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 百姓富——成縣貧困村扶貧產業發展綜述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近幾年,我家發展10多畝核桃,每年純收入2萬多元。”說起變化,成縣陳院鎮大埡村村民武明崇無比開心。

大埡村以前是成縣典型的貧困村。近年來,村裡通過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特色產業,群眾收入連年增加。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大埡村只是成縣發展產業促農增收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成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任務,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8481元,同比增長11%,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的新路子。

用活資金,促進到戶產業落地見效

按照超過“兩個70%”和人均5000元、戶均2萬元的產業投資要求,整合涉農資金1.79億元,安排用於貧困戶到戶到人扶持項目資金1.55億元,佔總整合資金的87%。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安排到戶養殖產業發展資金2648萬元,扶持貧困群眾發展產業,保障了“一戶一策”產業幫扶計劃和措施的如期實現。

投入800萬元對30萬畝集中連片區域核桃園和104個貧困村的10萬畝核桃樹進行全覆蓋綜合管理。

安排配股資金8001萬元,全部注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進行保底分紅。

通過到戶產業扶持,全縣有產業發展需求和能力的貧困戶戶均到戶產業資金累計達到22400元,為產業扶貧注入了強勁動力。

建管並舉,提升產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

成縣始終堅持“抓產業必須抓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理念,採取建管並重、扶優配強的思路,推進新型經營主體提檔升級、帶動貧困群眾全面參與。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工作中,成縣充分用活政策資金,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加強對經營主體的規範化管理,提高貧困村合作社自身造血能力。

同時,近兩年投入資金2030萬元,扶持全縣245個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投入扶持發展資金1020萬元,實現土地資源變資產5833畝、資金變股金9846.8萬元,農民變股東9725戶,兌現“三變”分紅710萬元。

截至目前,全縣共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6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62家,吸納成員6454人,帶動農戶19159戶、貧困戶5620戶。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破解難題,打造電商和鄉村旅遊新格局

扶持合作社和企業建設各類加工生產線7條,開發出多種網銷產品,破解了全縣“有產品無網貨”的難題。

建成了成縣網絡供貨中心,開通了“隴小南成縣特產商城”和“隴小南特產供貨中心”兩個線上平臺,切實解決了成縣電商發展過程中網店店主有店無貨的難題。

同時,進一步加強品牌認證和生產許可證辦理等工作,2018年已打造3個符合網絡市場消費需求並具有成縣特色的電商品牌。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以展現“千年古縣”為內涵,深入挖掘縣內歷史遺蹟、文化遺存和文物建築等資源,努力推進全縣鄉村旅遊提質增效。截至11月,全縣共接待遊客22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3%、25.2%。

強化引導,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後勁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大力實施貧困戶能力提升工程,投入資金146多萬元,對有培訓意願的17個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技術培訓,提升了貧困群眾的自身發展能力。

實施了果蔬保鮮庫項目建設,在全縣計劃建設66座蔬果保鮮庫,切實保障了群眾的利益。

大力推進農業保險補貼試點工作,自籌80萬元在全縣先期開展農業特色產業投保試點。同時,投保270萬元,積極實施了2018年第二批農業保險補貼品種及“一縣一(多)品”保險工作。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全面推行公益性崗位,在市上下達2700名公益性崗位指標的基礎上,縣上又增加公益性崗位343個,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230名,使貧困群眾的增收有了保障。

(隴南日報 記者:許成兒)

監製:張平良

产业兴 百姓富——成县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