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白上了:畢業後我才知道 五音不全是怎麼回事?

“五音四呼”是中國戲曲演唱術語

首先說明一下“五音四呼”是中國戲曲演唱術語,也是戲曲演員在唱唸時吐字發音的規範之一。一般要求戲曲演員“審五音、正四呼”,若五音不正,四呼不準,唱唸時必然字音不正。

大學白上了:畢業後我才知道 五音不全是怎麼回事?

王佩瑜老師做客《角兒來了》

你也學過“五音四呼”

乍一聽“五音四呼”感覺高大山,聽不懂,其實每個人開始學習漢語時便已經接觸過。

五音:即唇、齒、舌、牙、喉五個發音部位。

四呼:指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4種口型。

大學白上了:畢業後我才知道 五音不全是怎麼回事?

小香玉老師做客《角兒來了》

下面說一下:五音

發音時氣息通過聲帶在喉、舌、齒、牙、唇各部位受阻,形成不同的聲母,根據出字的著力部位把聲母分為五類,叫做五音,

唇音,凡聲母為b、p、m、f都是。幫、忙、芳、發、分、風、不、並、白、馬、明、朋、批、平、旁……

齒音,凡聲母為z、c、s、zh、ch、sh都是。做、組、在、從、參、商、身、途、春、成、中、整、之……

舌音,凡聲母為d、t、l、n、er都是。大、多、地、天、譚、裡、來、路、年、難、量、騰……

牙音,凡聲母為j、q、x都是。就、建、其、強、新、下、相、希……

喉字,凡聲母為g、k、h都是。國、高、可、空、和、海、好、紅……

比如有些人對於牛--劉這兩個字的讀音不能區分,把“劉”讀成“牛”,就是舌音和鼻音機能缺失所致。

大學白上了:畢業後我才知道 五音不全是怎麼回事?

宋小川老師做客《角兒來了》

再說一下:四呼

四呼是行腔的主要母音,運腔時必須保持一定的口型,字音才能唱準。

開口呼,凡韻母中第一個母音為j、q、x的都是。八、紗、可、樂、和、上、康、唐等。

齊口呼,凡韻母中第一個母音為i的都是。比、碧、起、秘、系、皮等。

合口呼,凡韻母中第一個母音為u的都是。步、舞、奴、武、圖、書、目等。

撮口呼,凡韻母中第一個母音為ü的都是。曲、去、舉、劇、於、語、絹等。

大學白上了:畢業後我才知道 五音不全是怎麼回事?

古代樂器

“五音四呼”和“五音不全”的五音一樣嗎?

講了那麼多是不是感覺很拗口,大家看到五音總會聯想到“五音不全”,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和五音四呼的“五音”是一個意思嗎?

有一鍾解釋是“宮、商、角(讀jué音)、徵(讀zhǐ音)、羽”五聲音階是中國古樂基本音階。指某些人缺失樂感,音階不全,故有成語“五音不全”。

大學白上了:畢業後我才知道 五音不全是怎麼回事?

五音不全

當然,五音不全不僅僅指的是某些人對於音樂感的缺乏,而且還指一些人在吐字發音方面存在的缺陷,尤其是在中國民族演藝藝術圈子裡,經常會說某些人因為“五音不全”而不適合學習這門藝術,但是這個“五音不全”不是“宮商角徵羽”這五音的樂感缺失,而是“唇齒鼻喉舌”這五個發音部位的機能不健全。所以古代人想拜師學戲,考察吐字是很重要的一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