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丨終生探索和發現美

張首晟丨終生探索和發現美


張首晟丨終生探索和發現美


科學的人生充滿著探險的浪漫,科學家的社會使命遠遠超過科學本身。

文 | 昕楠、黃雪姣

從紐約肯尼迪機場到香港的班機落地後, Emma 看到了張首晟去世的消息。

她的第一反應是,“ Rumour(謠言)!”

10 月初,在舊金山一場項目發佈會上,Emma 還就項目發展和張首晟進行交流。Emma 記得他還是“那麼地智慧、有感染力”。

美國當地時間 12 月 1 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在美國意外去世,家人否認生前患有抑鬱症。

作為 Ultrain 公鏈的聯合創始人,Emma 曾經拿到過丹華資本的投資。

近 4 年來,丹華資本將投資版圖從 AI 逐漸轉向區塊鏈世界。人們有幸見到,一個發現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天使粒子”的物理學家,開始了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探索。

然而,區塊鏈裹挾著金錢的巨流滾滾而來,金錢之上,很少有人真正扎進技術的世界。友人說,喧囂過後,教授不止一次講,他最愛的還是教書。

12 月 6 日中午,在張首晟離世的消息出來後,家屬發佈了訃告,“他終生探索和發現美”,並放上了他生前最愛的四句詩: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

“簡單和普世是我一直的追求。”張首晟曾說。

從斯坦福大學終生教授到距離諾獎最近的風投者,張首晟或許已數次在一顆沙粒中窺見了新的世界;在一株野花之中望見了遙遠的天國,他的雙手中握著的是無限可能。

12 月 1 日這天,張首晟先人類一步離開了地球。但 50 餘載的片刻人生,給世界帶來的卻是無限。


成為另一個谷歌創始人也是很酷的事

1978

年,15 歲的張首晟趕上了最好的時機。

這一年,因歷史原因而中斷了十年的高考重新恢復,初中未畢業的張首晟在父親的建議下,選擇參加高考。

憑著天資和勤奮,張首晟考入復旦大學理論物理專業。在復旦大學學習一年,張首晟獲得公派留學深造的機會,成為了當年 100 名赴德留學生的一員。1979 年,張首晟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

相比其他學科而言,物理學相對抽象。在德國學習一學期後,張首晟逐漸對自己的專業產生了質疑。如果留在德國,物理學的就業面極為狹窄。如若回國,國內幾乎沒有理論物理相關的科學浪潮。

2013 年在新加坡的一次訪談中,張首晟談起那時的自己,失落和迷茫中,他去了德國哥廷根,那是一個學術的聖地。在那個總人口不過 13 萬人的小城,卻有四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此讀書、教學。數學家高斯、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沃納·海森堡均曾在此工作。

哥廷根的一片墓地裡,他看到了寫著公式的墓碑,這些公式全由長眠於此的科學家們所發現。

“我領悟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課,人生最高的追求應該是留下你創造的一些知識。從此以後,我就決心做一個物理學家,而不去考慮將來如何賺錢養活自己。”在那次訪談中,張首晟說。

在國外遊學數年後,20 歲的張首晟選擇去往美國,拜師楊振寧,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

24 年後,張首晟發現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選為當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憑藉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等研究,44 歲的張首晟攬下了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富蘭克林獎章等物理界領域的所有重量級獎項。

數年後,張首晟曾說,他當年做研究的情懷,就是最原始的好奇心,不是為了研究成果而研究,而是真的享受研究過程那種慢慢發現本質規律的愉悅。

而後,除了在斯坦福大學任教外,張首晟又在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進行研究。2017 年,張首晟及其團隊發現了手性 Majorana 費米子(即“天使粒子”)。物理界再度沸騰——“這或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對於已經包攬物理學界三大獎項的張首晟來說,“天使粒子”使他離諾貝爾獎又近了一步。張首晟一度成為 2017 年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恩師楊振寧對其評價稱,張首晟摘下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為抓住這個時代下一個大趨勢而投

2014 年 11 月 3 日,美國富蘭克林學會授予張首晟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以獎勵其在拓撲絕緣體領域的突破。

張首晟曾在多個場合提及富蘭克林,富蘭克林用風箏研究閃電的故事,是張首晟走向科學世界的索引。

“富蘭克林獎章能使富蘭克林的精神在我求知路上時時相伴。科學的人生充滿著探險的浪漫,科學家的社會使命遠遠超過科學本身。不求生命無盡,只求一生貢獻。” 2014 年,他發表富蘭克林獎章獲獎感言。

在達·芬奇和富蘭克林身上,他還看到了科學家的不同方向。

“富蘭克林作為科學家、政治家、思想家、企業家、政治家,作為《獨立宣言》起草者之一,做的很多事情看起來毫不相關,其本質卻是相關聯的。當時美國是逃亡者聚居的殖民地,在獨立戰爭的初期得不到任何的幫助,富蘭克林正是利用自己在科學上的盛名,在外交上贏得了法國的支持。”

2014 年,在獲得富蘭克林獎章後,36 氪記者曾採訪到張首晟,他說富蘭克林是他的偶像,並說了上述一番話。

“《獨立宣言》下制定的國家體系一用就是幾百年,發揚光大了三權分立的思想,還成為了現代政治的經典模板。如果科學原理可以治國,為何不可指導投資?”他說。

這一年,張首晟開始嘗試做投資。

早期時,張首晟曾這樣介紹自己的投資理念:“做投資不是為了追求經濟上短平快的回報而投資,是為了能抓住這個時代下一個大趨勢而投資。”

“時代裡面最有機會的跨界,是科學與投資真正結合在一起。”張首晟說,“也就是不止於科學研究,同時也能夠把科學研究,轉化成可應用的發明,並且把科學的理念真正帶到科學的投資上。”

2013 年,張首晟與其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聯合創立丹華資本。“丹”,既代表斯坦福,又寓意著“赤子丹心”,“華”則取自中華。

丹華資本起始於股權投資的古典互聯網,以在美國與中國科技創業領域的投資為核心,在 AI、AR/VR、大數據等領域進行佈局。近兩年來,丹華資本在區塊鏈領域廣泛佈局,使其成為了鏈圈內知名的頭部投資基金之一。

有數據顯示,丹華資本當前的規模已達 9000 萬美元,並且投資了 12 家公司。這時,人們開始將張首晟稱為“科學界最牛的資本家”。

“科學家既要有科學的頭腦也要有經濟學的頭腦。”張首晟曾說:“投資的妙處就在於所投資的技術發明可能開拓出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市場。”


捕捉斯坦福大學的創業項目


Emma 曾經是歐洲投行意志高馳的中國區總裁。她瞭解到,張首晟之所以成立丹華資本,最初是為了捕捉斯坦福大學校內和周邊的創業項目。

“硅谷的很多創業團隊都來自斯坦福大學,根植於此的資本可以儘早發現好的項目。丹華吸收了不少國內的 LP (基金有限合夥人),所以,就像他們的名字寓意一樣,丹華為國內的 LP 提供了一個投資渠道。對於斯坦福而言,也可以扶持學院的創業想法。”Emma 表示。

像丹華這種模式,目前她還沒看到第二個,或者說還沒有另外一個由科學家創始的基金可以做得這麼成功。

Odaily 星球日報接觸到的創業者、投資人都相信,張首晟的“科學精神”在丹華資本身上得到很好的貫徹。比如,身為科學家的張首晟,對科技方向的判斷非常敏銳。

Emma 表示,丹華 2014 年就開始關注和投資區塊鏈,那時很大一部分投資人還不知道區塊鏈是什麼。“丹華髮現這個不是偶然和意外,而是認可它的價值,一直到現在。 ”

丹華資本董事總經理丁若宇的訪談也證實,丹華資本從 2014 年就開始佈局區塊鏈,過去多年看了數千家區塊鏈企業。

丹華資本官網投資項目顯示,基金投出的 100 個項目中,區塊鏈項目 42 個,Fcoin、Bgogo、NEO、ONT 等項目丹華均有參與。投中網數據則顯示,丹華資本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應用和數字貨幣領域共計投資事件金額達到約 1.88 億元。

在佈局邏輯上,丹華也關注投資具體賽道的時機。在一個大的新計算浪潮開啟的時候,需要先投資基礎設施,逐漸過渡到上層協議和應用。

除了丹華資本自帶的“科技氣息”,另一方面,Emma 認為,科學家背景的張首晟也能為項目帶來技術支持,“無論是他的點撥或是他介紹的技術資源”。

TOP Network 是在今年 5 月拿到丹華資本投資的通信項目。TOP Network CEO Steve 在和張首晟接觸時,感受到了他所推崇的“ In Math We Trust ”。

“張教授並不認為每個領域都能上鍊。最適合上鍊的是什麼呢?他覺得是‘貢獻能用數學算法來衡量’的東西,比如,某臺機器傳輸了多少字節,傳輸這個環節就是能計算的,天然適合上鍊。丹華資本也是按這個理念在投資區塊鏈項目。”Steve 解釋道。

在丹華資本的投資理念上,丁若宇稱:“我們尊崇 it from bit 。it= 物理世界的‘它’,bit = 0 和 1 二進制世界的‘它’,即用算法和軟件 bit 指導物理世界 it 高效分配和信息密度的提升。演變到區塊鏈時代是 ‘internet from crypto’。可以說是區塊鏈指導重塑互聯網。”


他沒有因為這個行業的挫敗就做無差別批判

中本聰“消失”的這 8 年,區塊鏈世界產生了無數引路人。張首晟就是其中一位。

在丹華資本轉向區塊鏈投資的同時,張首晟也在不斷地關注區塊鏈世界的內容。2018 年,張首晟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個區塊鏈行業峰會現場。

一邊是繁重的科研業務,另一邊是變幻莫測的商業風雲。常常有記者問張首晟,如何同時做好科學家和風投者。

他擺擺手,笑著回答,真正的完美世界是量子世界,量子、粒子有剝離兩相性,有兩個孔的話,它可以同時穿過兩個孔,所以的確可以兩件事同時做。

他堅信區塊鏈。今年 1 月,張首晟在“42 章經”課程中發表題為《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世界新的分合轉折點》的演講,他稱,區塊鏈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預測區塊鏈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革命。

星途協議聯合創始人杜然,去年 8 月份的時候,他偶然參加了張首晟教授的一次閉門討論。那時他還是 Google 總部的工程師,正在人工智能創業和互聯網蛋糕被瓜分殆盡的形勢前舉旗不定。

在那次會上,張首晟從第一性原理談到區塊鏈的本質。

“通過更高的視角看問題,我覺得自己對於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關係的思考被打通了,也看到了區塊鏈巨大的商業前景。隨後我就決定 all in 區塊鏈。”杜然說。

“可以說,張教授是進入鏈圈的重要導師。這個行業需要更多這樣的人。他沒有像一些傳統機構那樣,因為感受到這個行業的挫敗,就進行無差別的批判。”


簡單和普世是我一直的追求

張首晟在科學界、投資界和區塊鏈三個領域都取得了不斐的成就,這注定了他就是站在光環中心的那個人。

人們評價他,大都覺得他有知識分子氣息、溫文儒雅,以及和他的榮譽相稱的特質——“思考速度非常快、邏輯能力很好”等等。

Emma 和 Steve 對張首晟還有個共同的印象,那就是對技術極度熱情。

Steve 曾經只用了半小時就讓張首晟確定投資意向。

“現在想起來,當時最激動的部分應該是技術交流,而不是談商業前景。那時我說到我們用的是 DAG 技術(一種數據結構),他直接讓我在黑板上講了我們的技術和類品有什麼區別,牛在哪裡。當時我講了三點,他思考片刻後就理解了,我才知道他對 DAG 非常精通。”

Steve 說著,又琢磨了下。“他是學物理的,數學很好,而區塊鏈就是數學和計算機構成的,他看起那些算法來,的確不難。”

Emma 也有這樣的體會。“那時張教授已經確定投資意向了,準備見一下我們的首席密碼學家王虎森。本來我們約了一個小時的會談時間,但那時聊到‘橢圓曲線加密算法’這個topic,張教授實在覺得意猶未盡,就讓我們稍等他開完另一個會,回來繼續聊。”

“他一直在問更深入的問題,要挑戰我們的密碼學家,還好虎森全都答上了。像這樣,真正去理解我們的人是很少見的,後面這兩個人就成了忘年交。回去後張教授還拉起了一個‘橢圓曲線傳奇群’,想著要保持交流。” Emma 說。

杜然總結道:“張教授是一個追求本質、抽象和理想主義的科學家,他一直在尋找完美的世界,以及解決難題的最終方法。即使很難,但他的堅持依然意義非凡。”

而今,當初的探路者已先行離去。

張首晟的逝世,有人第一時間擔憂丹華資本的未來。即便丹華投資了 FCoin、NEO、Hydro、SFOX、Bgogo.com、ONT 等一眾明星項目,但也受到熊市的不少衝擊。其中,FCoin伴隨維權和非法融資糾紛,三個月內從風光走向低谷。

12 月 6 日上午,丹華資本對合夥人們發佈了對張首晟辭世的悼念公告。公告稱,丹華資本團隊和張教授的家庭將繼續實踐和發揚張教授對丹華資本的願景。丹華資本目前仍在持續正常運營。

“巨星隕落,普天共傷,黑洞輻射,宇宙奇觀,尋美求真,日月同輝,文章千秋,一氣呵成,同臺領獎,我生至幸,斯人已去,英魂長存!”

今年 3 月 14 日,物理學家霍金逝世,張首晟曾在朋友圈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如今,又一枚“巨星隕落”,斯人已去,留下世人諸多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