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北京人,懂相聲,愛相聲,甚至聊起相聲來不比某些專業演員懂得少。誰的“貫口”說的好,誰的“柳活兒”唱的地道,就連生活中北京人也時不時的抖個包袱!

其實,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相聲是一門誕生在北京的藝術,北京人的幽默,北京人詼諧都融入了相聲的血液裡!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從解放前的天橋,啟明茶社,到後來的前門小劇場,工人俱樂部,廣德樓等等,北京人看著一輩輩相聲演員的成長,也可以說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相聲藝人!

而如今,甭說北京,就算是全國,恐怕無人不知郭德綱,無人不知德雲社!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北京的天橋,在曾經的那個時代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大師,關學曾、侯寶林、高鳳山等等;同樣還是在北京的天橋,2005年的那個夏天成就了郭德綱!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記得那個時候,很多同學、同事,每天下午都守著話匣子,盼著調頻87.6的《開心茶館》,等著聽郭德綱、德雲社的相聲!

一時間街頭巷尾,茶餘飯後,北京城彷彿無人不知郭德綱!至於本就20一張的德雲社門票,更是被黃牛們一次次炒出了高價!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當年,很多瓷器談到郭德綱的相聲都會說一句:“耐聽”!

也就是北京人嘴裡說的:有滋味兒,經得起咂麼,有嚼頭兒!

曾幾何時,郭德綱的相聲是聽多少遍不煩,還依舊可以笑出聲的!很多哥們兒都說,這種百聽不厭的相聲不多,馬三爺的算一個,劉寶瑞的算一個!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再和哥們兒聊起郭德綱,聊起他的相聲。卻常常得到這樣的答案:“嗨,聽個樂呵得了!”

好像真的是這樣兒,我們很難在像當年那樣如數家珍的說出他的什麼佳作,什麼經典橋段!

抽菸、喝酒、燙頭的謙大爺嗎?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如今的郭德綱,主持,評委,嘉賓……

現在彷彿再也聽不到他當年的《黃鶴樓》、《夢中婚》、《西征夢》這種經典的相聲了!

相反,老郭身邊的那位“謙大爺”,彷彿更受北京人喜愛。

可能有人會說什麼:因為于謙是北京人,誰的孩子誰不愛?北京人當然喜歡北京人了!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那麼這個邏輯又怎麼解釋當年北京人對郭德綱的喜愛呢?

其實,北京人喜愛于謙,我想有兩個原因,一是業務好,二是遠離了那些輿論的漩渦!這一點恰恰符合了北京人的性格特點~踏實做人,老實做事!

舞臺上,我想不用我多說,勁頭兒、尺寸、氣口,所謂:“三分逗七分捧”,于謙的活量的絕對是恰到好處。

馬三爺晚年之所以說單口,就是因為少了諸如張慶森,趙佩茹,王鳳山這樣的大家,一般人真接不住馬三爺!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至於各種紛紛擾擾的師徒風波,經濟糾葛,于謙這位北京爺,總是能夠進退自如,身處風暴中心,卻又能夠全身而退!常在河邊走而他卻能夠滴水不沾,這就是北京爺的範兒,成熟,內斂,任憑你熙熙攘攘,我自巋然不動,“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不過如此吧?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有人說于謙,精明,世故,圓滑,明哲保身,誰也不得罪!

其實,了事兒不挑事兒,正是北京爺處事兒的一種態度,所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然以他在德雲社的地位隨便說句什麼話,恐怕都會引起軒然大波!可他從沒有為了自己能夠火一把,而推波助瀾,火上澆油!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為什麼提到“謙大爺”,業內業外都豎大拇哥?為什麼圈裡圈外他的朋友那麼多?

娛樂圈,名利場,為了出名幹什麼的都有,而於老闆淡淡如水,不爭不搶,在相聲圈裡平和到如此地步的人恐怕只有少馬爺和於老闆了吧!?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于謙,懂得交朋友、不爭名奪利、尊師重道、重情義。對,這些特點不是北京人身上獨有的,可您卻能在很多北京人身上找到這些特點!

什麼是北京的爺?也許于謙身上的這些特點,就是對北京爺一種很好的詮釋!

比起郭德綱,北京人更喜歡于謙!

其實,作為一個喜歡相聲的北京人,我們更希望,郭德綱,于謙能夠出一些更好聽,更耐聽的經典相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