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戰:高通VS蘋果,誰是最後的贏家?

高通、蘋果這對相愛相殺的冤家最近有點“火”

,高通剛剛成功拿了蘋果“一血”


美國內戰:高通VS蘋果,誰是最後的贏家?


高通(Qualcomm)和蘋果公司(Apple)之間曠日持久的專利戰近日陡然進入高潮。

高通連續“開大”,控住“蘋果公司”,造成高額傷害,獲得先手優勢。

殺手鐧1:福州中級人民法院通過了高通針對蘋果四家中國子公司提出的訴中臨時禁令,要求蘋果立即停止針對高通專利的侵權行為,iPhone 6S 至 iPhone X 等 7 款手機面臨被停售的命運。

殺手鐧2:高通公司向美國貿易機構申請iPhone進口禁令,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回應表示,為保護美國在5G移動通訊技術中的主導地位,將在iPhone進口禁令問題上進行妥協,也就是說進口禁令有可能生效。

對此,蘋果公司也不甘示弱,一技能還擊,“發表澄清聲明同時提出「複議」請求,要求重新考慮此臨時禁令。”

反擊1:蘋果公司提出,高通提出了三項之前從未被提起過的專利,且其中一項已經失效。

反擊2:蘋果公司對該禁令的範圍提出質疑,稱其僅適用於iOS11的專利,新款iPhone目前與iOS 12操作系統一起銷售,並未違反相關專利。

針對iOS12, 高通則表示,初步禁令現在生效,訂單並不特定針對安裝在手機上的操作系統,而如果蘋果違反了初步禁令,公司將通過執法法庭尋求執行命令。

自此,事搞大了!這場“世紀官司”在判決書出來的那一刻,就不再受控制。專利矛盾不斷被放大,蘋果高通已經陷入難以調和、騎虎難下的地步......

內戰起因


美國內戰:高通VS蘋果,誰是最後的贏家?


圍繞高通與蘋果之間的利益之爭,幾乎可以寫出一整本的編年史來。對於同樣出身美國加州的兩位“大佬”來說,一切“向錢看”!

在移動通信領域,高通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它不僅佔領著當今智能手機高端芯片市場,更通過龐大的專利授權持續不斷地從市場中獲取高額利潤。

蘋果雖然一直在旗下產品中使用自行研發的A系列處理芯片,但modem(調制解調器)芯片卻無法繞過高通。

早期,蘋果主要採用Infineon提供的芯片,自2011年起,蘋果開始在iPhone 4s中使用高通的芯片。為了抓住蘋果這個大客戶,高通與蘋果簽訂了秘密協議,給予蘋果以高額的折扣,以保證它只購買高通的產品。

隨著iPhone的售價越來越高,蘋果和高通的矛盾就出現了。因為高通的授權費不是一個定額,而是以手機售價的基準來確定授權費用,通常繳納整機價格約3.25%的專利授權費。以起售價8699元的iPhone XS為例,每賣出一部 iPhone XS蘋果就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約為282.7元。

如果在前幾年蘋果雄霸智能機市場的時候或許就忍了,但隨著市場飽和,蘋果只好提升定價來維持利潤率,高通的專利授權費就成為在蘋果身上吸血的螞蟥,這對於蘋果而言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因此,蘋果試圖繞過高通,選擇了英特爾。不過當時英特爾的技術尚沒有高通成熟,為了彌補不同型號iPhone的使用差異,有消息稱蘋果限制了使用高通基帶的iPhone性能。此外,由於蘋果完全倒向英特爾,高通則在訴訟中提出蘋果竊取了高通的技術並與英特爾分享。

據彭博社報道稱,蘋果和高通之間在全球範圍內有著超過100起法律訴訟,相關分析機構稱,蘋果未支付的專利費用可能在25億美元至40億美元之間。

傲嬌的蘋果


美國內戰:高通VS蘋果,誰是最後的贏家?


作為高通的大客戶,蘋果公司絕對有傲嬌的資本,但未免太過有恃無恐。

其實蘋果對於高通的專利授權費一直很“不爽”,而高通為了能留住蘋果這個大客戶,過去數年間,蘋果和高通通過談判,將每部手機繳納的專利費降到十幾美元,作為獲得優惠“高通稅”的條件,蘋果須承諾不會挑戰高通的專利地位,也不主動推動監管部門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只允許被動配合調查。

2016年底,高通和蘋果的這種默契被韓國對高通發起的反壟斷調查打破了。

2016年12月28日,韓國公平競爭委員會(KFTC)以高通市場行為違反了韓國競爭法律為由,對高通開出開出1.03萬億韓元(8.54億美元)的反壟斷罰單。

2017年1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同樣宣佈將對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原因是“高通利用其在基帶芯片方面的優勢,打壓競爭對手,抑制創新;在專利授權許可談判中漫天要價,進而提高了消費者在購買手機和平板時的支出”。

對於這兩項調查,高通認為幕後推手是蘋果公司,所以就有了高通“不再向蘋果返回因為購買高通基帶芯片的專利費優惠部分”的決定。

與高通關係破裂後,蘋果率先出手,在美國對高通發起了10億美元的訴訟,並在此後幾個月內接連在中國、英國提起類似訴訟。同時,蘋果開始在iPhone 7中引入了英特爾,最終在iPhone XS的供應商名單中將高通完全刪掉。

拼命的高通


美國內戰:高通VS蘋果,誰是最後的贏家?


對於高通而言,對於蘋果的翻臉似乎早有預料。

針對蘋果2017年1月的訴訟,高通4月在美國提出反訴訟,否認蘋果所有指控,並列出蘋果五宗罪,包括違反與高通的協議、干涉高通與被許可商之間的長期協議等。

為圍攻蘋果,高通還於2017年7月先後在美國和德國起訴蘋果侵犯其專利,希望能阻止iPhone在美國和德國出售。為了引起蘋果的注意,高通將對蘋果的狙擊延伸到了中國市場。

2017年9月29日,高通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三項訴訟,指控蘋果公司在中國侵犯了高通三項中國非標準必要專利。高通請求了禁令救濟,要求禁止蘋果公司在中國製造和銷售相關iPhone產品。

2017年11月15日,福州中院對高通起訴蘋果四家子公司一案予以立案

如果說高通在德國起訴蘋果只是小規模作戰,那麼在中國起訴蘋果對於蘋果來說就是致命的狙擊戰,因為大中華區是蘋果重要營收來源。

據蘋果歷年財報顯示,2015年蘋果大中華區營收587.1億美元,2016年485億美元,2017年營收447.6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了蘋果20%的收入,如果蘋果真的被禁止在中國銷售,蘋果要損失近1/5的市場份額。

高通的手段初見成效,一方面。法院禁售令頒佈,蘋果旗下iPhone6S、iPhone6S Plus、iPhone7、iPhone7 Plus、iPhone8、iPhone8 Plus、iPhone X七個主力型號手機產品遭殃;

另一方面,利空因素傳導,蘋果股價下滑,剛獲得“全球市值全球第一”的桂冠就轉手交給微軟,花旗也大幅下調蘋果目標價,預測市值恐怕遭受腰斬,“股價最低將跌至每股125美元左右。

誰是贏家?


美國內戰:高通VS蘋果,誰是最後的贏家?


在這場美國內戰中,蘋果、高通註定都不能成為贏家。

就蘋果而言,禁令意味著蘋果中國區銷售體系幾家公司不得繼續銷售上述產品,如果蘋果公司不能複議變更、撤銷禁令,而高通成功維持禁令實施,相當於從法律上掐斷全國蘋果手機銷售商上游供貨來源的水龍頭,足見禁令殺傷力之巨大。

同時,蘋果因出貨量下降影響遭投行頻頻看空。在即將進入的5G時代,蘋果似乎並不著急,截至目前並沒有在2019年推出5G手機的消息。雖然,蘋果有可能在等待5G市場相對穩定和成熟的時機,但更重要是iPhone供應鏈在5G相關硬件方面不足,或者無法享受到高通5G芯片的首波紅利。

對於高通而言,利潤損失巨大。財報顯示,高通有超過一半的利潤都來自向手機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和銷售通信基帶產品。和蘋果的交惡使它蒙受了不小的損失。2018 年 Q4,高通收入 58 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 2%,盈利也從去年同期的 15.67 億美元減少到今年的虧損 4.93 億美元。

或許對中國有益!

這一判決結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和中國之間緊張的貿易局勢。

美國當局正通過各種手段打擊中國通訊巨頭中興華為「非法」活動,而中國則扼殺了高通收購荷蘭芯片製造商恩智浦的想法。

此次針對蘋果的禁售,也令不少美國商界人士擔心,這是否會成為貿易戰中,中國對美國實施反制手段的一部分。

綜合極客公園、市界、華爾街見聞、第一財經、虎嗅、尋找中國創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