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透視|短視頻升級時代,微綜藝正在成為下一個風口?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短視頻精品化發展背景之下,微綜藝正在成為行業的下一個寵兒,綜藝製作公司、MCN機構、平臺等紛紛入局。內容上,微綜藝已實現了對短視頻專業質感、差異化、社交屬性上的全面升級,不過,目前來看,商業模式仍然模糊。微綜藝的發展有待探索期勢能的集聚、產業格局的進一步明晰。

文 | 喜力

短視頻行業經過了兩年多的野蠻生長,告別了用戶紅利期,短視頻開始分化,朝向垂直、精品、定製的方向發展。微綜藝,在這樣的競爭背景下誕生,向行業的下一個寵兒邁進。

對於微綜藝,尚沒有嚴格的界定。“微”主要體現在時長,一般不低於3分鐘,大部分在5-12分鐘之間,保證在較短的時間裡完整地講述故事。如果希望同時做到飽滿的故事衝突和話題探討,時長需求會提升至20分鐘。播出模式大多采用10-12集的季播,便於招商。

用戶紅利消失

短視頻競爭進入下半場

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18年9月,短視頻月活躍用戶規模為5.18億,第三季度僅新增0.13億。與此同時,2018年以來,短視頻月獨立設備數增長率持續下滑,9月,獨立設備數為6.94億臺,環比下滑1.6%。

雖然短視頻用戶增長乏力,紅利期消退,但相反,短視頻用戶粘性卻保持高位。2018年第三季度,短視頻用戶單機單日有效時間達33.2分鐘;單機單日使用次數為3.7次,保持高位運行。

讓短視頻生產者和平臺更為開心的是,2018年,在廣告主社會化營銷投放意向中,短視頻/直播的投放意向大幅提升,由去年的22%提升至62%。兼具社交性和移動性的短視頻,得到了廣告主的寵愛。根據艾瑞的預測,2018年短視頻營銷市場規模將達到14.1億元,同比增長520.7%,到2020年,將達到560.9億元。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與此同時,短視頻市場的廝殺愈加激烈,生產者、平臺、MCN不斷爭奪優質內容。想要在下半場短視頻廝殺中站穩腳跟,需要持續地開發內容、積累數據與完成商業變現。

騰訊集團副總裁林松濤認為,短視頻行業正面臨著消費升級。行業的消費升級呈現著用戶需求升級、用戶參與升級、自我表達意識三大特點。

伴隨著整體經濟情況的改變,短視頻也面臨著招商環境逐步下行的困境。星馳傳媒CEO朱化凱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中小體量的綜藝節目招商也越來越難,市場越來越難做。”

因此,成本相對更低的微綜藝,成為了許多公司瞄準的新賽道。綜藝製作公司、MCN機構、平臺等紛紛開始嘗試佈局微綜藝。

改頭換面的短視頻

深度垂直、爆裂話題

強化社交、專業升級

在尚處於黑暗摸索期的微綜藝,各家公司探索動力來源於商業驅動。內容決定著流量的轉化。

微綜藝內容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廣告市場的需求,二是具備高流量轉化可能性的內容。朱化凱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說到底,這還是個流量的生意。”

快消品市場越來越分散,市場變化速度加快,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垂直內容爆發式增長。垂直類內容粘性高、目標受眾明確、有利於撬動圈層內部社交分享,對於小製作量級,缺乏宣發費用,但又急於找到商業突破點的微綜藝來說,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並且,專注於垂直傳播和強社交屬性,讓微綜藝具備定製的潛力。

製作公司利用資源優勢,創新微綜藝內容的實驗。一些節目在垂直相加的思路上動起了腦筋,例如車影和新片場共同出品的《公路廚房》,聯結了“車”與“美食”兩大垂直內容。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新片場CEO尹興良表示,“節目在娛樂性和話題性等方面均有很巧妙的設計,在汽車、公路、自駕、美食不同元素的碰撞下也激發出很多新的靈感,相信一定能帶給觀眾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在垂直內容中,也有流量的大小鏈條。不同的平臺會根據平臺特色,對內容進行優先級的排序。

通常而言,明星、影視、藝人等屬於頂級流量。穿搭、美妝、戶外冒險、旅途紀實、國外生活方式、VLOG等次之。原創動漫、明星綜藝個人cut、明星日常和明星自制為再下一檔。之後還有微紀錄片、冷知識科普、魔術等。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歐陽娜娜的Vlog微綜藝

為了獲得高話題和流量,微綜藝通常透視目標受眾(尤其是年輕人),設定“快、準、狠的話題”,有強烈娛樂屬性、強烈話題屬性和強烈社交屬性的特徵。

微綜藝的代表性節目姜思達的《透明人》提出“6分鐘給你一個B面的世界”,從這句口號不難看出節目強烈的碎片屬性、話題屬性,和二者結合後的衝擊力。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明星始終是流量和話題的保障。很多的微綜藝邀請明星參與,獲得關注度。

操作較為簡便的是明星訪談。不同於傳統的明星訪談節目,明星訪談類微綜藝問答節奏快、娛樂性強。國內有緊追話題人物的《橘子辣訪》等。這類型節目與時下最具話題感的明星合作,為觀眾解渴,緊抱“流量大腿”。明星也有宣傳訴求,兩者一拍即合。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但是相較於國外典型的明星訪談類微綜藝Vogue出品的73問,上述節目在製作的精緻程度方面仍有差距,畫面質感過於速食。

垂直內容與明星的組合,誕生了很多微綜藝先驅案例,且屢見不鮮。

例如黃磊的個人品牌黃小廚與騰訊視頻生活頻道聯合出品的《黃小廚的春夏秋冬》,微博簽約自媒體日日煮DayDayCook和張亮聯手打造《亮廚味道》。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如何從數量眾多、門類多元的短視頻紅海中脫穎而出,也是微綜藝面臨的困境。微綜藝要做到相較於短視頻的三種升級:專業質感升級、差異化升級、社交屬性升級。

專業質感的升級首先需要製作團隊的升級,是UGC向PGC轉變的趨勢。

相較於草根的單打獨鬥,“微綜藝”需要有專業能力和團隊協同作戰能力。目前許多微綜藝製作的團隊是從“大型綜藝”團隊中分離出來的,製作力量趨於正規化、優質化。

有一部分明星類微綜藝,因為有粉絲經濟的定心丸,在製作層面顯得非常“雞賊”。跟拍式的影像像明星工作的花絮記錄,缺乏故事,缺少與明星的互動,明星與微綜藝脫節嚴重,參與感差。

這類型的節目只能是在粉絲圈內滿足窺視欲,十分依賴明星的流量價值,製作層面毫無亮點,是從負面的角度,透支粉絲經濟。

健身視頻是需求量和供給量都很巨大的門類。優酷近期推出了健身類微綜藝《畊我打卡》。節目製作方艾森思宣傳總監劉婷婷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先注重的是節目的外觀,也就是拍攝手法,保證成片是有品質的東西。

其次是展現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畊我打卡》將差異點定為讓劉畊宏糾正健身過程中各種人出現的各種問題,加深對於健身方式的記憶。

第三是邀請用戶跟著節目的節奏一起在微博上形成聯動的互動,形成相互的鼓勵和陪伴,完成打卡式健身。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營銷矩陣的新力量

除了追求項目盈利,一部分微綜藝更重要的任務是擔任背靠項目的營銷矩陣成員。許多明星和大體量綜藝節目都擁有自身的“微綜藝”品牌,以增加曝光度,維持與粉絲的互動,滿足圈層的深入消費需求。

明星們為了豐富自我傳播形式,紛紛開設了日常更新視頻。早在幾年前,國外的許多明星,用專業化的團隊將自己的日常製作成定期更新的短視頻,上傳至youtube。再加上近期大熱的VLOG,都已經具備個人品牌微綜藝的雛形。

深井文化製作的《火箭少女101研究所》的目的十分明確,一個固粉,一個是拉新。為了平衡每個成員的粉絲需求,在保證展現出彩互動的前提下儘量讓每個團員都有展現。節目還會根據粉絲的反饋進行內容的調整,比如粉絲喜歡看團員們一起做遊戲的互動,節目組便會將相應的內容加入到其中。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一些明星的短視頻獲得市場認可後,除了推廣自我品牌,還可以與廣告商、電商合作,擴展商業渠道。林允在“小紅書”上探索出的美妝路線,讓個人曝光度和品牌力大幅提升,成功樹立嶄新人設。范冰冰在“小紅書”的表現證明了自己帶貨女王的實力,再一次凸顯了商業價值。

綜藝衍生節目是較早產生,且較為成熟的微綜藝。綜藝衍生節目的由來較早,在綜藝節目播出後,會產生配套衍生節目,例如《一年級》的《我的一年級》,《偶像來了》的《我們的偶像》,但這一類節目網絡特性不明顯,通常為30分鐘左右的紀錄片。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隨著網絡綜藝大行其道,結合網絡傳播特性的衍生綜藝應運而生。時長縮短的同時,內容更加明晰化、粉絲化。例如《中國有嘻哈》的衍生節目《嘻哈頭條》,《偶像練習生》的衍生節目《練習生凌晨兩點》。

衍生節目有著非常明確的商業模式,服務於母綜藝的宣傳,豐富母綜藝的外圍故事群,滿足節目粉絲信息需求,增加綜藝節目的話題性和圈層傳播力,構建品牌傳播矩陣。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也有一部分平臺和製作公司,用微綜藝作為手段,打起了更大生意的算盤。

致趣聯媒創始人&CEO黃亮認為,“當下整個音樂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多元化、多維度的可持續性商業模式的缺失。品牌主的營銷目光更多是聚焦在海量用戶和頭部IP、藝人上,而忽略了音樂內容形態多元化、圈層化背景下,看似小眾的優質音樂內容背後所對應的潛力圈層和巨大的粉絲市場。”

張亞東發起了一檔現場演出式音樂微綜藝《Stage舞臺》,每一期一名歌手或者一個樂隊到一個生活的場景裡,演唱一首應景的歌。致趣聯媒、網易雲音樂及Stage舞臺節目形成了三方戰略合作聯盟,以節目為抓手,開啟音樂營銷新模式。

《Stage舞臺》重新解構了場景和內容的關係,讓音樂內容和用戶在適合的情境中產生情感溝通,實現了一種全新的立體化的營銷方式。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要碎片,也要深度

短視頻在觀賞性方面,呈現出快剪輯、信息量密集、節奏變化少的特點。在高頻的信息節奏下,用戶很難有思考的空間。

森林映畫綜藝節目負責人顧睿濤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網生的內容是用戶導向或者市場導向,絕大多數微綜藝在比拼一望無際的腦洞和劍走偏鋒的選題,卻缺失了創作者本身的形式風格和思考深度。”

部分製作者開始挖掘微綜藝的深度。例如出品過網劇《一起同過窗》的森林映畫正在開展一檔名為《頑主》的微綜藝,由時尚元素切入,引申至社會話題討論、行為心理分析,甚至是多元的思辨觀點碰撞,在策劃層面便有意識地留出深度思考的空間。

“理娛”旗下擁有《演技大賞》《理娛客》《理娛的朋友們》等節目,形成了娛樂短視頻矩陣。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娛樂節目很容易流於表層化、膚淺化、八卦化。“理娛”CEO楊程強調了旗下節目的深度價值:“我們更願意從娛樂行業的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來看待娛樂圈。”

差異化的專業態度和娛樂內容價值理解,讓理娛系節目從飽和的短視頻娛樂節目中脫穎而出,也讓大牌明星解除了對於輕量級內容的質疑。“面對行業的浮躁喧囂,希望‘看娛樂來自省’,在八卦、資訊、粉絲狂熱的喧囂裡,將過載的引擎冷卻一下。”

在保底的邊緣來回試探

巨大的憧憬與模糊的商業模式

雖然各家平臺和公司將微綜藝放入到目標視野,但是微綜藝的商業模式仍然模糊。

各家短視頻平臺,希望抓住短視頻升級的機遇,成為下一個時代的霸主。西瓜視頻總經理張楠曾對媒體表示,西瓜視頻將在未來針對創作者推出“3+X”變現計劃,包括平臺分成升級,拿出20億元作為聯合出品基金,鼓勵優質的短視頻內容創作。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平臺採購的價格很低。所以微綜藝更傾向於廣告招商+平臺合作的方式。例如背靠微博的酷燃平臺,商業模式主要是共同出品、聯合招商、廣告分賬,幫助微綜藝進行流量導入和位置推薦。但是,酷燃有自定的內容考核標準,包括內容必須實現系列化,並按照播放量、互動量等標準確立項目評級等。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酷燃平臺

背靠騰訊的yoo視頻,從定位初始就瞄準了高品質內容。期冀於通過Vlog和Vstory這兩種內容表現形式,為年輕群體提供一個擁有足夠資源激勵、上升空間乃至個人IP構建與運營的自我表達生態閉環。其中Vstory傾向於PGC內容。

天匯星娛的全網首檔聲音情感類微綜藝《聲聲慢》、理娛的全網首檔明星連線短視頻節目《理娛的朋友們》是目前yoo平臺上線的微綜藝代表。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騰訊短視頻內容獨家採購計劃分為三種類型。S級是精品節目定製,要求是行業的頭部IP+自制團隊獨家優質劇本自制內容。A級是符合平臺需求的行業知名團隊日常更新內容,採取保底+內容補貼的合作方式。B類則是具備行業高潛力、垂直類頭部賬號日常更新內容

,同樣是保底+內容補貼方式。對於發佈頻次、粉絲新增等都有詳細的規定。

独家透视|短视频升级时代,微综艺正在成为下一个风口?

一些主打網絡推廣的年輕化品牌,已經開始嘗試做品牌定製的微綜藝,但是尚未出現大熱的出色案例。還有一些微綜藝產出內容,與電商平臺聯動,通過售貨獲取分成。

目前微綜藝的成本大致在300萬-500萬之間,製作週期為2個月。朱化凱預估300萬左右的成本可以做出比較好的綜藝內容。也有一些節目,採用較短的錄製週期,以便結合熱點和受眾反饋進行調整。

團隊基本在5-8人,包括導演團隊、製片團隊,與綜藝節目人員結構相似。但由於成本問題,更像是一個迷你版微團隊。

目前微綜藝生產的普遍模式是通過成本控制,降低試水代價,撬動廣告預算。“大家都還是在保本的邊緣來回試探,掙也不會掙太多,虧也虧不了多少。”顧睿濤向“看電視”(ID:TVwathcing)如此描述目前微綜藝的盈利情況。

以上的商業模式仍然停留在設想的紙面上。“主要是商業模式沒打通,製作成本降低不下來,廣告的預算有限。整個商業模式還是處於摸索狀態,真正拉動售賣端還沒有完全打通。”朱化凱這樣向“看電視”(ID:TVwatching)描述微綜藝的運營難題。

微綜藝是一種新鮮事物,尚處於業態的孩童期,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較低。

像曾經初始階段的網絡綜藝一樣,目前佈局微綜藝的主力是中小公司,投入成本相對較低,因此質量參差不齊。大型製作公司以及核心團隊對此尚處於觀望態度。

當探索期勢能集聚,產業格局相對明晰後,微綜藝的收效被市場認可,廣告客戶逐步進入、追加預算,就會吸引大型製作公司逐步進入,從而提升微綜藝的製作體量和產品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