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

1949年生於浙江黃岩。

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山水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顧問,省僑聯華僑書畫院院長,

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藝委會委員,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南京美術家協會榮譽主席,

作品曾入選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並獲十屆全國美展金獎。

199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6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0年南京市政府評為南京文化名人。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春梅》 105cmx203cm 紙本水墨 2013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春梅》局部 105cmx203cm 紙本水墨 2013

朱道平的新古風新傳統 文/付京生

從不同角度賦義,“現代性”會有不同的內涵。緣於此,朱道平山水畫的現代性,乃是因其在現代文化時空闡釋性地建構了源於明清文人畫家所崇尚的生存意志和情感世界而具有了特殊的價值。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蒼蒼遠煙起》 66cmx75cm 紙本水墨 2012

在朱道平的圖像語言中,有似曾相識的印象派技法手段的“水墨化”闡釋,但支持其圖像形成的元語言,全然是宋人的天人合一精神以及明清文人畫的性靈人格說。如果說,可以不借鑑印象派技法語言使之內化於“水墨化”闡釋,同樣會因其秉持了純粹的傳統的文人畫風格而使他的作品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那麼朱道平的存在卻因此會失去意義。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落日晚山碧》 68cmx80cm 紙本水墨 2012

故爾,立足當下一體化文化語境認識朱道平,不僅可以更準確地認識和理解19世紀中葉以降至20世紀初世界範圍內的借鑑東方傳統形成的西方繪畫的風格、形態變化,而且還可以發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中國畫家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的“再識東方”的努力中的特殊的價值與意義。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晴雪》 65cmx65cm 紙本水墨 2011

在分析朱道平圖像語言的文脈來源及其促使其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的文化語境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20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晚期曾經聚集在朱道平所生活的那個城市中的文化人共同使得這個城市成為一種具有普適意義的美術觀念的策源地(在特殊的歷史時局中,由這個城市發祥的美術觀念曾經在與其有關的城市,如在上海、杭州開出過燦爛的花朵並在嗣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影響到其他一些距離較遠的地區的美術風格發展),而正是這樣的美術觀念通過人的心靈的歷時傳遞潛在地瀰漫於一些堅守自己藝術觀念的藝術家心靈並直接影響到朱道平,才使得經過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而正處於青年時代的朱道平最終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秋在萬山深紅處》90cmx180cm 紙本水墨 2011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秋在萬山深紅處》局部 90cmx180cm 紙本水墨 2011

南京是一個古今文化交匯形成的儲水塘,朱道平新時期是受惠於這個儲水塘的南京群體中的佼佼者,作為有代表性的個案研究對象,朱道平從這個儲水塘引流入心的中介條件是蘇天賜先生的藝術探索。我們不知道也不必刻意知道朱道平最初與蘇天賜先生的學術淵源關係,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圖像學的意義上,朱道平以與蘇天賜先生的繪畫圖像的形上相似性,把蘇天賜先生的學術探索昇華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南浦春綠》65cmx130cm 紙本水墨 2010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南浦春綠》局部 65cmx130cm 紙本水墨 2010

而這個嶄新的境界的意義正在於朱道平把蘇天賜先生在西學圖像形態中植入中學血脈的努力,昇華到了立足民族文本位的闡釋性的主體風格建構——其邏輯方式,則是朱道平依託深厚的家學學養而把蘇天賜先生的努力作為籽種,植入南京地域文化中的得天獨厚但已然日用不知的與六朝玄學相關的“以道釋儒”的土壤,且經他長期耕耘、澆灌,而最終使之開花結果所使然。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秋山夢境》65cmx132cm 紙本水墨 2010

朱道平繪畫中以“新古風”方式顯現出來的現代性,具有特定的地域文化屬性,他以情感抒發的方式,對接的是中國文人畫畫家藝術實踐中的一以貫之的與人的生命意志和生存理念息息相關的文化意志。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江南春》105cmx230cm 紙本水墨 2010

從時間上回溯,蘇天賜先生幾經周折於1952年帶到江蘇的圖像形態,是1928年林風眠帶到杭州的“創造的使命精神、會通精神以及追求文心詩意的詩性精神”這一“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之文脈或曰藝術使命的異地棲居。他在這裡能找到他的同代人的共鳴,甚至20世紀中期南京畫壇的嶄新變化也與他的成就息息相關。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蕭蕭落葉送殘秋》130cmx68cm 紙本水墨 2006

在林風眠的學生中,比較起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席德進等人,讓繪畫迴歸明清文人營造的文化氛圍,蘇天賜有著更多的先覺者的自覺意識。所以,認識朱道平,不僅可以正確理解由諸如蘇天賜先生那裡發端的與20世紀50、60年代的新金陵畫派共振互相影響的歷史文化現象(現當代南京的畫風的獨特性,一是上述在六朝故都的文化遺存,二是上述經過20世紀新文化運動的歷史積澱和歷史淘洗而形成的潛在的文化氛圍這二者相互振動和相互影響中形成的),而且,還可以更準確地認識和理解南京中青年藝術群體的探索在今後的時間的流程中的更大範圍中的普適價值與普適意義。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金秋》105cmx155cm 紙本水墨 2005

於是,更重要的是,文脈會因此發現朱道平銜接的是久被邊緣化的20世紀的與引進與西方啟蒙思潮中的寫實手法用於社會改革的的新傳統不同的另一個與中國人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的“新傳統”——恰恰是這個“新傳統”,因其在終極價值上關注的是與西方人不同的中國人的生存意識、生命態度與人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的關係,而可以雙向互補中西方文化在歷時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或缺性。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山莊秋忙圖》53cmx65cm 紙本水墨 2005

在一般意義上,這個“新傳統”,就是上世紀像常玉、林風眠乃至延至吳大羽、秦宣夫等人共同建構的那樣的新風範的歷時流衍的必然結果。如果說,像常玉、林風眠乃至延至吳大羽、秦宣夫那一代畫家,是因為幼年時代奠定的有著廣大民間基礎的古典精英文化在心靈中的根深蒂固影響而使得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西學東漸)中不自覺地使自己的繪畫風格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從西方啟蒙思潮乃至浪漫主義時期之後的“印象派繪畫”(包括印象派之後)的形式語言中找到了似曾相識的心靈慰藉,並從而在這種心靈慰藉中發現了現代性的藝術語言的“再東方屬性”,那麼,朱道平的“新古風”、“新傳統”,毫無疑問就是通過蘇天賜而對常玉、林風眠乃至吳大羽共同建構的那樣的新傳統的歷史的繼承、發展和深化與昇華。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大河闊千里》130cmx65cm 紙本水墨 2005

鑑於以上所述,朱道平的繼承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於:他是在常玉、林風眠乃至吳大羽共同建構的新傳統之中,兌入了宋人繪畫中的天地精神和明清文人畫中的性靈、品格與氣象。在原則上,清文人畫中的性靈、品格與氣象的“用之者”,是筆墨的技法語言,而這個“用之者”來一次在的前述的“元語言”,即“筆墨的技法語言”的“本之者”則是魏晉玄學建立起來的思維模型(就圖像語言而言,這就是王羲之所說的導致圖像語言形成文化生命的那個蘊藏在圖像表象也即王羲之所謂的“玄妙之技”的深層語言中的思維模型),但這樣的“思維模型”的“原之者”,卻是三代以降根深蒂固於中國人心靈中的“天地精神”與“聖賢意志”——在朱道平的畫面直覺顯現中,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看到那之中來源與宋元繪畫圖像的“天地精神”與“聖賢意志”的內在支撐與閃爍。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暖冬》180cmx180cm 紙本水墨 2004

當然,他沒有以“宏大敘事”,而是以“比興抒情”的方式來完成者也的“閃爍”的——如果我們把道平的畫面直覺顯現中的技法語言構成的圖像世界,比喻為一個大船,那麼,這隻“大船”(有文化生命的特定的空間中的“圖像體”顯現)無疑已然航行在具有“天地精神”屬性的更大的空間與具有“聖賢意志”屬性的淵源久遠的文化河流。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哀猿啼處兩三家》170cmx92cm 紙本水墨 2004

這條文化河流,是從朱道平的心靈湖泊發端的,從風格建構上講,他幾十年如一日地似乎是在做著同一件事情,其實,就是為了讓這個湖泊的水源更加豐厚。於是,宋人的“天人合一”與明清人“心性氣象”在他的畫作中,也就必然地以合乎文化邏輯的方式開始依託“白馬非馬”、“堅白相盈”、“通變於機”以及“是而非是”、“可與不可”、“不知周蝶”,乃至,依託“體與用”、“一與多”、“有與無”等思維模型而順暢航行。於是,中國人與西方人截然不同的特有的哲學思維方式與邏輯思維模型也即在此中,以圖像建構→傳播的方式,讓我們在“目擊道存”(“目擊道存”,語見《莊子》)中“快樂”且是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中國人的文化思維方法的倫理俺與文化品質的陶冶。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江灣古鎮》136cmx68cm 紙本水墨 2003

這便是朱道平具有新古風新傳統屬性的圖像風格之中的深意,他即是在這樣的深意上接續像常玉、林風眠乃至吳大羽那一代的畫家的再識東方傳統並有所昇華和發展的——他的昇華和發展,暗合了立基於中國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良心的中國文人畫畫家藝術實踐中的那個一以貫之的文化意志。

朱道平 從金陵青雲小巷走出來的山水畫賢者

朱道平《石頭城上》132cmx37cm 紙本水墨 2001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