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贊同女德等傳統文化的迴歸嗎?

目前在河北,上海等地區出現了所謂的“女德”班,因此有了關於女德班的負面新聞。當然,這代表不了所有的傳統文化的迴歸。那麼你是怎麼看待傳統文化迴歸的呢?例如(弟子規)!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自由的價值觀能夠包容保守的價值觀,而保守的價值觀視自由的價值觀為寇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在這個前提下看待所謂的“女德”班現象,也就不會貿然使用“傳統文化迴歸”這樣的判斷。

首先,中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也越來越文明,這是大前提。在多元化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出現以蠱惑狹隘、保守的保守婚戀道德觀的所謂“女德”班也就不足為奇,即便是在美國社會,也不乏蠱惑婚前守貞的思潮和活動。“女德”班,以及鼓吹的保守婚戀道德觀,有人聽,有人信,有人講,有人身體力行,只要這種狹隘的鼓吹不強制要求其他人遵從,無所謂了。

你贊同女德等傳統文化的迴歸嗎?

其次,之所以“女德”班這樣狹隘保守的婚戀道德觀會在社會中形成一種不容小覷的思潮,沉渣泛起,則是另一回事。一個價值觀多元的社會應該有核心的主流價值觀,像美國社會盡管多元開放,但其核心的主流價值觀仍然是傾向保守的新教傳統的家庭觀、婚戀觀。中國社會現時代已然多元,但核心的主流價值觀卻難以服眾,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例如,中國社會的婚姻質量每況愈下,離婚率,出軌率都名列世界前茅;太多的貪腐官員被查出性醜聞;太多的權貴精英聲色犬馬,紙醉金迷。因此,鼓吹守貞、女德的狹隘保守的婚戀觀就能吸引一部分迷惘、失落中人群,以致沉渣泛起。

再者,由於多元化已經成為事實,社會大多數人已經不能接受“女德”班鼓吹的那些陳腐落伍的婚戀道德觀,從輿論對“女德”班一邊倒的批評就可見一斑。從心理學角度,如果人們不相信“女德”班的蠱惑,那麼“女德”班越是高調宣揚,人們不僅不會受到其影響,反而會強化反面的態度,愈加地反對和反感,這被稱為“態度免疫效應”。也就是說,“女德”班的高調宣揚,並不會真正地影響更多的人,反而會令更多的人深入思考。換言之,那些支持或者被“女德”班宣講所影響的人,其實本來就不適應自由、多元的現代價值觀。

女德當然不是傳統文化。從古至今,弄出這些女德的人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比如,婦女守節、“三從四德”、“存天理、滅人慾”這些思想並不是來自於孔子、孟子這些聖人,而是來源於宋朝的朱熹。朱熹一幅冠冕堂皇的樣子,宣揚女人要“三從四德”,自己私底下卻十分好色縱慾,與兒媳婦搞曖昧,甚至納兩個尼姑為妾。

反觀現在所謂的女德班,裡頭的女德導師對傳統文化一竅不通,傳銷洗腦的技術倒是十分精湛。他們開設的課程,字裡行間都充斥著洗腦與撈錢。奉勸各位家長,不要再為這些無良商人送錢了,好好的讓孩子到正規的學校或培訓機構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