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變化諸多 “回馬槍”持續威懾

受理38133 件群眾信訪舉報,問責2177 人,公佈27個典型案例,12 月6 日,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五個督察組對山西、遼寧、吉林、安徽、山東、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陝西等10 個省份的督察進駐工作結束。

細心的人發現,區別於去年已經覆蓋全國的首輪中央環保督察,以及今年5 月-7 月的第一批對10 個省(區)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此次“回頭看”已更名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

梳理整個過程,除增加“生態”二字之外,此批“回頭看”還有著諸多變化。

嚴防“一刀切”成為鮮明特點

打著大氣汙染治理旗號卻影響民生,太原市迎澤區禁煤“一刀切”影響群眾溫暖過冬;平時不作為,急時“一刀切”關停企業,陝西寶雞市部分縣區為應對監督檢查集中斷水斷電。

在“回頭看”期間,生態環境部公佈的涉及“一刀切”的“典型案例”引人關注。

與此同時,在督察組向各地轉辦的信訪件中,涉及“一刀切”的內容也多以“*”標註,被列為重點問題。

對“一刀切”的關注,正是此批“回頭看”的重要變化之一:“一刀切”第一次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不作為、濫作為的內容,正式被列入督察重點內容。

事實上,早在2017 年8 月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進駐四川期間,成都市就下發過相關通知,明確要求禁止通過“發通知、打招呼”等臨時性關停方式應付環保督察,決不允許搞形式主義、命令主義敷衍環保督察。

在今年5 月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 回頭看”啟動前期,生態環境部專門出臺了《禁止環保“ 一刀切”工作意見》。而在此批“回頭看”之前,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會議也多次就嚴防“一刀切”提出要求。

此批“回頭看”期間,很多省份也明確要求,嚴防、嚴查在督察期間出現“ 一刀切”情況。吉林省還專門印發《關於中央環境保護督察“ 回頭看”期間嚴禁環保“ 一刀切”行為的緊急通知》,對8 個重點行業和領域明確了嚴禁環保“一刀切”行為的具體要求。

“ 吉林省級環保督察發現,個別地方在推進問題整改、安排部署工作、監督執法過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傾向。”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在向督察組彙報督察整改工作情況時坦言。

如巴音朝魯所言,雖然“一刀切”問題在督察期間不是十分普遍,但確實在一些地方存在,甚至個別地方還比較突出。將“ 一刀切”列入督察重點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一把手”責任更重、壓力更大

“遼源市黨委、政府作為仙人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對整治工作研究不多、用力不夠、作風不實、緊迫感不強……”

11 月14 日深夜,生態環境部通報了遼源市仙人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指遼源市整改敷衍應對。

通報之後的第九天,也就是11 月23 日,吉林省委對遼源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作出調整。

地級市“一把手”直接因治汙不力被調整在此前並不多見,在督察組進駐期間更是第一次。這次調整,也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那就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一把手”責無旁貸。

相比第一批“回頭看”,此批“回頭看”期間,各省省委書記、省長的“出鏡率”明顯增加,10 個省的省委書記均第一時間對各自被通報的“典型案例”進行了批示,並就“回頭看”相關重點問題進行了現場督導,提出工作要求。

以安徽為例,11 月13 日,安徽省“安慶市江豚自然保護區不斷瘦身”問題作為此次“回頭看”的首個案例被通報,當日,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就作出批示,並於11月28日現場督導問題整改。

省級黨委、政府“一把手”在重要節點、重點問題上親自過問,以身作則,其目的就是要將治汙壓力層層傳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強調:督察整改工作是政治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不折不扣地完成整改任務;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一把手”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擔負起相關責任。

群眾滿意度仍是督察重點

因舉報辦結率低、重複率高、反彈嚴重等問題,長春市代市長劉忻11 月17 日被督察組公開約見。

在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期間,“約見”已不少見,但因信訪舉報辦結問題公開約見地級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的情況並不多。這充分表明了督察組對“回頭看”期間信訪舉報的重視程度。

信訪舉報的問題是否解決,整改效果是否滿意,群眾最有發言權。

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朱小丹檢查瀋陽市渾南新區孤家子火車站平房區群眾信訪舉報件落實情況;第三督察組在安徽省“ 回頭看”期間從去年交辦的3719 件群眾信訪舉報件中隨機抽取200 餘件進行電話回訪……

同時,對於吉林、安徽、湖南等省份群眾信訪舉報經查後不屬實率高的情況,督察組也進行了提示。

而這些變化反映出來的正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將群眾的滿意程度作為檢驗督察成效的重要標尺。

除此之外,在此批“回頭看”期間,還有其他“悄然”發生的變化也同樣值得關注。

針對山西運城市新絳縣高義鋼鐵公司無鋼渣填埋場、部分鋼渣被違規拉運至新絳縣龍興鎮橋東村用於墊填批發市場問題,督察組建議山西省成立“高義鋼鐵違法傾倒堆埋鋼渣”專案組,體現了督察組幫助地方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思路;

遼寧省出臺《遼寧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問責辦法(試行)》以及四川省嚴防督察問責“一刀切”的工作思路,正在將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問責制度化、規範化;

陝西、遼寧等地投入信息化系統處理群眾信訪舉報案件,確保數據透明、真實準確;

……

變化諸多的“回頭看”,對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形成了再推動,對個別利益群體和個別“害群之馬”形成了再打擊。變的只是方法和形式,永遠不變的是則是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滿足群眾訴求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