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塗裝工的60個專業技能性問題,你能答對多少?

1、 為什麼在油漆工藝中,最好使用底漆作底層填平?

答:因為底漆,專以填平為主要目的而進行配方設計,其有極好的填充性和打磨性,並且成本低,而如果用面漆做底層填平、填充效果差,且成本高。

2、底著色工藝中,為什麼不使用透明膩子填充木眼?

答:著色前,使用透明膩子,會使板材著不上色。如果著色後使用透明膩子,由於膩子厚薄不均勻,會影響著色的均勻性

3、底得寶封閉與底漆封閉的區別是什麼?

答:底得寶滲透性比底漆好,成膜後,底得寶與木纖維之間形成的封閉,塗膜比底漆更緻密。封閉效果更好。

4、為什麼在塗布面漆之前,底漆要徹底打磨平整?

答:

(1)、增強其附著力;

(2)、面漆有較強的隨陷性,如底漆不平,則面漆塗布後,塗膜效果平整度差。

5、底漆徹底打磨有何標準?

答:

(1)、450角看無光亮點;

(2)、呈毛玻璃狀。

6、底漆刷塗遍數有何標準?

答:應徹底填平木眼。即通過打磨能得到平整的漆膜效果。

7、為什麼PU漆強調主漆、固化劑、稀釋劑配套使用?

答:不同的PU漆,擁有不同的稀釋體系,固體含量也不同。如採用不配套的稀釋劑或固化劑,則會影響油漆 的交聯反應,產生硬度不夠、不幹、成膜開裂等毛病。

8、PU漆在調配時,為什麼強調按要求比例配比?

答:PU漆與固化劑的配比是通過化學反應分子式計算得出的。比例應嚴格控制。如果加多固化劑,漆膜易脆 爆裂。施工時易產生氣泡,亞光光澤偏高。如果加少固化劑漆膜硬度不夠,耐劃性差,慢幹甚至不幹。

9、實色漆調色為什麼不能用色精?

答:因為實色漆中顏色的成份主要是顏料組成。而色精是染料組成,無遮蓋力。如果把色精用在實色漆中調色,色調不明顯,且容易產生浮色,在實色漆調色中應用色母。

10、油漆施工時,為什麼需要充分攪拌?

答:油漆是樹脂、顏料、溶劑等的混合物。它不是溶液。其間的顏料,亞光漆中的亞光粉等分散在漆液裡。因此,通常在貯存過程中都會有一定程度下沉,形成平常講的油漆分層。所以油漆在調配前需充分攪拌。(必須要攪拌的油漆有:亞光漆、透明有色面、實色漆、靚靚漆、木紋寶)

11、如何看待油漆的耐黃變性?

答:油漆黃變是油漆的特性,而不是病態。因此,油漆的黃變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PU漆中,一般耐黃變和耐黃變油漆,通常淺色板材選用耐黃變,深色板材選用一般耐黃變油漆。

12、木材的含水率怎樣影響塗飾質量?

答:未經乾燥的木材含有大量水分,在低溫、高溼時,木材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膨脹,而高溫、低溼時,木材中的水分逐漸向外蒸發而收縮,但木材在各方向上的收縮和膨脹率是不同的。縱向最小,徑向較大,弦向最大。當週圍空氣狀態變化時,木材含水率也是跟著發生變化,引起木材膨脹或收縮。一般木材的含水率應控制在8—12%為宜。如果含水率超過所控制的含水率時,傢俱的木質就顯得潮溼,塗飾時塗層乾燥緩慢,會降低漆膜的附著力,會使揮發型如硝基漆泛白。會使固化乾燥型漆類,如PU漆產生氣泡,針孔等漆膜缺陷。在氣候乾燥時,木材所含水份蒸發而收縮,容易產生裂紋,使漆膜表面破壞,因此,做傢俱的木材一定要經過乾燥處理,含水率應控制在規定範圍內。另外,木材白坯在做底漆之前一定要進行有效的封閉,用底得寶可防止木材中的水分及其它物質向外擴散,有利於防止木材變形,漆膜起泡、針孔等現象。也有助於乾燥後打磨去除木毛等作用。

13、噴塗硝基漆(NC)漆膜為何會泛白,怎樣防止泛白?

答:塗料在成膜後漆膜呈現渾濁或乳白色的現象稱為漆膜泛白,也叫發白、變白、白化等。硝基漆噴塗時漆膜發白的原困分析如下:

(1)、硝基漆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溶劑釋放性,溶劑在NC漆中揮發至大氣中,本來就比在其它漆中容易;

(2)、NC漆配方中多含揮發較快的溶劑;

(3)、如遇高溫環境,溶劑揮發更快;

(4)、溶劑快速揮發,吸收了剛噴塗的NC漆膜溼膜的內能,使溼膜表面溫度瞬間下降2—3℃,提供了“冷凝”發生的“冷床”;

(5)、高溫高溼的環境,使溼膜周圍高含量的水蒸汽快速在“冷床”上冷凝成微水珠;

(6)、微水珠與溼膜的不良混溶,產生渾濁或乳白現象,稱為“發白”。 以上的(1)、(2)、(3)是發白的先決條件,(4)是中間過程,(6)是最後結果。發白現象發生之後,有的適當加溫(如用燈照)可使泛白消失,恢復如初。有的則怎樣也不可逆,永遠發白,其原因不詳。雖有估計,但不贅述。

14、防止漆膜“發白”可採取如下措施:

(1)、塗裝環境的溫度以15—25℃為宜,環境的相對溼度應不大於75%;

(2)、噴塗時要經常檢查油水分離器效果,要及時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水份;

(3)、要注意儘量採取較高質量的油漆和天那水;

(4)、當高溫、高溼的環境下,施工產生泛白現象時,可加入化白水,實際上是加入慢幹溶劑,讓溼膜表層的溶劑揮發速度降低,不讓“冷床”形成。加入化白水時,先將化白水加入天那水中攪勻,再將天那水正常加入漆中,一般加入量:天那水:化白水=9:1(重量比)。最大加入量可增至天那水的20%。如此時漆膜仍然發白,則應停止塗裝,等環境的溫度、溼度降低後再施工。因為化白水加入太多會使漆膜太慢幹、變軟、變粘,影響漆膜質量。

(5)、採用正確的方法來保持室內的塗裝環境合乎要求。室外黃梅陰雨天,卻大開門窗“通風”是錯的。室外陰雨轉睛,溼度下降,但室內卻依然會潮溼,幾天不幹,這是水氣易進難出的結果,此時打開門窗,甚至強制通風才是對的。

15、什麼叫“溼碰溼”噴塗,在噴塗施工中哪些工序,哪些品種可進行“溼碰溼”噴塗,怎樣操作?

答:“溼碰溼”工藝源於工業烤漆的塗裝。由原來之兩噴一磨兩烤(噴—烤—磨—噴—烤)改為兩噴一干。何時“碰”上去最好?關鍵是讓第一道溼膜的溶劑在當時環境條件下、在適當的層間間隔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揮發掉,以“碰”上去的第二道漆膜在固化過程中沒有針孔、氣泡、流掛為準。適宜的層間間隔時間,視天、底材、漆種、溼膜厚度而異,通常在表幹後的一段適宜的時間內。要想“碰”得好,原則應是“下宜稍薄,上可較厚”。最易“碰”壞的操作是“下層太厚,層間間隔時間不夠”。這是要強調的,因為“求變須有節,欲速則不達”。如是“溼幹”、“幹”者一般應輕磨以確保附著力,另應做試驗,以防“溼”將“幹”咬起。“溼碰溼”工藝通常應用於PU聚酯底漆、NC硝基底漆的噴塗。PU、NC塗料一次厚噴往往容易產生針孔、氣泡、流掛等現象。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可先噴塗第一道(通常一道指噴塗二個十字),當第一道漆膜達到表干時,對於交聯固化型PU類底漆已有了初步的交聯反應。而對於揮發型NC類底漆,在第一道漆膜表干時,漆膜中的大部分溶劑已經揮發掉了。第一道漆膜開始初步固化,此時再噴塗第二道油漆,由於第一道漆膜不是完全固化。對於PU類二道漆膜共同參加交聯反應,對於NC類二道漆膜互相滲透。無論是PU類或是 NC類二道漆膜就會融為一體,不用層間打磨,附著力也很好,就好像是一次噴塗的漆膜一樣。而對於PE漆,其本身的特性是一次厚噴不產生針孔、氣泡,因此,PE漆一般不採用“溼碰溼”噴塗工藝,通常PE底漆是一次連續噴塗完成的。通過以上分析,對“溼碰溼”噴塗工藝,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應用,才能在質量和經濟上獲得良好的效果。

16、同一桶亞光清面漆,剛開始使用時,光澤較亮,而越到後來,其光澤度

越來越低,直至最後,變成全亞,這是什麼原因引起?

答: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亞光清面漆組成特點,通常亞光清面漆的組成中除了樹脂、溶劑、助劑等基本組成外,還有決定亞光清面漆光澤度的消光粉。消光粉不是溶解在油漆中。而是作為一種微粒分散懸浮在油漆中。充分溼潤後的消光粉的比重較其他的成分要大些,因此,亞光清面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存放後,其中消光粉會慢慢地沉澱,大量的消光粉會積聚在整桶油漆的下部,而且越接近桶底,消光粉積聚的量越多。使用油漆時,若未對整桶油漆進行攪拌,或攪拌了,但不夠充分,就會造成造成一桶油漆中,不同部位的油漆消光粉含量不一,或者不同倒出次數的油漆消光粉含量不一。這樣就會出現整桶油漆在剛開始使用時,光澤亮些,而愈至底層油漆,其光澤度越來越低的現象。因此在每次自桶中取漆前,一定要將整桶油漆用攪拌棒由底到面充分攪拌均勻,注意在攪拌時,不僅僅只往圓周方向攪動,在往周圍方向攪動的同時,攪拌棒要上下抽提,攪拌棒要插至桶底後才往上提,使桶底部分沉澱物與面層油漆充分混合均勻。此時,再將油漆取出使用,按要求的配比進行配漆使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每次使用油漆性能(包括光澤度、硬度、豐滿度、遮蓋力)保持一致。在此強調:亞光漆沉澱是絕對的,不沉是相對的。好的亞光漆允許沉澱,但已經充分攪拌均勻後能用者為佳。如果放置不長時間,消光粉就大量沉於底部結死,成團塊狀,嚴重分層,經攪拌後也難以均勻,難以塗飾出合格效果者,絕非上品。

17、噴塗施工中為何會出現跑油現象?

答:塗料在被塗物表面收縮,形成似圓珠、針孔等形狀大小不一,如水灑在蠟紙上一樣,斑斑點點露出底層,這種現象稱為“跑油”。也稱為“發笑”。PE漆發生跑油的機率較高。“跑油”的起因是因塗料對被塗表面的溼潤性差或表面張力過高的原因引起。產生跑油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底層或塗料中混有油汙、蠟質、潮氣,影響了漆膜的附著力,漆膜的表面張力使漆膜收縮跑油。

(2)、底層塗料內有不乾性稀釋劑,如煤油、柴油、乾燥後未及時揮發就塗面漆。

(3)、底層漆太光滑,與面層的附著力小於面層塗料的表面張力而產生跑油。

(4)、塗料的潤溼性差或摻入過多的有機硅油,都不易形成一層均勻的膜層,容易發生跑油。

(5)、噴房空氣受汙染,如噴房周圍有拋光、酸汽揮發等工序的工廠(如製鞋、酸洗、電鍍),隨風向的改變將油汙、酸汽吹進噴房,使漆膜跑油。

處理跑油的方法:

(1)、處理好基層,施塗層不得有油汙、蠟質、潮氣等。要檢查油水分離器

的分離效果,檢查氣路中是否有油類和水汽存在,若有應處理乾淨後再噴塗施工。

(2)、塗料施工粘度要適中,並選用揮發性較慢的溶劑,如改冬用稀釋劑為夏用稀釋劑。

(3)、儘量避免在冷、潮溼、煙燻的環境下施工,噴房不要建立在有拋光、酸汽揮發的工廠附近。

(4)、油漆中硅油的摻入量要適當,過度摻入會產生跑油。

(5)、施工時發現有跑油現象,應立即停止施工,檢查跑油的原因,排除後再施工。

(6)、已經出現跑油的工件,應全部實幹後再打磨平整,然後重新施塗。

18、打磨工序在傢俱塗裝中的重要性有哪些?打磨過程中如何選擇砂紙?

答:俗話說:“10分漆工,三分在砂”,可見打磨在塗裝作業中的重要性。

打磨工序主要有三大作用:

①對於基材是清除底材表面上的毛刺,油汙灰塵等;

②對於刮過膩子的表面,一般表面較為粗糙,需要通過砂磨獲得較平整的表面,因此打磨可以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的作用;

③增強塗層的附著力。噴塗新漆膜之前一般需對實幹後的舊漆膜層進行打磨,因塗料在過度平滑的表面附著力差, 打磨後可增強塗層的機械附著力。

打磨的方法有幹打磨、溼打磨和機械打磨三種。

①幹打磨:採用砂紙進行打磨。適用於硬而脆的漆種的打磨,其缺點是操作過程中將產生很多粉塵,影響環境衛生。

②溼打磨:用水砂紙蘸水或肥皂水打磨。水磨能減少磨痕,提高塗層的平滑度,並且省砂紙、省力。但水磨後應注意噴塗下層油漆時,一是要等水磨層完全乾透後才能塗下層油漆,否則漆層很容易泛白。另吸水性很強的底材也不宜水磨。

③機械打磨:大面積施工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採用機械打磨方法,如電動打磨機(圓盤式、振動式)。

還有一種打磨:塗裝要求註明是“輕磨”的,例如對封閉漆、舊漆膜再塗、局部修補之後等,此時應選用較細砂紙及熟手進行,切實“輕磨”。否則,適得其反。

打磨時應嚴格按工藝要求選 用打磨材料,一般可按如下規律進行選用砂紙:

實木白坯打磨選 用180#——240#砂紙

夾板或一道底漆的打磨選用220#——240#砂紙

平整底漆的打磨選用320#——400#砂紙

最後一道底漆或面漆的打磨選用600#——800#砂紙

面漆拋光打磨選用1500#——2000#砂紙

手工打磨使用砂紙時一般將整張砂紙一裁為四,每塊對摺後用拇指及小指夾住兩端,另外,三指攤平按在砂紙上,來回在物件表面砂磨。 根據砂磨對象,隨時變換,利用手指中的空穴和手指的伸縮,在凹凸區和稜角處,機動地打磨。

大面積砂磨時,需掌握“以高為準”的原則,應用手掌轉動砂紙,也可附襯稍硬的橡皮如海綿、軟木塊,用大拇指和食指緊緊捏住左右端面,放平砂磨。砂磨工指甲長短要適度,操作時避免傷及指頭。為保證打磨質量,必須保證對打磨工進行培訓、考核和管理。對打磨工隊伍保持最大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認為“打磨工作最容易、不用教、不用管”。或“誰都可以去打磨”的看法是絕對錯誤的。好的刮膩子工、好的噴工,必須首先是一個好的砂磨工,這樣才能保證工序間的互相檢查及最終質量。

19、噴塗施工時為什麼會產生氣泡、針孔?

答:噴塗施工產生氣泡、針孔分析如下:

(1)、現象:在塗層表面首先出現許多大大少少的氣泡,繼而氣泡破裂或在漆膜研磨時磨破即形成密密麻麻如針孔狀之小洞。

(2)、原因:塗層內有氣體(溶劑蒸氣、水蒸氣、膨脹的空氣或其它能混進油漆之中的氣體如二氧化碳等)突破塗層鼓起形成氣泡,進而破裂或磨破形成針孔。當塗層之表層幹速稍微高於內部,當表層已開始凝結而內部溶劑或空氣還在繼續蒸發時即會突破塗層表層形成氣泡。這與下列情況有關:塗料粘度過高,一次塗厚,木材導管粗深,填孔不實含有空氣;噴塗空氣壓力過高,塗料中混入空氣過多;被塗表面附著油分、灰塵、汗水等,這些不潔物周圍集結水分;塗料與被塗表面之溫差過大;稀釋劑使用不當、固化劑添加過量或用錯固化劑;塗裝環境溫度過高或相對溼度過高;下塗之乾燥不完全即施予上塗,上塗急速乾燥;當採用加熱乾燥塗層時,溫度過高,塗層加熱之前靜置時間不夠,溶劑未充分揮發,油漆本身帶入氣泡,攪拌時產生的氣泡未消除等等。

(3)、排除方法:針對上述原因檢查塗裝工藝條件,調整適宜塗料粘度,配用適宜適量之稀釋劑、固化劑,控制塗層厚度;作好基材的填孔、砂光,消除基材的汙染;調整適當的空氣壓力,減少空氣的混入;改善作業環境,控制適宜溫、溼度;適當拉長重塗時間,使下層乾燥充分;油漆調配好後要靜置20分鐘後噴塗;採用加熱乾燥塗層時,控制靜置時間使溶劑充分揮發再預加熱塗層。

20、適合作裂紋漆的構件要求與環境條件有哪些?

答:

(1)、平面、曲面及其它形狀複雜的異形件均可噴塗裂紋漆。

(2)、白坯的含水率一定要符合當地的平衡含水率。

(3)、平面或曲面一次性連續噴塗面積不能超過2平方米,否則應分塊施工。

(4)、施工現場應通風良好,光線充足,方便觀察效果。

(5)、施工現場應方便施工人員行走自如,不能有過多的障礙物,高空施工應搭好腳手架,以方便施工人員自如走動。

21、裂紋漆不裂是什麼原因造成?

答:

(1)、裂紋漆或硝基亮光清漆塗裝後漆膜不夠光滑豐滿;

(2)、裂紋漆或硝基亮光清漆乾燥時間太長;

(3)、噴塗裂紋漆時氣壓太大,油量太小或噴槍離物面距離太遠;

(4)、施工時疏忽,在油漆開罐後沒有充分攪拌均勻。

22、裂紋漆施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

(1)、裂紋底漆前,儘量以雙組份塗料做底。

(2)、裂紋底應選用單組份塗料。(主要以NC類或專配裂紋底)

(3)、走槍速度、間隔距離要一致,並要把握好排氣量及出油量。

(4)、同一種裂紋效果油漆施工粘度要統一。

(5)、噴塗裂紋效果油漆施工粘度要統一。

(6)、空氣壓縮機空氣壓力應保持一致,不要時大時小。噴槍口徑以1.5—2.0mm為準。出油口要流暢。

(7)、罩光時,清面漆塗裝掌握好薄噴多次(分二次塗裝)。

(8)、裂紋圖案是靠漆膜勻裂而呈現,一次不要噴得太厚,否則不會開

裂,應小心控制出油量及槍數以選擇最佳圖案。(在噴塗過程中紋裂尚未終止前,可在裂紋上再噴,以控制裂紋大小。第一次噴時,行在小板上試)。

(9)、配好的裂紋漆應在4小時內用完。

23、在使用PE系列塗料時,須注意哪些情況?

答:在使用PE系列塗料時,促進劑與引發劑不可直接混合,儲存過程中,促進劑與引發劑要分開2處,噴漆後,工具一定要清洗乾淨,不能用蟲膠漆或硝基漆作封閉底漆,會影響附著力,混合後的尤其25度應在15分鐘內用完,以上是須注意的事項。

24、油漆開裂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

答:面漆塗料硬度過高,柔韌性差,塗層過厚,沒有乾透就塗面層,催幹劑太多,表層干連太性,塗料不配套,底面層的硬度相差太大,塗料過期,顏料與樹脂分層,攪拌不勻易裂,環境惡劣等原因造成的。

25、簡述底得寶有哪些作用?

答:底得寶可作為頭道底使用,直接刷塗或噴塗到白坯上,能清除毛刺,提高塗層表面效果、防止木材的水分喝可揮發物質的外擴散,防止木材變形和起泡,可增加漆膜豐滿度和防止時間過長漆膜下陷,可作為面漆修色用。

26、流掛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塗料施工粘度低,塗層過厚。

(2)、噴塗距離太近,噴槍太近,噴槍移動速度太慢。

(3)、塗料中含有密度大的顏料,攪拌不均。

(4)、被物表面過於光滑。

27、滲色產生原因有幾點,有何解決辦法?

原因:(1)、底層未乾即塗面層塗料。(2)、有色硝基底上塗聚酯漆

辦法:(1)、底層充分乾燥後再塗面漆。(2)、底層塗料和麵層塗料配套使用

28、簡述油漆起皺的解決辦法?

(1)、注意使用底層快乾,面層幹速稍慢的塗料

(2)、施工中塗料粘度要適中,且控制好塗層厚度

(3)、選用配套稀料

(4)、合理調好油量和距離

(5)、正確按重量比操作

29、簡述桔皮產生的原因?

(1)、溶劑揮發快,塗料流平不好

(2)、噴槍嘴口徑大,塗料粘度高

(3)、被塗物表面處理不平整,影響塗料流平性

(4)、稀料不配套

30、施工過程中,油漆咬底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有何辦法處理?

(1)、底層與層面不配套,如硝基底漆、聚酯面層

(2)、油漆沒有使用配套溶劑

方法:

(1)、底層與面層塗料注意配套使用。

(2)、使用配套溶劑。

31、油漆針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塗料施工粘度過高,攪拌時間過長,空氣進入塗料中放不出來

(2)、塗層太厚,溶劑揮發困難

(3)、施工地溫度高,溼度大

(4)、沒有配套使用固化劑或固化劑量太大

32、面漆成品表面粗糙與哪些因素有關?

(1)、被塗物表面未清理乾淨年。

(2)、施工環境不清潔,室內灰塵多。

(3)、過濾網篩孔太大,塗料結皮,碎塊混入其中未除。

(4)、塗料和稀料不配套,溶解力不夠。

33、在操作過程中,油漆塗在產品上,有時會有氣泡的毛病,有何處理方法?

(1)、要求木材含水率與當地平衡含水率相當(如北京10%)

(2)、添加慢幹水,調整揮發速度。

(3)、不宜過厚,一次塗層不超過30μm。

(4)、攪拌後,靜置15分鐘(25℃)。

34、產品噴塗面漆後,有時會有失光的缺陷,有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1)、被塗物表面潮溼或有酸、鹽、鹼等物質。

(2)、被塗物表面過於粗糙,對塗料吸收量大,塗層太薄。

(3)、現場環境溼度大,大於90%,塗層極易發白失光。

(4)、稀料用量過多。

35、傢俱產品塗裝好後起皮是很嚴重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該怎麼對待?

原因:

(1)、被塗物表面不乾淨,且有其他有害物質。

(2)、底層與塗層之間過於光滑,塗層附著不牢。

(3)、底層未乾即塗面層,面塗層的表面張力大,易引起底塗層脫落。

(4)、膩子刮塗後,表面溶劑或水分未乾即塗面層。

方法:

(1)、被塗物表面處理應徹底。

(2)、底材表面要適當的粗糙度。

(3)、底塗層乾透後再塗面層(如硝基漆)

(4)、膩子必須充分乾燥處理,水磨時乾燥時間要相應延長。

36、在塗裝操作時,遇到跑油現象,你是從哪方面去著手處理的?

(1)、處理好油水分離器,防止水分混入其中,或避免油、蠟落在塗層表面。

(2)、清理被塗物表面。

(3)、調配好塗料的粘度。

(4)、切斷汙染源或改換進風口。

37、造成漆膜表面砂紙紋有哪幾點原因,怎麼處理?

原因:

(1)、打磨使用的砂紙粒度較粗。

(2)、塗層乾燥不徹底就打磨。

(3)、手工磨痕太深。

方法:

(1)、打磨注意選用合適的砂紙、砂布。

(2)、塗層實幹再打磨。

(3)、可增加底漆塗層,磨平整後再塗面層。

38、在油漆打磨過程中,粘砂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1)、稀料溶解力不夠,不能充分溶解油漆,使油漆中樹酯(—OH)與固化劑(—NCO)不能充分接觸發生化學交聯反應。

(2)、固化劑的量不夠,有剩餘樹酯未參加反應。

(3)、樹酯類型與固化劑成份類型不同,不能完全交聯反應。

(4)、空氣潮溼度太大。

(5)、砂紙的砂粒排列結構不合理,以至沙塵進入砂紙中較難脫落,或砂紙型號不恰當。

(6)、一塗層膜過厚,或層間間隔時間太短。

39、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起粒的現象,通過什麼途徑解決?

(1)、改善環境,避開汙染源。

(2)、按要求配比,充分攪拌均勻。

(3)、有關容器須清洗好,使用前要選用適合濾網過濾。

(4)、改善排塵系統。

(5)、配套使用稀釋劑。

40、黃變是油漆的特性,而不是病態,相對條件下應怎樣減低黃變程度?

(1)、選用耐黃變塗料可減低黃變程度。

(2)、加強傢俱保養措施(如:打蠟等)

(3)、加熱溫度不可以過高(60℃以下)

41、面漆成品後如遇到鬼影光澤不均,敘述一下產生的原因和排除方法?

原因:

(1)、噴槍被堵,出油出氣不均。

(2)、施工技術不好,走槍不均。

(3)、底層塗膜不足或被打穿產生吸陷。

(4)、噴塗前攪拌不均。

方法:

(1)、清洗噴槍,並注意保養。

(2)、提高技術。

(3)、底層噴夠油,幹後打磨平衡。

(4)、噴塗前要求攪拌均勻。

42、傢俱塗裝工程完工後,漆面會產生回粘,說說原因和處理辦法?

(1)、交聯型塗料固化劑量不足。

(2)、慢幹溶劑過多,溶劑揮發不完全。

(3)、氣候突變,溫度高雨季施工。

方法:

(1)、按正確配比施工。

(2)、選用合適的稀料,不要添加過量。

(3)、延長乾燥時間或適當加溫。

43、簡述油漆變色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原因:

(1)、固化劑添加過量。

(2)、使用易退色的色漆。

(3)、高溫乾燥變色。

(4)、淺色塗裝受紫外線直射。

方法:

(1)、油漆按正確配比。

(2)、使用優質色漆。

(3)、乾燥時防止溫度過高。

(4)、使用耐紫外線塗料可減低變色程度。

44、施工過程應注意哪些常規事項?

(1)、施工時保持環境的清潔,以防落塵根據需要採用刷塗或噴塗。

(2)、油漆施工時需要一定專業與技巧的,當工藝及施工過程遇到模糊概念時,應向專業人士詢問清楚後方可進行。

45、寫出至少10種油漆特性名詞術語和10種以上油漆操作缺陷名詞術語。

(1)、透明度、粘度、固體含量、相容性、遮蓋力、重塗性、光澤度、附著力、硬度、柔韌性

(2)、膠化、結皮、沉澱、返粗、發花、分油、流柱、針孔、桔皮、浮色、起皺

46、底漆刷塗遍數有何標準? 並舉例說明。

答:應根據客戶的要求和客戶所提供的樣品來確定。例如:做半開放工藝,做底漆時就應特別注意底漆的塗層。

47、實色漆調色為什麼不能用色精?

答:因為實色漆中顏色的成份主要是顏料組成。而色精是染料組成。無遮蓋力,如果把色精用在實色漆中調色,色調不明顯,且易產生浮色。

48、防止漆膜“發白”應採取哪些措施?

(1)、環境的相對溼度應不大於75%。

(2)、噴塗時要經常檢查油水分離器效果,要及時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水份

(3)、要注意儘量採取較高質量的油漆盒那天水

(4)、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施工產生泛白時,應之前加入防白水

49、底著色塗裝工藝應注意哪些事項?

(1)、擦拭顏的布料,儘量選用棉製白色的布。

(2)、擦拭底色時,應順或逆時針方式將著色劑均勻地塗布於素材表面。在順木紋方向將多餘擦淨,整理均勻。

(3)、若素材質量較差時,應用粘度較低的頭度底薄刷一遍。

(4)、底著色後,塗地一遍底漆時不能太原,以免顏色發花

50、在噴漆銀粉時,怎樣才能避免表面發花?

(1)、油漆粘度不能過低

(2)、氣壓要稍大,油量要調小,薄噴多次

51、塗裝環境有哪些要求?

(1)、最佳環境應為15-25℃,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最高溫度不能高於35℃

(2)、溼度最佳環境溼度為30-70%

(3)、通風設備要好

(4)、要保證環境清潔度

(5)、採光要好喝充足

(6)、應注意電火與油漆不能離得太近

52、在塗裝之前對素材有什麼樣的要求?

(1)、塗裝時木材水份應保持在8-10%之間。

(2)、木材表面的木膠應用砂紙打磨乾淨

(3)、塗裝時木材的溫度必須與環境溫度相仿

(4)、木材表面要潔淨,應無汗水、油汙等雜質

53、做貼紙傢俱時裝飾紙的好壞,會影響油漆操作嗎?如果影響,是什麼原因呢?

答:會影響油漆操作,是因為差的紙張在亮光下看全部是小眼,在貼紙塗膠後會有水膠通過小眼滲出來,噴上的油漆會和膠起反應,造成塗膜不良。

54、為什麼在油漆中,最好使用底漆作底層?

答:底漆是以填平為主要目的進行配方設計的,有其極好的填充性和打磨性,並且成本低。

55、底著色工藝中,為什麼不能使用透明膩子填充木眼?

答:著色前,使用透明膩子填充木眼,乾燥打磨後,因為油性太重顏色附著不上去,所以不能用透明膩子填充木眼。

56、底得寶作封閉比底漆封閉有什麼優勢?

答:底得寶滲透性比底漆要好,成膜後,底得寶與木質纖維之間形成的封閉,塗膜的底漆更緻密,封閉效果更好。

57、為什麼在塗布面漆之前,底漆要徹底打磨平整?

答:可增強附著力,面漆成膜後有較強的附著性,如果底漆打磨平,面漆塗布後,塗膜效果平整度差。

58、底漆徹底打磨有何標準?

答:在45°角看無光亮點,呈毛玻璃狀。

59、PU漆在調配時,為什麼要按比例要求配地?

PU漆與固化劑的配地是通過化學反應分子式計算得出行,比例應嚴格控制,如果固化劑加多,漆膜會爆裂,產生氣泡,啞光光澤偏高,如果少加固化劑,會出現漆膜硬度不夠,耐劃性差,慢幹甚至不幹。

60、木器傢俱漆,有哪幾大類?

(1)、NC-硝基漆 (2)、AC-酸固化漆 (3)、PU-聚氨酯漆 (4)、PE-不飽和聚酯漆(5)、UV-光固化漆 (6)、水性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