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脫貧摘帽 內黃縣全力“趕考”

2018年脫貧摘帽 內黃縣全力“趕考”

工人在產業扶貧基地打工 (資料圖)

□記者 任貴偉

內黃縣是我市唯一一個省定貧困縣,2018年脫貧摘帽是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脫貧摘帽,內黃縣正全力“趕考”。

今年10月以來,內黃縣依次開展了鄉村自查、縣級抽查、貧困村退出指標核查、貧困縣退出指標核查等縣級自評工作。“經過綜合分析,我們認為內黃縣已具備脫貧摘帽的條件,對今年按期脫貧摘帽充滿信心。”12月10日,內黃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全力以赴、盡銳出戰,建功扶貧第一線

內黃縣全力以赴,壓實領導責任、直接責任、具體責任、分包責任、幫扶責任、督導責任“六個責任”,成立轉移就業、產業扶貧、項目資金等14個脫貧攻堅工作專班,專班專責推進脫貧攻堅。2016年以來,該縣先後召開了16次脫貧攻堅推進會以及脫貧攻堅聯席會、現場會等一系列會議40餘次;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縣、鄉、村三級一週一例會、一週一彙報、一週一推進,督導進度,解決問題。全縣所有部門、幹部下沉扶貧一線,114個單位包村、141家企業幫村,111名第一書記、421名脫貧指導員駐村,4200名幹部包戶,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鼓勵廣大幹部投身扶貧第一線、建功扶貧第一線。該縣成立4個督導

巡察組,採取明察暗訪的方式,先後開展85輪督導檢查,通報批評548人,提醒談話31人,約談幫扶單位一把手20人次,免職1人,黨紀處分7人。

內黃縣對縣鄉幹部、脫貧責任組長、第一書記、脫貧指導員和村“兩委”幹部、幫扶責任人持續開展大規模、分層次、不間斷的教育培訓活動,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和群眾工作能力。2016年以來,縣級層面共培訓扶貧幹部29次7535人次,以能力提升促進脫貧質量提升。

內黃縣堅持抓基層、夯基礎、促提升,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圍繞脫貧攻堅、農村發展,選優配強農村“兩委”班子,狠抓軟弱渙散班子整頓,夯實農村工作基礎。該縣加強農村陣地建設,532個行政村活動場所全部達標。該縣還開展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清零”行動,9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在5萬元以上。

精準識別貧困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內黃縣定期開展精準識別“回頭看”,在普遍走訪的基礎上,對低保“五保戶”、殘疾人戶、重病戶、破房戶、無勞動力戶和脫貧戶等,逐戶逐人排查走訪,實行簽字背書,做到應進則進、應退慎退,確保零漏評、零錯退。今年通過動態調整,該縣新識別569戶1445人。

內黃縣紮實推進貧困村道路、電力、衛生室、文化廣場、安全飲水、廣播電視、信息寬帶等7項重點工程建設,貧困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縣投入扶貧資金5160萬元,持續做好“六改一增”工作,因地制宜為貧困群眾改造庭院、廚房、廁所、門窗、牆(地)面、照明,增加必要的生活用具,有效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活居住環境。針對非貧困村人居環境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及非貧困村與貧困村出現的新的不平衡,內黃縣在保證貧困村資金投入的基礎上,今年安排資金2.7億元,對非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和提升。該縣還在全縣開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按照“淨、齊、亮、美、暢”要求,堅持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同步,建立幹、管、監督工作機制,做到市場化保潔全覆蓋,實現了全縣農村人居環境脫胎換骨的變化,達到了以扶貧統攬全局、扶貧成果大家共享的目的。

2016年以來,內黃縣統籌整合涉農資金6.4億元,其中,中央、省專項扶貧資金1.6億元,市級專項資金3768萬元,縣級專項資金7235萬元,整合各類涉農資金3.7億元。內黃縣強化扶貧資金監管,健全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做到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產業扶貧亮點多,建成138個產業扶貧基地

內黃縣立足全省第一蔬菜生產大縣的產業優勢,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產品銷售平臺、科技推廣平臺、產品質量檢測平臺、規模化種植基地“三平臺一基地”建設,建成了60萬畝的蔬菜種植基地。

全縣累計建成產業扶貧基地138個,吸納1110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在全縣16個鄉鎮、54個貧困村建成3.56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帶動1149戶貧困群眾穩定受益;向71家優質企業投入到戶增收資金4645萬元,使9290戶貧困家庭穩定受益。該縣建立“443”金融扶貧模式,投放金融扶貧貸款6億元。該縣還大力實施“金融+合作社(公司)+貧困戶”等模式,累計為貧困群眾發放金融帶動資金2336.1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金融帶動全覆蓋。

六大保障行動同步實施,扶貧惠民政策全覆蓋

內黃縣堅持六路並進,紮實開展專項保障行動,使所有貧困戶能夠享受到兩項以上的扶貧政策,確保精準幫扶到人、措施落實到戶。

內黃縣實施教育保障行動。在嚴格落實九年義務教育普惠政策的基礎上,該縣出臺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3項補助政策,政府再投入1490萬元,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給予政策支持,保證了全縣貧困家庭子女順利完成學業,不因貧輟學。

內黃縣實施醫療保障行動。該縣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醫療保障補助專項資金、困難群體民政醫療救助“五道防線”,特別是通過第四道防線,使貧困群眾在“前三道防線”報銷後,剩餘需要個人支付合規部分,在縣內外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再補助90%,讓貧困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最大限度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該縣還對所有貧困群眾進行全面排查,5477名貧困群眾通過慢性病鑑定,累計報銷費用442.5萬元。

內黃縣實施住房安全保障行動。在全縣開展危房大排查活動,投入3468.3萬元,對通過鑑定、符合條件的2528戶四類重點對象進行危房改造,其中新建1389戶、修繕1139戶。該縣對排查出的1946戶非貧困戶的危房,縣財政以獎代補拿出800萬元,鼓勵群眾進行修繕或重建。

內黃縣實施就業保障行動,圍繞種植、養殖及其他實用技能,強化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通過吸納就業、介紹外出務工等方式,該縣帶動6842名貧困群眾就業,就業率達99.5%。該縣還開發4800多個公益崗位,增加貧困戶和其他群眾的工資收入。

內黃縣實施助殘保障行動,全面落實殘疾人政策,對殘疾人逐戶逐人上門鑑定,對符合條件的21755人全部辦證,殘疾人持證率達46.7%,高於全省11.7個百分點。該縣還安排資金243.7萬元,對700戶困難殘疾家庭實施無障礙化改造,確保困難殘疾人生活有保障。

內黃縣實施兜底保障行動,推進農村低保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將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4197戶6715人納入低保,2192人納入特困供養,做到應保盡保。

目前,按照省裡確定的貧困縣退出工作要求和時間節點,內黃縣貧困縣退出進入市級實地評估檢查階段。“內黃縣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打好、打贏這場攻堅戰,我們將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抓好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實,確保順利脫貧、精彩摘帽。”內黃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