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12小時13分的閱讀接力 他們守夜為沒有熬過81年前黑夜的人們


持續12小時13分的閱讀接力 他們守夜為沒有熬過81年前黑夜的人們

交匯點訊 12日晚7點,國家公祭日前夜,一場以“銘記歷史 守護和平”為主題的“和平之夜”閱讀接力活動在南京拉貝故居開始。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親屬、南京保衛戰老兵親屬、國家公祭鼎設計者、歷史學者、外國友人等12位各界代表,與81位大學生一道,接力閱讀12小時13分鐘,從夜晚到天亮,從黑暗到光明,守和平的一夜,緬懷歷史上至暗的一頁。

81年前的12月12日,南京正處於歷史浩劫的前夜。學生和特邀嘉賓相聚在曾經庇護難民,見證苦難的拉貝故居,開始接力誦讀。首位嘉賓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外孫女夏媛,她以《我的外婆》為題,講述了81年前的12月13日上午,一家9人被日軍殺死7人,轉瞬家破人亡的往事。“外婆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日本政府可以承認南京大屠殺,她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為什麼日本人不承認呢?’”

那些長眠地下的冤魂和僥倖倖存下來的人恐怕也有這樣的疑問,因為他們的經歷是那麼鐵證如山、不可辯駁。在夏媛之後,學生們輪流上臺,接力閱讀《被改變的人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生活史》《日本人進城後,一年年過來都是苦大仇深》《那時候,沒有一家不死人的》《叔叔死了,眼睛還睜著》《生離死別》《大哥的遇害,是全家人永遠的痛》……從其樂融融到無盡地獄,只需一夜。

“12月13日已經成為30萬遇難同胞的祭日,我們中國人都有祭奠親人的風俗,但是30多萬死難者大部分沒有親人祭奠。”學生指導老師、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副研究員胡卓然說,大學生志願者們用他們年輕的聲音為死難者守夜致哀,以這種儀式感記住歷史。

持續12小時13分的閱讀接力 他們守夜為沒有熬過81年前黑夜的人們

冬夜的南京,室內暖意融融,室外寒風凜冽。每隔1小時,志願者們就在院中的拉貝雕像前,用蠟燭擺出時間圖案與“和平”二字。81年前那一夜,流逝的每分每秒,都有成千的無辜同胞死於屠刀。

晚10點,離守夜結束還有9個小時。記者問19歲的南航金城學院大一學生陳逸文是否辛苦,他反問:“我們心裡想要為死難者這樣做。那樣的話有什麼辛苦的呢?”“30萬人,想想這個數字,以前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背後有老人、孕婦,有活蹦亂跳的小孩,但他們卻長眠在地下,非常地心痛!就想為這段歷史做一些什麼,讓它更好地被世人知道。”

持續12小時13分的閱讀接力 他們守夜為沒有熬過81年前黑夜的人們

讓新一代瞭解歷史、不忘過去,是許多嘉賓們欣然受邀前來的共同原因。晚9點,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向學生們講述了他尋找日軍在南京“慰安所”舊址並奔走保護的故事。“今天我想把這段歷史真實地告訴年輕人,特別是近代我們中國落後捱打,這種悲慘的歷史要讓年輕人知曉,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他們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心壯志。”

“平時父親不大願意講這件事,每次回憶都覺得時一種悲傷的疼痛,日本兵太殘忍了。”說完這句話,候場的南京保衛戰老兵李高山之子李真銘長時間沉默,“他多次說,要好好活著,要向世人證實日軍殘暴,要為死去的30多萬同胞作證。”可惜的是,今年2月25日,李高山過世,被認為是參加南京保衛戰最後一位老兵“歸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希望我們同學牢記這段歷史,珍惜當下的和平。”

持續12小時13分的閱讀接力 他們守夜為沒有熬過81年前黑夜的人們

並非傳遞仇恨,而是為和平守夜,這也被每一位活動參與者所強調。候場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工作人員劉紅豔在館工作33年,常給青少年講述這段歷史。她常問孩子們:“你們要是生在那個時候能怎麼辦?恐怕沒什麼辦法,這就可以看出和平太重要了,和平是什麼?和平就是沒有槍聲、和平就是可以安穩睡覺、和平就是不知道害怕,一切都是建立在和平之上。”

9歲的小嘉賓陸靜娢將在凌晨3點上場,她帶來了一封自己寫的《和平之信》。擔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小講解員這一年裡,她深深地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記者提前讀到的這封信中寫道:“我不敢想象,在那段悲慘的歷史中,有多少人的幸福生活被打碎,多少人有家不能回,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個人。”陸靜娢說。所幸前輩們的奮鬥,換來了現在的和平。“讓我可以在學校裡和同學們一起好好學習,回到家裡也可以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聊天、吃飯,享受著幸福的童年。”

持續12小時13分的閱讀接力 他們守夜為沒有熬過81年前黑夜的人們

12個整點相繼到來,12位嘉賓在“牢記歷史”“不屈抗爭”“和平未來”三個環節中,分享12個題材各異的閱讀主題。他們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研究,回憶國家公祭鼎設計過程,介紹英勇不屈的抗日戰士,回顧抗戰勝利的欣喜;學生們讀沉重歷史,也朗誦詩歌,從吳奔星的《保衛南京》,到林徽因的《哭三弟恆》,再到廖沫沙的《全世界光明瞭》……

時光流逝,從黑暗到光明,閱讀接力將在13日7點13分結束,81位大學生將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升旗降旗儀式。在閱讀中,學生們感悟歷史,迎來象徵重生和希望的第一縷陽光。南京審計大學沁園書院金融專業學生汪夢雅說:“從至暗時刻一直守到天明。終於天亮了,但81年前很多人沒有等到下一次天亮。這會讓我們感到:和平不管什麼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交匯點記者 方思偉 陳月飛/文 胡瀟/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