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做個快樂的媽媽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做個快樂的媽媽


【靜默專欄】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做個快樂的媽媽

原創作者|靜默(左手帶娃,右手碼字,熱愛讀書和寫作,兒童心理學研究者。)

01

不能讓我們的壞情緒傷了最愛的孩子


前幾天看了一期親子育兒節目。節目中,有一位媽媽看到兒子和女兒為了搶玩具扭作一團,她立馬衝了上去,一下子把兩個孩子拽到了牆角。

媽媽滿臉怒氣,一手掐腰,一手指著孩子訓道:“你們怎麼這麼不聽話,我每天這麼辛苦,就不能讓我省心點?”

兩個小傢伙嚇得趕緊向媽媽求饒:“媽媽不要生氣,我們好好聽話!”

而此時的媽媽仍舊歇斯底里地怒吼著,全然不顧已經哭成淚人的孩子。

後來,這位媽媽告訴育兒專家,由於丈夫長年在外出差,她自己在家帶孩子實在是太累了,每當看到孩子淘氣,總是忍不住訓斥他們。

身為一個媽媽,非常能理解她的感受。她的一句“忍不住”不知喊出了多少媽媽的心酸和無奈。

作為女人,經歷了十月懷胎的辛苦,又捲入這瑣碎複雜的帶娃洪流中,那種身體和心理上帶來的重創和落差是常人難以理解的。

然而,在這最艱難的時刻,身邊卻沒有老公的陪伴,讓媽媽一個人獨自承受著,可想而知,她的情緒早已到了崩潰的邊緣。

可是,縱使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讓我們的壞情緒傷了最愛的孩子啊。

02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晴雨表


前陣子鄰居家裡經常傳來孩子哭叫和大人訓斥的聲音。

有一次出門看見鄰居,我忍不住提起此事,她立馬跟我訴苦:“別提了,我家這孩子不知怎麼了,越大了越不聽話,每天把我氣得夠嗆!”

我正想詢問原因,這時她3歲的女兒走過來說:“媽媽,我想去公園玩會兒”。

鄰居看了看女兒,臉色立馬沉了下來,冷冷地說,“不行,我還得回家做飯呢,改天再去!”

女孩抬眼看了看媽媽,大哭起來。

“哭什麼哭,就知道哭!”鄰居說完頭也不回地徑直往家裡走,小女孩見狀,嚇得趕緊跟了上去。

我看著母女倆漸漸遠去的身影,心裡不由得一緊。同時,我也瞬間想明白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越大了越不聽話”?

問題其實出在媽媽身上。

心理學上有種親子依戀模式叫“安全型依戀”,擁有安全依戀的孩子內心有安全感,有自信,也更容易理解體諒別人。

然而,如果媽媽的情緒不穩定往往會打破這種依戀模式,因為在這個時候,媽媽更多地會關注自己的情緒問題,而忽視了孩子內在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

就像我的鄰居,如果她面對女兒的需求時,能夠溫柔地告訴她,“媽媽知道你想去玩,可是我現在還有事情要做,媽媽答應你,改天一定帶你去,好嗎?”

我想這個小女孩肯定能夠答應媽媽,因為她感受到了媽媽對她的愛,她以後也會變得又可愛,又懂事。

所以,有時候孩子並非真的“不聽話”,他只是在用自己的行為,一次次地試探媽媽對自己的愛。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晴雨表。

如果媽媽高興,孩子能感受到滿滿的幸福;如果媽媽生氣,孩子如墜地獄般痛苦。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做個快樂的媽媽


03

有個快樂的媽媽,到底有多贊?


前段時間,跟2歲的兒子一起看動畫片《小豬佩奇》,著實讓那個溫柔寬厚的豬媽媽圈了粉。

記得動畫當中有個暖心的畫面:

佩奇和喬治在花園中玩耍,花園中的草很長時間沒有修剪了,長的很高,豬媽媽暗示豬爸爸去花園裡割草,豬爸爸卻找藉口推辭“有一種原始花園的感覺”。

豬媽媽什麼也沒說,就在一旁靜靜地等待。直到佩奇的球滾進草叢找不到了,豬爸爸才真的要去割草。

身為媽媽,真心佩服豬媽媽的這份耐心和好脾氣,也正是因為她的好脾氣,讓這個四口之家每天都洋溢著幸福,讓兩個孩子在豬爸爸和豬媽媽愛的包圍下快樂成長。

作家劉繼榮曾說過,“一個陽光快樂的媽媽,就是一座鳥語花香的天堂。誰也沒有資格,在孩子心裡種下灰色的種子。”

劉繼榮以前特別喜歡抱怨,訴苦,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將抑鬱傳染給了兒子。

後來,她為了找回兒子的“幸福感”,她不斷調整心態,調整心情,不斷探尋能夠帶來快樂的事情,她與兒子一起聽音樂,賞花,騎車……

在她的帶動下,孩子又恢復了往日的朝氣,她也從一個“怨母”成功轉型為一個快樂媽媽。

媽媽的情緒,決定了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溫度。一個幸福感強的媽媽,才能培養出一個幸福感強的孩子。

04

學會管理情緒,做個快樂媽媽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研究表明: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所以,對於媽媽而言,學會管理情緒是十分重要的。

放下焦慮,尊重孩子的不完美

前段時間有篇文章《“我的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火了!

內容說得是,一對學霸父母竟然生出了一個學渣兒子。開始這位媽媽非常不甘心,想盡辦法提高兒子的學習成績,可是都無濟於事。

後來,媽媽放下焦慮,放下和其他家長之間的攀比,重新去看待孩子,她發現自己的兒子除了學習不好外,身上還有很多的優點,比如會做飯,心地善良,孝順父母等等。

有位讀者留言說,每個孩子都是花期不同的種子,只不過有的開得早,有的開得晚。哪怕不開花也沒關係,因為他有可能是一顆大樹。

請媽媽們放下自己的焦慮吧。尊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的平凡,與孩子一起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綻放。

多點耐心,正確面對孩子的情緒

每個孩子都有鬧情緒,哭鬧的時候,而這也是最考驗父母的時候。

去年,好萊塢明星爸爸賈斯汀·巴爾多尼跟所有的父母一樣,在超市遇到了女兒大庭廣眾之下失控哭鬧的場景。然而,面對哭鬧不止的女兒,他沒有指責,沒有憤怒,更沒有覺得丟臉。

他就那樣靜靜地站在女兒旁邊,陪著她,等著她,相信她一定能夠自己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我想這就是父母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吧,沒有評判,沒有改變,只有接納和無條件的愛。

根據心理學調查,成人要到30歲以後才能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它,學會處理它。可見情緒智商和情緒管理是需要時間學習的。

因此,在遇到孩子鬧脾氣時,我們不妨給孩子多點耐心和理解,讓他們學會自己處理情緒,放下情緒,同時也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的情緒。

提升自己,做孩子學習的榜樣

主持人董卿曾說,“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他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對於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我不想因為他我就變得止步不前了。”

真正優秀的媽媽,從來不會為了孩子而“活”。

相反,她會為了孩子逼著自己成長,讓孩子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媽媽,勇敢,堅強,自信,快樂……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能力,可以傳承,卻永遠無法給予。你想讓孩子快樂,就先讓她看到幸福的模樣。

願所有的媽媽都能成為快樂的媽媽,並且將我們的快樂傳染給孩子,讓他變成一朵曬足了陽光的花,永遠燦爛,耀眼。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做個快樂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