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 國內產業地產的誕生和興起,是產業園區
    工業地產長期發展,以及文化創意園區迅猛崛起的綜合結果,更是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尋求逆勢轉型、行業細分與產業提升的必然產物。早年以提供標準化廠房和定製化廠房為核心的工業地產,以及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園區,都面臨著建築規劃和商業配套過於簡單,企業業態較為單一,相對缺乏生態化、持續性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的問題。
  • 有了前車之鑑,當下的產業地產以區域發展和產業規劃佈局為依託,以高成長產業聚集為核心,融匯科研生產、商務辦公、會展會議、餐飲商住、文化休閒等綜合功能,建設和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產業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平臺,有效地引進目標企業和服務於企業,滿足企業一體化需求,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具有強烈都市意向的高效產業綜合體。
  • 一些轉型的地產商將房地產業種種經營習慣嫁接到產業地產領域,這與強調產業植入、增值服務、長期運營的產業地產經營模式格格不入。

「解讀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解讀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 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 一、建築載體:建設寫字樓或工業廠房及其配套設施,建築須具備特定標準。
  • 二、物業管理:配套有寫字樓與商業設施的物業管理,也包括特殊工業物業的管理。
  • 三、商業配套:局部區域內建設和引進餐飲、會議、住宿、購物(便利店)、銀行、健身中心等商業配套設施,尤其是適合規劃產業人群的商務配套設施和服務機構。
  • 四、產業環境:營造規劃產業的發展環境,包括軟件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產業扶植政策等,硬件方面的行業設施配套,以及學校、幼兒園、醫院、書店、公共交通等社區配套和文化娛樂配套設施。
  • 五、產業招商:針對規劃的產業鏈而展開的專業招商,已不再是單純售樓和商業服務店鋪的招商。
  • 六、專業服務:針對規劃產業的入駐企業建立系統全面的公共服務體系,開展針對性的公共服務和增值服務。

「解讀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解讀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 產業地產,地產的升級版
  • 產業地產與工業地產不同,不在意標準廠房和定製化的非標廠房為核心建設內容,也不再以提供職工餐廳、藍領公寓、便利超市、儲蓄銀行等一般配套設施而沾沾自足。產業地產針對的區域經濟與目標產業,打造軟硬一體的產業聚集平臺,營造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產業地產一方面建設企業生產作業、商務辦公所需的綜合性物理載體與配套設施,另一方面搭建企業創業成長所需的、具有化學效應的系統化公共服務平臺。顯然,產業地產是工業地產的升級版。

「解讀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解讀產業地產」做產業還是做地產?



  • 產業為核,地產為殼
  • 產業地產是地產與產業的有機融合,追求的是“1+1+1>3”(3個“1”分別為產業園區、入園企業和所在區域)的放大效應。在產業與地產合縱連橫的演繹過程中,一個成熟的且有遠大目標的產業地產商,應該做到產業與地產並重,且重在產業;開發商與運營並重,且重在運營;短期與持續並重,且重在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