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上市,聽歌要花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現在用音樂平臺有一個鄙視鏈:用蝦米音樂的瞧不起用網易雲音樂的,用網易雲的瞧不起用百度音樂的,然後大家一起瞧不起騰訊音樂。

但騰訊音樂現在表示,不好意思,先同行一步,我上市了。


騰訊音樂上市,聽歌要花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騰訊音樂娛樂(騰訊音娛,TME)今年十月二日正式向SEC提交招股書後,在雙十二這一天宣告在紐交所上市。

在2018這個IPO大年,這個大型文娛公司繼B站、愛奇藝、虎牙後,也最終掛牌紐交所。

騰訊文娛版圖最大“金蛋”

影視、音樂、網文是騰訊娛樂三大板塊,而騰訊音樂作為音樂板塊的當家花旦,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音樂是騰訊三大娛樂板塊中相當重要,也是尚未資本化的一塊業務。日前更新的騰訊音樂招股書,也將騰訊音樂的真實面目公諸於世。

數據顯示,2017年,騰訊音樂完成收入109.81億元,同比增長151%;實現淨利潤13.2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倍。2018年前三季度,騰訊音樂完成收入135.88億元,實現淨利潤27.09億元。與閱文集團的同期相比,騰訊音樂的增速可以用優秀來形容。


騰訊音樂上市,聽歌要花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如果不出意外,騰訊音樂的上市,是騰訊在2018年向資本市場投放的最大的一枚金蛋。TME股票發行價為13美元,共發行8200萬ADS股份,共募集10.7億美元,市值達到213億美元。

這一“低價策略”雖然招來質疑,但被證明是有效的,截至收盤,騰訊音娛報收14美元,漲幅7.69%,一度達到14.75美元。

現在,聽歌要下三四個APP是常態了,但要論要靠什麼才能留住聽眾,當然還得靠曲庫數量和“獨佔歌手”是不是你的最愛。

就算處於“鄙視鏈”最底層,用戶也不得不承認,騰訊音樂擁有的曲庫規模就以絕對優勢碾壓了前兩者(2000萬版權),許多人包括科技君,最喜歡的周杰倫,就只能在騰訊音樂才聽得到。


騰訊音樂上市,聽歌要花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騰訊音樂上市之後,另外兩位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三家的版權之爭肯定會越加激烈,彈在線上,一觸,即發。

為了留住用戶,平臺很拼

版權意識尚不明朗的好幾年前,騰訊音樂彼時還叫QQ音樂,其實就已經開始向聽眾灌輸這個概念了——QQ綠鑽會員制度。

那時尊貴的QQ綠鑽會員,含金量是很大的,算是第一批享受到版權福利的人。他們所擁有的種種特權,比如免費聽首發、歌曲免費下載等,都是音樂版權意識的萌芽。

後來三巨頭格局成立,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為了音樂版權打破頭,說到底,還是為了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留住更多用戶啊!


騰訊音樂上市,聽歌要花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之前爭得頭破血流的版權大戰,在相關部門的介入下,三家暫時偃旗息鼓,但在背後也是摩拳擦掌,小動作頗多。

騰訊已經開始孵化自己的原創產業鏈,與音樂公司合作廠牌、扶植音樂人等,今年最知名的作品當屬《創造101》、《明日之子2》了。


騰訊音樂上市,聽歌要花錢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於網易雲音樂,以歌單為內容組織架構,也是UGC氛圍最好的音樂社區,是中國最大的音樂社交平臺和音樂UGC平臺,競品很難複製,簡單來說,每次點開網易雲音樂,用戶都會點開優質樂評看一看,這樣的景象,別的平臺還難以複製。

蝦米,則是背靠阿里不愁錢,各種歌星直播、粉絲見面會、演唱會頻繁上線,同時聯動廣告資源,全國49個高鐵站和21個機場的3000餘塊廣告牌、北上廣20家商場大屏幕在內的數千萬元廣告資源,狠賺路人緣。

由此看來,版權之外,三家音樂平臺斗的還是各自的特色。只不過“特色”背後,平臺最終目的還是那一個:希望用戶打開腰包聽音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