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桃樹常見病害防治要點

桃子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因其肉質鮮美,又被稱為“天下第一果”。桃樹在我國分佈較廣,據統計,桃樹易發的病害主要有流膠病、根癌病、細菌性穿孔病、瘡痂病、炭疽病、褐腐病幾種,週年重點解決這些病害,才能保證當年的產量和品質。

傳統防治方法:栽種桃樹或育苗忌重茬;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低窪地建立桃園;合理施肥,平衡營養,增施有機肥;注意果園排水;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樹冠交接,適時適度夏剪,剪除病梢,集中燒燬;冬季做好清園工作;防治病蟲傷口,注意減少機械傷口。

流膠病

流膠病主要危害枝幹,造成樹體衰弱,減產或死樹。這種病症很容易識別,主要是在夏秋季會流出無色半透明的樹膠(一種以皮孔為中心,一種在枝幹的傷口或芽痕處),後期會變成茶褐色結晶體,嚴重時樹皮開裂,枝幹枯死,樹體衰弱。

桃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桃樹常見幾種病害圖片

治療方法1、塗抹:先刮淨流膠物,然後使用《潰腐靈》+有機硅原液多次塗抹。

2、高濃度涮幹:流膠多的株體,使用《潰腐靈》30-60倍液+有機硅刷幹1-2次。

3、灌根:對流膠嚴重、位點多的病株,在塗抹和刷乾的基礎上同時採取灌根的辦法,使用《青枯立克》200-300倍+根基寶300倍+有機硅灌根,以灌透毛細根區為準。

4、噴霧:使用靚果安30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硅進行噴霧葉片2次,每次間隔10天。

細菌性穿孔病

細菌性穿孔病由細菌引起,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新梢。葉片初發病時為水漬狀病斑。桃樹開花前後,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葉片一般於5月發病,高溫多溼有利於病菌侵染,病勢加重。樹勢弱、排水不良或氮肥偏多的果園發病嚴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與發病輕重有密切關係。

桃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桃樹穿孔病的在果實葉片的表現形式

瘡痂病

又叫黑星病:主要危害果實,也侵害新梢和葉片。果實多在果肩處發病。果實上的病斑初為綠色水漬狀,擴大後變為黑綠色,近圓形。果實成熟時,病斑變為紫色或暗褐色,病斑只限於果皮,不深入果肉,後期病斑木栓化,並龜裂。病菌侵入果實的時間是落花後6周,約5月中下至成熟前一個月。枝梢受害後,病斑呈長圓形淺褐色,以後變為灰褐色至褐色,周圍暗褐色至紫褐色,有隆起,常發生流膠。

治療方法:靚果安30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有機硅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

褐腐病

幼果發病初期,呈見黑色小斑點,後來病斑木栓化,表面龜裂,嚴重時病果變褐,腐爛,最後變成僵果。果實生長後期發病較多,染病初期呈見褐色,圓形小病斑,病斑擴展很快,並露出灰色粉狀小球,呈同心輪紋排列,病果大部或完全腐爛,掉落。桃花感染表現萎凋變褐,病花乾枯附著於桃枝上,有花腐的桃枝梢尖枯死。在多霧多雨的天氣易發病。

治療方法:靚果安30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有機硅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

炭疽病

硬核前幼果染病,果面上發生褐綠色水漬狀病斑,以後病斑擴大凹陷,併產生粉紅色粘質的孢子團,幼果上的病斑順果面增大並達到果梗,其後深入果枝及果面,出現褐色病斑,逐漸變黑,形成黑疔,嚴重影響果實品質。早春桃樹開花及幼果期低溫多雨,有利發病;果實成熟期則溫暖、多雲多霧、高溼環境發病重。

桃樹常見的病害主要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桃子褐腐病如何危害果實的

治療方法:靚果安30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有機硅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