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在2015、2016年時,我聽到很多電影人都在討論:我們什麼時候能超越美國?今天來到海南,我很高興地發現,今天的中國電影人,不再急於超越美國了。”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海南島的冬天很溫暖,海南島電影節的製片人論壇上,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的發言也很熱切。

當下的中國電影人,在沐浴在兩種朝向不同、意味難測的風中。2018年過後,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迎來了一個淒涼寂寥的秋季,連續三月票房在30億左右浮動。而年關將至,賀歲檔開始挽救冰冷的電影市場,再一次為市場注入強心劑,向著六百億的小目標發起最後的衝刺。

另一邊,資本寒冬,成了喚醒電影從業者從每天睡夢中醒來的聲音。這股冬風從六月吹起,原來的避稅天堂霍爾果斯,有超過100家企業註銷,其中不乏知名藝人導演擔任法人及持股的企業,隨即拍攝基地劇組寥寥、行業巨頭裁員等聲音便不絕於耳。

在電影行業出現波折後,金融資本選擇了觀望和遠離。在博納影業總裁於冬看來,這正是大浪淘沙之後,中國電影製片人的機會。

優秀的中國製片人:著眼海外

中國電影市場在十八年內出現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長速度:1999年,於冬創建了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影發行公司——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1999年,也可稱為一個“電影寒冬”。1999年的票房8.1億,觀眾人數不足3億,而在1998年,美國分賬影片的票房高達7.85億,僅《泰坦尼克號》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就達到3.6億元。

而在2018年的電影市場上,國產影片票房佔比超過60%,突破30億大關的三部電影均為國產片。在近二十年的時間內,中國電影市場從9億達到了600億,故事片產量穩居在全球第二,連續六年穩定在年產700部以上,與美國好萊塢並駕齊驅。

官方為中國電影的發展給予了肯定的聲音:中國已經成為電影大國。而接下來的二十年中,電影人應該向“電影強國”的方向努力。

什麼是電影強國?於冬給出了自己的解析:一個是本國電影國產片在本土市場上佔有絕對優勢、絕對主導地位,它代表著中國電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優勢。另外一個是本國電影出口能力、輻射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於冬的發言,引起了歐洲同行的贊同。菲利普博伯是電影《方形》的製片人,在二十年前,他曾經與婁燁合作製作過影片《蘇州河》。菲利普說,二十年前的中國電影市場,還幾乎不存在,當時雖然《蘇州河》被髮行到了全世界,但合作仍然不能算作成熟。但現在,整個局面已經完全不同。

菲利普博伯談及了他對於中國電影輸出全世界的思考。當下世界三大電影市場是中國、美國和歐洲。以2017年的票房來說,歐洲的電影規模與美國一樣,而美國也利用他們在歐洲的電影分公司佔據了巨大的市場份額。而當下,中國電影既可以思考如何超越北美,也可以思考如何走入歐洲市場。

資本和創作者之間的博弈

當中國要準備製作出一批具備國際影響力的電影時,其背後必將有一大批懂市場,熟悉國際合作規則,能與好萊塢等優秀電影製造商合作的國際製片人。如何在項目中佔據主導優勢?是中方主導還是好萊塢主導?於冬認為,製片人理應在項目的合作上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導演中心制”的模式已經通行多年,這一模式固然在有利於導演運用資金,選擇自己的創作模式。但如今的中國製片人,更像是一個製片主任。在於冬這樣的中國電影人看來,製片人應該是一個對項目負責到底的一個組織者。為了與國際接軌,中國現在越來越需要製片人的制度,按照製片的規律來做電影。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資本對於電影人來說是黃金,價值高昂,負擔也沉重。於冬談及了好萊塢所存在的資本問題。好萊塢的六大公司,由於利益主導,所以基本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取代,CEO走馬燈式輪換,同時由於被資本綁架,好萊塢只能不停地拍續集,製作科幻動漫超級大片,導致原創動力不斷消失。

“中國電影正是經過了長足發展之後原創力最豐富的時候,加上中國現在波瀾壯闊的時代,賦予了更多的人文故事,所以一大批優秀的導演製作人,正在前所未有地、有創造力地拍攝中國電影,我們要回歸到電影創作主體、電影敘事主體、塑造人物主體,回到原創的主體上來,。”

在提及資本和電影製作者的關係時,參與《超凡蜘蛛俠》電影製作的好萊塢著名電影製片人斯蒂芬·卡斯特也分享了他作為國際製片人的感想。他首先提及了自己作為製片人,對於好萊塢反覆拍續集創作模式的不贊同。

“越來越多的續集、不斷重複的類型,確實他們的票房收入很高,但我們加入電影行業是想製作一些讓人們高興、讓人們啟發的電影,我想通過電影去逃離現實,我想在用兩個小時看電影感到享受,我不想一而再、再而三的看到超人和重複的場面。好萊塢越來越依賴華爾街,華爾街的話語權越來越大,這種電影生產的模式是支離破碎的。”

斯蒂芬·卡斯特在好萊塢拼搏多年,作為製片人,他一直在思考自己在製作何種電影。“你是否有一個非常具有創意的導演?這個導演能否跟有相同的感受,傳達相同的理念,還是說他會有其他的方式去傳達你想要傳達的東西。”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當製片人獲得投資後,應當要考慮怎麼把這筆錢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去使用。在製片人拿到融資之後的這幾年,要解決各種各樣不同的問題,並且快速、高效的解決,才能夠去製造一部好的電影。

“如果你被拒絕了,那你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去做這樣一個好的電影了。你要保護你的導演,如果投資者不相信你的導演的話,他們就會撤資,所以你一定要保護你得到的資金,保護你的導演,充分發揮你的作用去製作一部好的作品。我們希望在國際範圍內看到更多這樣在國際上享受盛名的國際製片人。美國跟墨西哥之間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他們的導演卻彼此合作拍全球最好的電影,我相信中國未來也能夠拍出這樣的電影。”

與海外的合作:合拍片的未來

在談及中國電影與海外的溝通交流時,有一類電影不得不談:合拍片。在論壇上,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總經理苗曉天特意談及了近年來合拍片的表現。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2017年合拍電影的數量是63部,在我們國產電影的總數里面只佔8%左右,但是它的票房超過了國產片的60%。我看了一下,今年我們中國的票房排行榜前三名都是合拍影片,《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和《我不是藥神》,這三部電影的票房超過了100億人民幣,大概15億歐元左右。”

15億歐元是什麼概念?歐洲的電影強國全年票房,也只在15億歐元左右。合拍電影不僅在國內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在走出去方面也貢獻顯著。就苗曉天的觀察而言,目前在海外發行最好的、票房最好的中國電影也都是合拍電影,比如《臥虎藏龍》《英雄》《霍元甲》《功夫》等。這些電影大多是兩岸三地的電影人合作,李安、張藝謀導演等大牌導演執導,在北美票房外語片佔有非常的位置。


行業寒冬卻熱情未減,未來十年是中國電影最接近好萊塢的十年


以往大家談及合拍片,“兩岸三地”是常態,而在這幾年內,《英倫對決》《金剛:骷髏島》《巨齒鯊》《他是龍2》等影片在北美開疆擴土。《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神奇女俠》等片的投資方中也有中國電影人的身影。苗曉天介紹,最近兩三年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二十多個國家開展了合作,電影局也積極推動了中國和相關國家政府間的電影合拍協議。目前中國已經與21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的合拍協議,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還在和十幾個國家推動雙邊政府間協議文本,估計在2019年,會有更多的國家簽署協議。

“2014年之前中美幾乎是沒有合拍電影的,偶爾有一箇中美合拍片,也是低成本獨立製片的小電影。近幾年,好萊塢六大也開始和中國合作了,所以我希望我們中國的製片人能夠在未來開展更廣泛的合作,我們合作的目的,不是為了融資,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和全球不同的國家,特別是一些電影產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和一些優秀的電影人合作,通過這些合作,讓中國電影人們創造更多優秀的電影。”

結語

如果說電影製作是一棵樹,時事的風或許會動搖枝葉,但作為根基的那些人仍然穩穩地紮根在土壤之中。中國的市場,中國的製片人和導演們,都在逐漸被全世界矚目。爭議和波折是必然的,冬風拂過,浮塵和泡沫在消逝,過去和未來才會漸漸變得清晰。

“在這個時代,一批有生命力的中國電影,在未來的這十年到二十年是能夠綻放光芒的。這是我們最接近好萊塢的一個十年,甚至是為我們超越美國製作可能性的十年。”於冬這一代製片人正抱持著責任跟信心:“在這十年當中,我們要拍一大批優秀的中國影片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