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季遊客增量下滑的背後,古北水鎮經歷了什麼?

2017年,古北水鎮遊客量突破 275 萬,旅遊收入達到 7.2億,遊客接待量和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65.68% 和 56.86%。這樣的數據表現對於一個截止2017年12月,只是運營了四年的旅遊小鎮來說,實在可畏。

連續三季遊客增量下滑的背後,古北水鎮經歷了什麼?

然而,我們拆分古北水鎮整體營收數據能發現:其結果難言樂觀。古北水鎮正在遭遇滑鐵盧,遊客急速下降已成事實。

2017年四季度古北水鎮遊客人次為49萬人次,同比下滑5.76%;今年一季度古北水鎮遊客人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為32萬人次;今年二季度遊客量為78萬人次,同比減少約7%。

持續3年的爆紅對比如今的遇冷,是什麼讓古北水鎮不復當年之勇?

風潮退去,關注度降低

在特色小鎮開發的前期,因為缺乏成功運營的案例,烏鎮的創新、拈花灣的標新立異都成為了行業標杆,這些行業的標杆典範隨著特色小鎮開發的需要,被一再提及與宣傳。無形中它們佔據了旅遊資訊的前沿,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遊客的目的地選擇。

在2017年三季度財務報告,烏鎮的客流量達到802.65萬人次,且增速高於16年同期,勢頭強勁。而古北水鎮2017年三季度財務報告古北水鎮遊客人次為222.61萬人次,較2016年同期,增速有所放緩。

在古北水鎮的案例中,前期的北方水鎮的概念確實亮眼,處在北京周邊、帶有京韻又有江南水鎮的意味讓它成為了獨一份。

但是此後古北水鎮的概念被其他競爭者運用後,接下來的內容開發呈現乏力狀態,無論是“長城+”戰略,還是“水文化”、“星空小鎮”等都難以再次強烈吸引到遊客。

競爭加劇,誰將成為下一個贏家

自2015年以來,資本大舉介入到古鎮開發中來,經典的古鎮被人一再研究,在形式上、經營上被一再複製,大量與之同質的古村、古鎮、古城被開發出來或仿造出來。例如浙江在2016年初公佈了79個特色小鎮名單,力爭三年內要建設100個特色小鎮,其中絕大部分是有一定歷史的古鎮,而這些古鎮的模仿對象多數是烏鎮、同裡、周莊、拈花灣等。

連續三季遊客增量下滑的背後,古北水鎮經歷了什麼?

而因為古北水鎮所在,北京周邊的小鎮也隨著古北水鎮的走紅,陸續開發了大量的同類產品。例如三家店古村、靈水古村、下灣古村、灤州古城、正定古城、暖泉古鎮、雞鳴驛古鎮、勝芳古鎮……層出不窮的古村、古鎮、古城,其古城面貌、商業結構、特色產品、經營手段都積極向古北水鎮靠攏,能跟古北水鎮拼空氣質量、拼星空夜景、拼北地水鄉、拼特色民俗、拼傳統美食,而有些甚至免費。

連續三季遊客增量下滑的背後,古北水鎮經歷了什麼?

在這種批量化、密集化的古鎮競爭中,古北水鎮前期積累的創新與特色被迅速的複製,同質化的古鎮造成了人們的審美疲勞。看不到文化只能見到形式,人們對古鎮的新奇感在減弱,這從根本上削弱了古鎮旅遊的魅力。

旅遊生命週期如約而至

當前的古鎮開發運營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資本主導的一種產物,因此它的產品生命週期也隨之發生改變。

原本的古鎮旅遊是符合巴特勒的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的,它擁有探索、參與、發展、鞏固、停止、復甦或衰落的完整週期。例如周莊,就經歷了默默無聞的探索期,與少數旅遊者的參與期,而後慢慢進入長週期的發展階段。

連續三季遊客增量下滑的背後,古北水鎮經歷了什麼?

烏鎮也是如此,擁有非常長的探索期與參與期。在這段時間內,它們能夠從容地構建整個古鎮的風貌體系、特色風情,能夠逐步形成有力的經營管理團隊。進入發展期後,能夠爆發出持續而穩定的增長,還能夠不斷創新、打破固有形象,引領旅遊發展。

而古北水鎮目前的模式之下,初期有大量的資本進行宣傳炒作、營銷推廣。因此前期能吸引大量遊客,而後續卻需要源源不斷的資本、項目刺激,不斷地拉高人們預期的同時帶給人們更多的體驗與感受。

連續三季遊客增量下滑的背後,古北水鎮經歷了什麼?

當這種資本勢頭一旦減弱,內容生產就會疲軟,強刺激效果就會迅速弱化。長則三年,短則一年左右,就會出現乏力。直接的結果就是遊客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因此古北水鎮的下滑就在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