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古塔,是佛教文化的象徵。隨著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古塔逐漸走向世俗,衍變出佛塔、風水塔、墓塔等具有不同功用特徵和獨具中國特色的建築形式。今天我們來說說巢湖姥山上的文峰塔、肥東縣長臨河鎮的振湖塔。

姥山上古塔,稱為文峰塔

姥山是廬州的“水口”,孕育出人傑地靈之地,代代出文官武將,但卻唯獨沒有出過狀元。民諺:“姥山不尖勢不足,合肥狀元難得出”。廬州知府嚴爾珪為驗證此謠,倡議在姥山上修建文峰塔。明崇禎四年(1631年),由合肥知縣熊文舉親自督工,甫成四層,後因戰亂而輟工。

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姥山上文峰塔

相隔247年後,合肥人李鴻章,官至極品時,感覺到這塊風水寶地之靈氣,非他鄉可比。清光緒四年(1878),他積極倡捐,再續建三層,工程由閒居在家的淮軍名將吳毓芬負責。續建的文峰塔,塔高七層51米,135級。八角對八方,外觀雄偉,結構精巧,造型優美。塔身由外壁、迴廊、塔心三部分組成。塔壁每層有碑石圖飾,刻有詩句和浮雕,塔內藏有25幅匾額和802尊磚雕佛像,刀工細膩、精湛。李鴻章題“文光射鬥”,並作《姥山塔碑記》一文刻之於石。李瀚章題寫了“舉頭近日”,劉銘傳題寫“中流一柱”。順著塔內階梯盤旋而上直至塔頂,依窗遠眺,可以飽覽巢湖風光。萬頃波濤,船帆如織,遠山嵐影,如夢如幻,宛如一幅“一出桃源路,中流別有天”的畫卷。

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李鴻章題寫“文光射鬥”

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熊文舉題寫“寶氣奎聯”

李鴻章為什麼要帶頭倡捐續修文峰塔,細讀他撰寫的《姥山塔碑文記》,既有清楚一面,又有隱喻一面。

第一,山不在高,有神則靈,姥山雖小,既是焦姥湖神化身,又佔居巢湖水口天門之險,理所當然屬名山之列。他說:“姥山在巢湖中,界合肥、巢、廬江三邑,一名聖女山。考諸輿圖,距吾邑最近,西南距廬江差遠,東北距巢又加遠焉,蓋天設之險,全皖之險為湖,全湖之險為山,猶天門之屹立於長江天塹也。唯唐羅隱有姥山詩。” 李鴻章認為,像姥山這樣名山,可惜“山名不見史策”。他懷著對焦姥湖神尊敬的心態,用續建文峰塔,擴大姥山的影響力。

第二,眷戀故鄉情懷續建姥山塔,他說:“予眷懷故鄉,嘗殷然思竟厥事,簡書役役,曠隔數千裡,幸邦人士同志者多願贊成,吳伯華觀察其尤也。”“念我鄉人,以遨以遊。”

第三 ,李鴻章續建姥山塔上述二個目的,在碑文中寫得十分清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文光射鬥”。他在碑文中寫道:“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則吳長水戰,阻湖為國.....元末俞廷玉父子與廖永安、吳良等,以舟師屯巢湖,始建山寨。時明太祖駐和陽,廷玉率千餘艘歸之。史稱:‘太祖親至巢湖,率其軍出黃墩。’”歷史上巢湖水戰、“阻湖為國”,朱元璋招順巢湖舟師等史實,家鄉這些歷史文化觸動了他的心靈,對他海防思想形成具有一定啟蒙作用。1874年12月,李鴻章上奏《籌議海防折》,經曲折鬥爭,1878年,他提出的海防措施得到逐步實施。這時,他在姥山續建文峰塔,隱喻表達了建塔的真實含義,後人只能去揣測。

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李鴻章訪問歐美照片

振湖塔

位於巢湖北岸,長臨河鎮四頂山東南。與姥山文峰塔遙遙相對,建於光緒十八年(1892)。由六家畈吳氏友于、懷遠、從善、永福四人捐款建造的,高7層,計12丈。塔上有十二處石刻題詞,其中十處系吳人所題。塔的最上層頂板繪一仙鶴,凌空欲飛,蒼勁有姿,形象生動。每層八角,翹角向上,各系銅鈴,風吹鈴動,叮噹清脆。塔門東向,兩側有長聯一幅,乃吳毓芬長子吳兆眉所題:

一柱挺崢嶸 結構增輝 所期真宰膺靈 古往今來鍾正氣

八維扶磊呵 廛闞既庶 溯自前人相宅 湖山俯仰動遐思

第一道門上方,嵌石匾一塊,刻“雲路同登”四個大字,乃吳燮泰所題。關於振湖塔建塔目的,民間傳說有三:一說作為辨認六家畈方位和巢湖航行標誌;二說以鎮湖蛟,防止湖水氾濫;三說吳氏為文運而建。不管吳氏建塔目的是“鎮湖蛟”還是興“文運”,都與塔點湖景密不可分,若為水運航行標誌建塔,更具有實用性。

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振湖塔

文峰塔、振湖塔與自然環境結合得非常巧妙,將實體塔融入自然環境之中,在建築物體與結構功能之外,巧妙地將塔與山川湖泊相伴,風水地理之間完美詮釋“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傳統文化審美追求,這也是中庸觀點的本源。這種精神追求的源泉與巢湖流域文化的源泉是一致,人是天地所化育,生活在天地之間,所以符合天地自然規律的人的行為規範才是最智慧的。只有應用這樣的思路去理解巢湖旅遊資源,順應天然和諧理念去開發佈局,將其規劃利用,才是旅遊開發者們最明智的選擇。講解名勝古蹟,要把物與人結合,物與史結合,物與當下結合,讓古蹟鮮活起來,觀者才有靈感、興奮點,達到“念我鄉(故)人,以遨以遊”的目的。

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許昭堂,男,1957年生,畢業於安徽醫學院。筆名,舒盲。《合肥通史》編纂辦副主任。現任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旅遊·生活》雜誌副主編,合肥財經學院客座教授,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著有《影像李鴻章》《李鴻章畫傳》《合肥城圖志》《巢湖史話》《優生優育》,與許高彬合著《走近李鴻章》,發表《中國“家與國”起源地探析》數十篇學術論文。

安徽合肥:李鴻章續建姥山塔,真實目的鮮為人知!

本專題文章來源於許昭堂先生歷經多年艱辛所著的《巢湖史話》一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評價為“視野廣闊、史料豐富,同時吸收了民間文化傳說,將巢湖地區自然史與文明史的方方面面呈現給了讀者”,內容涵蓋巢湖形成與演變、流域與水系、巢湖流域文化遺存、巢湖流域軍事文化等,是一部瞭解合肥、全面解讀巢湖古今發展史的地方文化普及的知識寶庫。

延伸閱讀


  • 作者:許昭堂(作者授權發表)
  • 來源:合肥新聞聯播·公眾號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