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年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三一集團勇攀技術高峰

科技創新

三一重工依託創新,生產出一大批世界第一的產品。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創新模式上,開放式創新,使研發水平大幅提升,研發週期大幅縮短,研發成本大幅下降

從一家30年前創立於湖南婁底漣源茅塘鄉的民營企業,到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五大領先的工程機械製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三一集團藉助改革開放的機遇實現大發展,將自身打造成一個響噹噹的品牌,成為我國工程機械在國際舞臺上的一張移動名片。

今年以來,伴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復甦,三一集團再創佳績。2018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實現收入410.8億元,同比增長45.9%。

技術為本

在11月底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上,三一集團作為展位總面積最大的參展商,展現了全產業鏈實力。

今天的成績,源自多年來企業堅守的自主創新道路。“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是買不來的。”三一集團總工程師易小剛說,企業從一開始就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三一集團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5%左右。截至今年6月份,公司累計申請專利12070項,授權8751項,累計專利申請與授權量穩居行業第一。在創新模式上,開放式創新,成千上萬的全球頂尖研發資源為三一集團所用,研發水平大幅提升,研發週期大幅縮短,研發成本大幅下降。

依託創新,一大批世界第一的產品在三一集團誕生。世界最長鋼製臂架86米泵車、“神州第一挖”200噸液壓挖掘機、“全球第一吊”3600噸履帶起重機、亞洲首臺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等奠定了三一集團的領軍地位。

目前,三一混凝土機械穩居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機械連續7年蟬聯銷量冠軍,市場佔有率超過22%,特別是中大型挖掘機市場份額提升較快。大噸位起重機、旋挖鑽機、路面成套設備等主導產品已成為中國第一品牌。

為了突破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瓶頸,打破國外壟斷,自2005年以來,三一集團先後成立十餘家零部件公司,累計投入超過70億元,對關鍵零部件開展研發及產業化。目前,發動機、油缸等多個產品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外標杆產品水平,累計銷售超過160億元。

擁抱智能

智能挖掘機和無人駕駛體驗室是三一集團近年來著力發展智能化的一系列成果之一。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認定,如果集團成功完成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會再次強大。

三一重工智能製造車間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化製造車間。車間實現了智能物流和智能工裝,設備物聯也更加高級。通過設備物聯2.0,可以採集設備在車間生產過程中的能耗、節拍、現場等全方位的數據,用於加強車間管理,提升生產效率。

車間負責人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以前集團車間內2條泵車線有800多人,現在只有200多人。人均效率提升了400%。車間可實現一小時下線一臺泵車。上海臨港挖掘機生產車間,可實現5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

目前,三一集團有20多萬臺在外設備,都嵌入自主研製的“黑匣子”,採集在外的設備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於指導服務提升、研發創新以及市場銷售等環節。海量數據也形成了業內著名的三一“挖掘機指數”,為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走勢提供判斷依據。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介紹說,基於大數據建立的“根雲”平臺已經是中國三大工業互聯網之一,為國家、為中小企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深耕海外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三一集團位居第一方陣,海外各大區域的經營質量持續提升,實現了快速增長。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企業出海創造了絕佳機會,三一集團同步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一方面成立“一帶一路”小組,推進風電、礦產、港口、住宅工業化、油氣化工五類優勢項目“出海”;一方面與海內外企業夥伴“抱團出海”,參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重大項目建設。

同時,新的管理體制讓三一集團的國際化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集團將海外細分為10個大區,採取“雙聚戰略”,聚焦重點國家和地區、聚焦重點產品。在新的體制下,集團對代理商的幫扶也更加直接,更加高效,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更快。值得一提的是,三一集團海外幫扶團隊與代理商“同辦公、同公關、同決策”,以幫助代理商成功為宗旨,共同發展。

“未來的三一集團要與世界‘共舞’。”向文波說,未來的願景是,海外營收佔比達50%,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級品牌。

目前,三一重工擁有5個海外研發製造基地、180家海外代理商,業務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持續增長,這也體現出公司過去在海外佈局的成效,未來海外市場業績增長將為公司的利潤增長提供重要動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劉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