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據說...當速度超過光速時,時間會逆流,那當速度超過聲速(340m/s)會怎麼樣?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一、音障與衝破音障

大家都知道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並且以壓力波的形式傳播。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發動機會發出聲音,飛機的身體與空氣摩擦也會發出聲音,而超越音速的過程就是飛機不斷追趕自己所發出聲波的過程。

由於聲波的傳遞速度是有限的,移動中的聲源便可追上自己發出的聲波。當物體速度增加到與音速相同時,聲波開始在物體前面堆積。如果這個物體有足夠的加速度,便能突破這個不穩定的聲波屏障,衝到聲音的前面去,也就是衝破音障。

實際上,超音速只是一個打破阻力的過程,一旦阻力打破,速度又將提升到另一個值。雖然原理看似簡單,但想要做到還是非常難的。凝聚了一代科學家的智慧與結晶,才有了今天的超音速技術。

1947年,查理耶格爾駕駛火箭發動機推進的貝爾X-1機首次突破聲障。

二、何為音障?

人們在實踐中發現,在飛行速度達到音速的十分之九,即馬赫數M0.9空中時速約950公里時,局部氣流的速度可能就達到音速,產生局部激波,從而使氣動阻力劇增。要進一步提高速度,就需要發動機有更大的推力。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更嚴重的是,激波能使流經機翼和機身表面的氣流,變得非常紊亂,從而使飛機劇烈抖動,操縱十分困難。同時,機翼會下沉、機頭往下栽。

如果這時飛機正在爬升,機身會突然自動上仰。這些討厭的症狀,都可能導致飛機墜毀。這就是所謂“音障”問題。

衝破音障會產生“音爆”。

三、世界奇蹟之一“音爆”

當飛機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飛機所發出的聲音的密度波無法跑在飛機前方,所以就全部疊在機身後方,形成了圓錐形狀的音錐。

當這種爆震波傳到時,我們就聽到所有累積起來的聲音,在聽覺上,這就是一聲轟然巨響的音爆。在這一瞬間,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一切聲音全被拋在了身後!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在飛機正好要加速穿過音障 (sound barrier)時,在飛機的周圍,有時候會有一團雲霧形成。

不過, 這團雲霧的成因是什麼,仍然頗有爭議。目前最風行的理論認為,在那瞬間四周空氣壓力驟降,發生了普朗特-格勞爾奇點 (Prandtl-Glauert Singularity)效應,因此,空氣中的水氣就凝結成小水滴形成一團雲霧。

四、怎麼突破音障?

突破音障重要的是技術因素,不是一味的提高發動機推力,而在於通過改變飛機外形刺破音障。比如現在基本採用的方法是用很長的空速管來刺破音障,現在大多數機型都能突破音障飛行了,甚至達到三個馬赫數,即三倍音速。

超音速飛機的機體結構,同亞音速飛機相當不同:機翼必須薄得多;關鍵因素是寬高比,即機翼厚度與翼弦的比率。設計師們想出的辦法之一,是將機翼做成三角形,前緣的後掠角較大,翼根很長,從機頭到機尾同機身相接(如幻影-2000)。另一個辦法,把超音速機翼做得又薄又短,可以不用後掠角(如F-104)。

所以,根據一架飛機的外形,我們就基本上可以判斷出它是超音速還是亞音速的飛機了。

五、普朗特-格勞爾奇點

普朗特-格勞爾奇點(Prandtl–Glauert singularity, P.G. singularity)現象有時被稱為錐狀雲、衝擊領或衝擊鞘。當航空器以突破音速的高速巡航時,前端會短暫出現錐形的冷凝雲。一般認為氣壓突然下降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但由於機制未完全明朗,因此這種現象是空氣動力學上的一個奇點。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高速衝擊之下的空氣可被視為是處於絕熱過程之下的,因此壓力變化會引發空氣溫度的改變。在潮溼的空氣裡,衝擊波中空氣最稀薄的部分(貼近航空器的區域)溫度會降至露點以下,使得空氣中的水份快速凝結,形成可見的霧錐。壓力的改變離航空器越遠越小,因此凝結現象只會出現在航空器的前端周遭,並呈錐狀。

人們在實踐中發現,在飛行速度達到音速的十分之九,即馬赫數M0.9空中時速約950公里時,局部氣流的速度可能就達到音速,產生局部激波,從而使氣動阻力劇增。要進一步提高速度,就需要發動機有更大的推力。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更嚴重的是,激波能使流經機翼和機身表面的氣流,變得非常紊亂,從而使飛機劇烈抖動,操縱十分困難。同時,機翼會下沉、機頭往下栽。

如果這時飛機正在爬升,機身會突然自動上仰。這些討厭的症狀,都可能導致飛機墜毀。這就是所謂“音障”問題。

航天飛機發射25秒至33秒之後,速度超過音速,即可見冷凝雲出現在前緣。一些核子試爆的檔案影片也記錄了這種效應,1946年美國十字路行動進行水下試爆,核爆所產生的衝擊波前端形成了短暫的冷凝霧雲。這種雲被稱為"威爾遜雲",因為看起來與威爾遜雲室中的現象類似。現代超高旁通比噴射引擎的扇葉,在起飛全速運轉時也可見這種效應。

六、威爾遜雲與雲室

1894年,威爾遜在英國第一高峰蘇格蘭的本內維斯峰的天文臺度過了幾個星期的時間。在那裡,他看到了陽光返照雲彩的奇景,使他想在實驗室中再現它們,這就使他走上了發明雲室的道路。

1895年,他設計了一套設備,使水蒸氣冷凝來形成雲霧。當時人們認為,要使水蒸氣凝結,每顆霧珠必須有一個塵埃為核心。威爾遜仔細除去儀器中的塵埃後發現,無需塵埃,而用X射線照射雲室時,雲霧立即出現,這證明凝聚現象是以離子為中心出現的。

經過四年研究,他總結出,當無塵空氣的體積膨脹比為1.25時,負離子開始成為凝聚核心;當膨脹比為1.28時,負離子全部成為凝聚核心。對於正離子來說,膨脹比為1.31時開始成為凝聚核心,膨脹比為1.35時全部成為凝聚核心。

1927年,威爾遜因發明雲室而與康普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延伸與昇華

更多精彩,盡在《新未來簡史: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陷阱與數字化生活》一書中。該書應用30多門前沿科技、學科展開深度推演。與《今日簡史》《未來簡史》《人類簡史》至少分別有80項、100項與50項對立觀點。其中,該書用了8萬多字從50多個角度深刻分析人工智能AI,幾乎摧毀了神話大數據、AI、算法數十個觀點。如圖: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該書以區塊鏈、人工智能、算法、物聯網、大數據、數字化、萬物可溯、萬物賬本、時間戳、密碼學、虛擬現實、機器學習、統計學、數據挖掘、雲計算、萬物智能,範式理論、耗散結構理論,天體物理、量子理論、超弦理論、M理論等前沿科技、理論,聯動哲學、社會學、自然科學與經濟、金融、資本、人文、歷史、戰爭以及人性驅動下的人類競爭、價值創造等展開深度思索與推演。展現出"氣勢恢宏、磅礴瑰麗”的未來價值場景,極具吸引力。

同時,該書還對往絕大多數有關人類未來的預測與推斷提出質疑,最大限度地靠近事物的本原。

突破音障景觀

(一)超音速飛機衝破音障時的“音爆雲”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二)實例圖

1. F-22“猛禽”戰鬥機超音速飛行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2. 普朗特-格勞厄脫奇點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3. F/A-18F“超級大黃蜂”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4. FA-18“超級大黃蜂”超音速飛行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5. 超音速飛機突破音障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6. FA-18“超級大黃蜂”突破音障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7. F-16噴氣式戰鬥機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8. B-1B“槍騎兵”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9. F-14D“雄貓”戰鬥機

音障、音爆與衝破音障,威爾遜雲與普朗特-格勞爾奇點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