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舉行放管服改革暨國土資源優化配置現場觀摩活動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呂巧雲)12月12日下午,光山縣舉行放管服改革暨國土資源優化配置現場觀摩活動,現場觀摩光山縣紫水辦事處徵地拆遷、土地收儲和道路建設情況,聽取紫水辦事處相關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光山縣領導劉勇、許遠良、陳世玉、彭東、李鵬(縣委)、邵永峰、李鵬(縣人大)、熊異凡、詹軍、楊春歷、張國偉等與各鄉鎮(街區)、縣直各單位負責同志一起參加觀摩活動。

觀摩團先後實地觀摩了紫水辦事處2018—1#、2#地塊和天賜路紫水段,聽取有關情況介紹。紫水辦事處2018—1#、2#地塊位於濱河路北側,東方名都南邊,涉及姚圍孜居委會的王圍孜等3個居民組。該地塊徵收總面積218.96畝,擬出讓面積147.83畝。自徵地工作啟動以來,辦事處堅持公開公正,堅持深入現場,堅持用情用心工作的原則,共計遷墳662座,拆除房屋26戶8400平方米,拆除臨時建築11戶1450平方米,拆除蔬菜大棚23個、旱廁15所、魚塘2口、苗木花卉基地3處,順利完成了該地塊的徵收工作。光山縣天賜路紫水段,西起紫水大街,東至天賜橋,途經馬灣村的陳灣等6個村民組,全長1471米,寬50米,需徵地150畝,遷墳54座,拆遷房屋59戶約1.8萬平方米。今年10月份以來,紫水辦事處在光山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馬灣群眾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完成了遷墳,拆遷及清表任務,再次證明了馬灣人講大局,馬灣群眾想發展,馬灣百姓有覺悟,馬灣幹部有作為。

大家在觀摩時紛紛表示,通過實地觀摩,既學到了成功經驗,又增長了見識,也充分證明了光山縣委縣政府規劃官渡河、治理官渡河的英明決策,不僅美化了環境,提升了縣城品位和人民的幸福指數,更為光山今後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