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你想要哪種養老方式?

2017年2月28日,全國老齡辦、民政部、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衛計委等五部委發佈了《“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為“十三五”老齡事業的發展擘畫藍圖,中國養老服務業將會迎來怎樣的發展呢?對於養老,你又有怎麼樣的期待和擔憂呢?

四個目標 八大任務

《規劃》立足於我國“未富先老”的現實,提出了4個方面的目標、設置了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多支柱、全覆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有利於政府和市場作用充分發揮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備,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好等四項發展目標,以及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健全健康支持體系、繁榮老年消費市場、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等八大重點任務。

“一床難求”和“床位空置率高”的供需矛盾如何破解?

目前,大多數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 據媒體報道,入住北京最火養老院,竟要排隊100年才有床位!一些地方1個床位竟叫上了3萬元的“天價”。但是民營養老院空置率高的現象也同時存在,在國內,建養老機構的流程是,在郊區拿地,建養老院,配備大量員工,然後招收老人,結果是老人覺得太遠不願入住,或者入住了覺得不習慣又搬走,導致空置率高,機構經營舉步維艱。一邊“一床難求”,一邊“床位空置率高”,十三五期間供需矛盾如何破解?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孟志強表示,自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發以來,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初步建立了激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體系。目前,全國民辦養老機構發展迅速,約佔養老機構總數的40%,許多省份已經超過50%。

下一步,民政部將繼續加大對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激勵扶持力度。

一是結合規劃實施,持續實施好有關文件,完善配套措施,進一步降低制度性准入門檻。

二是繼續落實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的通知等,以及規劃建設、購買服務、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補貼支持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益。

三是將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的措施納入發展規劃、改革試點、地方激勵、提高服務質量等工作中去,實行全方位激勵。通過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將是破解供需矛盾的政策保證。 

未來,你想要哪種養老方式?

農村和落後地區養老怎麼辦?

目前,中國還有七千多萬的貧困人口,脫貧攻堅迫在眉睫。對於“三無”和“五保”戶老人在廣覆蓋、保基本的原則上提高其福利待遇,同時應該建立保基本兜底線的機制,由以“三無”和 “五保”老人為主的生理弱勢群體的政府撫養對象擴大到社會弱勢群體,例如:高齡、失智、空巢、低收入等群體。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政府建立保基本兜底線的機制。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加快,全國老齡事業“十三五”應該更加註重向農村地區傾斜,實現城鄉統籌。城鎮化建設不是簡單地將農民遷入城鎮,也不是簡單地人口流向問題。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調結構、穩增長的黃金結合點,但是人口老齡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交叉進行,據統計,2013年離開農村的人口達2.6億。這造成了農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現象十分突出。2010年,中國城鎮老齡化水平為11.7%,農村為15%。未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預計在2050年前後,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將始終高於城鎮。“養兒防老”在農村已經失去了效力,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很多農民“以地養老”的願景似乎也很難實現。據統計,目前我國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農民達5000萬人,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7800萬。就是保有土地的老年人,他們也多數將土地承包或者租賃出去換取生活費,要想依靠土地換取晚年幸福的養老生活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未來五年,老齡事業應當注重向農村地區傾斜。

未來,你想要哪種養老方式?

養老護理人員缺口怎麼補?

我國養老產業存在較大人才缺口,養老護理人員仍面臨社會地位低、工作強度大;薪酬待遇低、流動性高;專業技能低、年齡偏大等現實困境。養老護理專業人才的缺失,對於正在邁入老齡化社會的我國仍是不小的挑戰。

據民政部預計,到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16億。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4.8億,佔總人口數的35%左右,屆時每天將有3萬人加入老年人隊伍。

與日益龐大的老年人口數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國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數量不足100萬,其中,經過專業訓練、持證上崗的護理人員不足10%。

在2016中國國際老齡產業高峰論壇上,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甄炳亮透露,按照國際公認的3名失能老人配備1名護理人員的標準計算,我國目前約需養老護理人員1000多萬。目前養老護理人員不足百萬的現狀,嚴重阻礙了養老產業發展。

專家表示,不僅是在崗人員的福利待遇問題,當下養老服務人才高齡化、工作時間長、心理壓力大、社會認同感低、流失率高等問題也不容忽視。目前,非正規就業勞動力自由流向市場率為5%,需要正確認識養老服務人才的流動。十二五規劃期間的養老人才培養能否滿足十三五期間的需要,十三五期間養老服務人才的紅利在十四五期間才能顯示出來。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和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學校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訓應當定位準確,培養有綜合能力的“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單一的培養專為老人提供簡單的體力勞動的人才。

未來,你會選擇哪種養老模式?

隨著中國國社會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養老服務的市場也不斷在完善,同時養老市場根據中國國內的養老情況推出針對不同需求的養老模式,例如最基本的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還有旅居養老、候鳥式養老、互助式養老等。未來,你會選擇哪種養老模式? 

01 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並由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方式。既區別於機構養老,也有別於傳統的家庭自然養老,它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老年人生活照料(日常護理或者特殊護理)、醫療康復(包括陪同到醫院看病、治療、配藥等)、精神慰藉(老人交流,老人需求,排除孤獨感)為主要內容的,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託為主要形式。

02 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託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在於:讓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託老服務。未來幾年,7%的老年人通過社區機構照料實現社區養老。根據發佈的《2016-2021年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有社區服務中心2.2萬個,社區服務站11.4萬個。

03 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服務以設施建設為重點,通過設施建設,實現其基本養老服務功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重點包括老年養護機構和其他類型的養老機構。老年養護機構主要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專門服務。 在未來五年內,我國將會初步形成“9073”養老格局,按3%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來計算,到2025年底全國養老床位應達到900萬張以上,是2012年的2.3倍,養老機構也將增加到48000個。

04 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是依據擁有資源,利用住房壽命週期和老年住戶生存餘命的差異,對廣大老年人擁有的巨大房產資源,尤其是人們死亡後住房尚餘存的價值,通過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機制的融會以提前套現變現。實現價值上的流動,為老年人在其餘存生命期間,建立起一筆長期、持續、穩定乃至延續終生的現金流入。截止至2015年9月12日,以房養老項目,5個月全國僅12戶22人簽約。

05 候鳥式養老

候鳥式養老是一種特殊的養老生活,是像鳥兒一樣隨著氣候變換選擇不同的地域環境養老,就是隨著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地方旅遊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候鳥式養老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全國各地對候鳥式養老的稱謂也不盡相同,有叫候鳥式養老的,也有叫候鳥式養遊的。

06 旅居養老

旅居養老是“候鳥式養老”和“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老人們會在不同季節,輾轉多個地方。這種養老方式是有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種積極養老的方式。

老人們會在不同季節,輾轉多個地方,一邊旅遊一邊養老。與普通旅遊的走馬觀花、行色匆匆不同,選擇“旅居養老”的老人一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慢遊細品,以達到既健康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除了慢節奏的旅途,旅居養老對老人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價格和服務。“旅遊 養老”模式的推廣,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層面予以規範,需要社會養老機構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也需要老年人不斷更新養老消費理念。

07 互助式養老

互助式養老,以喚醒和提升老人生命活力作為養老的第一要素,通過運動、飲食、起居與情緒管理形成系統的健康生活指導方案。靠動員老人互助和夥伴式陪伴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落實健康指導方案,在康復身心上取得良好效果。互助養老是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作為社區養老的補充,互助養老更強調普通居民間相互的幫扶與慰藉。

08 搭夥養老

搭夥養老,有些老人老伴去世後,孩子們因工作讓老人一個人在家很不放心,於是希望在同一個社區尋找老人在一起吃飯和生活,這樣彼此相互有個照應,這種養老模式被網友稱之為搭夥養老。

未來,你想要哪種養老方式?

實現“十三五”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

3月2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賈江表示,“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增收”、嚴管等措施改革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綜合施策,實現養老保險基金長期平衡。在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的基礎上,嚴格控制提前退休,防止基金跑冒滴漏。

賈江介紹說,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人,佔總人口的16.7%,65歲以上人口達1.5億人,佔10.8%,據預測,我國老年撫養比將由目前的2.8:1達到2050年的1.3:1。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的人口規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方位和極其深刻的影響,並直接對養老、醫療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帶來重大挑戰,必須及早應對、綜合應對、科學應對。

結語

第三產業比重佔國民經濟的50%,但是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仍然後勁不足,特別是第三產業中社會服務業的比重不到1%。“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發展養老服務業將是“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希望十三五期間利好的政策,讓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迎來春天。

益養老為您送上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