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招聘對於中小型培訓機構來說,是一項持續性的“工程”,在薪資無法與大機構抗衡的階段,還是可以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實踐,無論如何,一定要重視招聘環節。

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作為一個小培訓機構的校長,人事招聘是不是讓你操碎了心?

——招個合適老師怎麼這麼難呢?

——中小城市人才稀缺

——招來了又留不住!

智聯、58、趕集、拉勾、直聘……都註冊了個遍,天天盯著郵箱。但要麼就是沒合適的簡歷,要麼就約不到面試。不是說中國人口多嗎?為什麼招個靠譜的老師,比招生還難呢?

機構如何才能招到好老師呢?校長必須要問自己這幾個問題,解決了這幾個問題,招聘也就有思路了。

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問題1: 機構真的需要招人嗎?

機構的班容量不夠,或者排課沒有排到位(不合理),這時候覺得需要老師,其實並不一定真的缺老師,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檢驗機構是否缺老師。

缺老師的2種假象:

1. 老師利用率不高

有時候班課一週排兩次課,一次課排三個小時,這樣一個老師滿班可能只能上到四個或者五個班。這樣老師利用率不高,可能就會出現缺老師的情況。

所以,我們要在排課上首先要診斷一下是不是真的缺老師。

2. 機構師訓能力不強

如果校長有能力讓一個心態還不錯,表達還不錯的人進來之後,快速把他培養出來,也就不至於形成缺老師的局面了。

學而思現在招聘已經基本上都只招聘應屆生。招聘的是一些名牌大學的冷門的專業,比如像考古、機械。

其實和這些行業相比,我們培訓行業的薪資其實還是可以有一定的競爭力的,特別是對於年輕人的成長,還是有一些吸引力的。

校長的師訓的能力,才是最終能解決中小機構招聘問題的一大重要因素。

假期時,我們可能會有很多的短期班或者是臨時性的班,這就需要我們有一些兼職老師的儲備,這樣就會有效緩解缺老師的難題。

如果以上這些你都顧及到了,那就是真的缺老師。

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問題2: 什麼才是好老師?

換句話說,你招聘的標準是什麼?

老師合適才是最好的,他不一定要多高的學歷,多豐富的經驗。

但是,他能解決孩子的問題,能在短時間內走進孩子心裡,把課上得有趣,讓家長放心,這就是好老師。

往細的裡說,不同的班次,比如培優班、補差班所需要的老師完全不一樣,帶低分的老師可能更需要基礎比較紮實的老師;而拔尖的班,則需要老師更有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

一個名師,帶尖子生帶習慣了,尖子生一點就透,他會講的很快,很不細,也可能會耐心,這個老師對成績差、反應慢點的孩子來說就是不合適的。

所以好老師是根據你的崗位需求來定的。適合自己招收學生的需求的就是好老師。

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建議:在招老師之前,分析現有老師大概是個什麼樣的水平,你機構課程的特點。先列一個崗位說明書,你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學歷、畢業院校、經驗長短是不是最重要的。

問題3:為啥我收不到簡歷?

你能想到的招聘渠道有哪些?

  1. 招聘網站
  2. 微信朋友圈
  3. 人才市場
  4. 親朋好友推薦
  5. 內部老師推薦
  6. 張貼海報……

以上渠道你開通了哪些?

招聘就像招生一樣,一定是要把入口做的很大,你才能接下來找到合適的老師。網上招,線下招,能想到的渠道都去試試。

那有些校長就要說了,開通了,為什麼根本沒有簡歷進來?

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檢查一下你在網上掛了什麼崗位?“前臺若干?老師若干?”

前臺其實也可以是行政專員、人事專員、財務專員、教務專員,這幾個職位都可以掛;老師的崗位可以有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英語老師,甚至是招生老師;招生老師也有諮詢師、課程顧問、電話銷售等等,因為投簡歷的人有一個習慣,他通過名稱搜索,然後會把崗位要求與自己匹配。

教育培訓行業招聘本身就是個難題,教育培訓行業不屬於一個高增長性或者利用率非常高的行業。

在網上做招聘時,除了主動去獲取到求職者投遞過來簡歷之外,還要主動去搜尋簡歷。

因為任何一個招聘網站都會有簡歷庫,除了發佈信息,還要主動定時去搜一下,看簡歷庫裡面有沒有新增或者原先在工作狀態、現在為求職狀態的這種簡歷,去挖出來一些合適的簡歷,然後再去做電話溝通。

問題4: 內部舉薦機制怎麼做?

內部員工轉介紹也非常重要。比如你機構的老師,老師的同學、朋友、圈子幾乎也都是老師,讓他們積極性轉介紹其實也是靠譜的。

當然肯定還需要一定激勵,所以要設置一個機構的內部舉薦制度。這個獎勵制度一定要提前公佈,而且要把機構所空缺的崗位及時在校區裡面進行發佈。

其次,之前給舉薦人發的獎勵,可以拿出來在公開場合發,讓大家知道,除了缺人之外,舉薦人真的可以獲得好處。

另外,提醒一下校長,排除校長自己做招聘的情況,招聘也可以責任到人,包括收簡歷,刷新網站,這些其實都可以由專人負責。

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問題5:電話邀約沒下文怎麼辦?

終於看到了合適的簡歷,興致勃勃得撥通了對方的電話,但最後要麼就是到了時間不來面試被放鴿子了,要麼就是猶豫期讓人跑了。

情況一:邀約面試的時候,可能你約了10個人,第二天來跟你面試的人可能只有2個、3個,更多的人是給你放鴿子了。

情況二:你覺得這個人不錯,你回去讓他等消息吧。但是,你還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人,然後,這個人可能跑到隔壁老王家的機構去了。

情況三:還有可能是在電話裡聊的過多,就像招生也有這個問題。如果你在電話裡把所有的東西全部聊透了以後,他反而不來了。

解決方式:打電話的時候,目的是邀約上門。在電話過程當中,做一些基本信息核實就可以了。他只要具備基本的能力,在求職狀態,或者說在你的求職範圍裡面,比如說距離。

這些基本信息核實對了後,你要給他去做更多人文關懷的事情。比如你的機構在哪,乘車應該怎麼乘,是不是應該加他為微信好友,或者把你的微信位置地圖發給他。不行的話給他發個短信,你的聯繫人是誰,幾點面試等給他做一個提醒。

中小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了“招聘比招生難”的時代


還要在網絡上多留下一些機構信息,讓他覺得這個機構比較好,比較大。

因為現在的很多大學也會做一些職業規劃的講解,給孩子灌輸考慮你的第一家公司一個未來發展前景,現在年輕人都有這樣一個意識。

如果在本地確實招不到合適的人選,可以走出去來招聘教師。

有些小地方,人力資源有限,想招聘高級人才確實有一定困難,可以考慮到周邊的城市進行招聘,畢竟人才是流動的。

問題6:如何以優厚的待遇留住老師?

對於中小機構,資金不是特別充足,用優厚待遇留住好老師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另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輕鬆複製好老師,統一教研方案形成教學標準。

培訓機構教學教研標準體系的建立、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優化、不斷改進、不斷升級,如果半途而廢,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前期的努力泡湯,還會嚴重影響學校的未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