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會閱讀,推薦你讀這兩本書

在推薦書之前,我想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閱讀重要嗎?

想學會閱讀,推薦你讀這兩本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有人問:讀書重要嗎?閱讀重要嗎?

你們的答案肯定是“當然重要”!!!

培根在《論讀書》中說: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美國總統曾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全民閱讀,閱讀對全人類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近年來,我國也開始打響全民閱讀的旗號。從義務教育的改革可見國家對學生的閱讀重視非同一般,各類讀書會,早讀會的日益興起也表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並開始行動起來。

第二個問題:你曾經有哪些閱讀的誤區?

現在很多人推崇一年讀100本書,更有甚者一年讀1000本書,彷彿讀的越多瞭解的就越多,獲得的知識就越多,心裡安慰也越多。

可很多讀書愛好者總會出現這樣的尷尬:讀了很多書,基本讀完就忘了,在腦海裡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對工作生活沒有太多的影響,你是不是也這樣呢?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總覺得一本書要一字一句的讀完,才算對得起這本書。可讀完後總會忘記這本書講些了些什麼?不知道該讀什麼書,因此經常會讀別人推薦的各類好書。可有些書讀一半就讀不下去了,甚至一度開始相信讀書無用論者的言論了。

後來直到我讀了這樣兩本書,開始對閱讀有了不同的理解。

第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告訴我閱讀的目標是為了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要提高閱讀的能力更多的應該是為了增強我們的理解而讀書。

書中講到閱讀可以分為4個層次,包括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其中基礎閱讀是指我們基礎教育階段應該學會的閱讀的能力,主題閱讀是我們閱讀的最終目標,屬於研究性的閱讀,平時使用的相對少一些。

想學會閱讀,推薦你讀這兩本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書中重點講了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教會了我如何快速理解一本書,如何精讀一本好書,如何通過閱讀去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但書中理論性的東西比較多,需要自己去多實踐才能內化。而且基本沒有實操部分的指導手冊,會相對難運用一些。

因為是翻譯版本的緣故,有些地方會比較晦澀難懂。大家可以先重點了解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概念。

真正開始帶我進入閱讀狀態的是《洋蔥閱讀法》這本書,它教會我怎麼去閱讀。不僅有理論,還有很多實際可用的方法和工具的運用,幫助我真正的能學有所用。

《洋蔥閱讀法》主要講了4種類型的閱讀方式,碎片化閱讀,快速閱讀,主題閱讀,深度閱讀。通過這些閱讀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識圖書館。

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開始閱讀前,我們應該弄清楚的內容,它包括閱讀的本質和給開始閱讀前的七條閱讀的建議。

這本書的作者彭小六,把閱讀定義為:在可以利用的時間裡,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學習。裡面有三個關鍵詞,“自己”,“理解”和“學習”。

“自己”說明閱讀的最好狀態應該是主動的閱讀,需要你弄清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閱讀的目的,只有這些都弄清楚了,才能真正的讀有所用。

“理解”需要你通過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手段幫助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你的理解力。

“學習” 需要你有所輸出,既然學了就要會用,這樣才是真正的學習。你可以把大腦裡的記憶做成筆記和便利貼等形式分享出去,再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只有清楚了這三點,並開始行動起來,閱讀才能更加高效,真正做到為你所用。

清楚了閱讀的本質,我們還需要在開始閱讀前先弄清楚以下7點,這樣才能真正開始閱讀之路。

想學會閱讀,推薦你讀這兩本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效的閱讀首先一定是帶著目的去讀書,帶著問題去書中尋找答案,你才能有所收穫。不管為了陶冶情操,還是為了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還是為了學會時間管理,有目標才能指導你讀什麼書,用什麼方式去讀。

先給想清楚你閱讀的目的,後面我們再來討論通過各種閱讀工具和閱讀方法來為自己的閱讀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