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宮頤府賣不動了?連虧三年,又遭倆股東4.2億清倉出售

當初將王致和、宮頤府等優質資產打包進入的北京二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二商股份)如今卻成為虧損業務,以致於當初入股欲推動企業上市的投資方不得不選擇掛牌出售。

胡說有理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瞭解到,二商股份超過20%股權目前正掛牌出售,轉讓底價合計4.238億元。

1、“王致和”“宮頤府”遭兩大股東掛牌出售

近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信達資本(天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以下簡稱信達天津)相繼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所持有的二商股份全部股份。

王致和、宮頤府賣不動了?連虧三年,又遭倆股東4.2億清倉出售

王致和、宮頤府賣不動了?連虧三年,又遭倆股東4.2億清倉出售

胡說有理髮現,兩大股東合計掛牌出售股權超過20%達到21.866%,掛牌價合計4.239億元。

作為旗下擁有王致和、宮頤府等老字號的二商股份的第二大股東,中國信達將其在二商股份持有的17.6675%股份全部掛牌出售,轉讓低價為3.42487億元。

作為二商股份的第四大股東,信達天津將其持有的4.1985%股權全部出售,轉讓低價8138.68萬元。

2、新希望先行撤資,上市計劃折戟

胡說有理了解到,二商股份於2010年8月正式宣告成立,當時註冊資本2.7億元人民幣,發起人為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信達和北京市國通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國通資產),分別認購股份20507.4萬股、5786.1萬股和706.5萬股,所持比例分別為75.95%、21.43%、2.62%。

胡說有理當時作為媒體記者曾採訪報道過此事。新成立二商股份裝入的是二商集團最優質的資產——以集團業績最好的王致和、宮頤府兩大核心業務及優質資產為主體。

王致和、宮頤府賣不動了?連虧三年,又遭倆股東4.2億清倉出售

王致和、宮頤府賣不動了?連虧三年,又遭倆股東4.2億清倉出售

2011年4月12日,二商股份又宣佈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公司、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信達資本(天津)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北京新希望產業投資中心等4家企業作為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至今,二商集團官網還掛著這條新聞和現場圖片,其中就有一張當時二商集團董事長孫杰與四名新股東的合影(如下圖)。

王致和、宮頤府賣不動了?連虧三年,又遭倆股東4.2億清倉出售

據瞭解,這4家企業將以1.5億元現金入股二商股份。四大戰略股東中最顯眼的莫過於北京新希望產業投資中心,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即劉永好所掌控的新希望集團,劉永好當時也出席了簽約儀式。

當時的二商集團董事長孫杰透露,二商股份正全力以赴籌備有關上市的各項工作,力爭2012年在國內主板市場實現上市目標。

然而,二商股份上市計劃自此就似乎停滯不前。而胡說有理從此次掛牌公告發現,當初入股的新希望和中國食品工業集團已從二商股份撤退,取而代之的有深圳市盈信國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磚一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3、王致和、宮頤府真的賣不動了?

胡說有理髮現,曾經的優質資產在進入二商股份後,相反並沒有維持幾年的輝煌。作為擁有北京著名老字號王致和、宮頤府的二商股份,竟然步入了連年虧損的困境。如此看來,其8年前就規劃的上市計劃最終折戟也就不難理解了。

公開信息顯示,2013-2014年,二商股份每年營收規模均達到10億元以上,淨利潤在6000萬至6100萬元。但2015-2017年,二商食品突然陷入連年虧損的境地。

2015年,二商股份虧損額度高達8621萬元;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2235萬元、1524萬元。

掛牌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二商股份終實現扭虧,淨利潤2434萬元。

不過即便如此,已經等待了8年的投資方恐怕的確沒有耐心繼續等下去了,更何況,就在一年前,二商集團與京糧集團、首農集團合併重組為“首農食品集團”。

而值得注意的是,原首農集團旗下早就擁有上市公司三元股份,京糧集團旗下的京糧股份也已借殼上市,唯有二商集團原本打造的上市板塊二商股份卻連遭投資方出售股權,想來也是令人唏噓不已。只是這4.2億的底價未來會有誰來接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