今年曾多次在社交網站上發文,抨擊OPEC抬高油價。在本週三,特朗普還發文表示,希望OPEC不要減產,以保證油價運行在低位。

從這之中也可以看出,OPEC對美國乃至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此番減產協議的達成,將對油價接下來的走勢產生重大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