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雄:未來兩年A股將是全球最好市場

《今日財富》雜誌記者 梅枚

龔方雄:未來兩年A股將是全球最好市場

11月30日,由國內知名財經雜誌《今日財富》主辦,私募投資百人論壇CPF100作為學術支持的“2018中國獨立財富管理峰會”在上海星河灣大酒店成功舉辦。峰會以“合規與轉型”為主題,第一前海金融董事長,原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中國投資銀行主席龔方雄先生對“全球宏觀經濟以及資產配置”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龔方雄認為,“中國大陸的全球資產配置行業,從前景來看絕對是朝陽產業。從數據上看,中國整個家庭財富在全球(除中國以外)其他地方進行配置的比例非常少,大概是1%”。他表示,中國除了高淨值人士有一些全球資產配置的機會以外,普通老百姓和中產階級在全球資產配置方面幾乎剛剛起步。全球資產配置可以說是財富管理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

另一方面,他補充道,目前中國境內投資者做全球資產配置的渠道有限。“中國面臨宏觀經濟調整,最近又在清理國內的資管行業,很多行業也要出清。宏觀經濟不好的情況下,人民幣也面臨著下行壓力。所以最近國家放緩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加強了外匯管制,因此對境內很多居民來說,現在全球資產配置的渠道非常有限,而且要受到宏觀政策管控的影響。”

中國境外資產配置有限、資本市場嚴重不發達

從全球資產配置情況來看,美國是一個比較大的經濟體,但美國以外的資產配置相對較低,平均來講美國家庭財富里面有10%是配置在海外的;日本家庭的境外資產配置基本上佔30%;像盧森堡這樣富有但本身國土面積很小的國家,居民的資產配置基本上都在境外,境外資產配置大概佔80%、90%;歐洲平均境外資產配置大概在30%-50%之間。

龔方雄認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情況可能很像美國,境內機會有很多,境外有少量資產配置。但中國目前境外的資產配置幾乎是零,很多普通老百姓、中產階級在境外幾乎沒有任何資產配置。只有非常高端的高淨值人士,在海外可能買了一些房產,或者是通過各種渠道稍微有一些金融類投資,這從中國整體家庭財富的比例上來講是非常少的。

“從資產類別來看,國外財富配置中不動產比如房地產的配置,在整個家庭財富里面大概只佔到20%、30%;金融類資產(股權、債權)佔比60%、70%。而中國是相反的,中國家庭財富最高的配置是在房地產,大概佔50%、60%;金融財富的配置在境內大概在30%左右,剩下的是存款”。

中國房地產價值一百多萬億(不只含住宅市場),而中國A股市值不到十萬億人民幣。前一段時間蘋果公司市值突破了一萬億美金,即七八萬億人民幣,一個蘋果公司就相當於中國股票的市值。為什麼中國的資產配置會出現扭曲,龔方雄認為主因是中國資本市場嚴重不發達。因此,他表示,跟房地產比起來,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在他看來,最近幾年金融板塊的變化和不確定性是最大的,比如資管新規下發,去槓桿等,都會影響金融行業最近幾年的盈利和增長,這也造成了國內非常便宜的金融板塊市值。

此外,中國的資本市場嚴重不發達。“中國資本市場是1990年才開始,現在才30歲不到,目光比較短淺。好多人去追求一級市場的投資,根本上不了市,到時候退不出來,沒準五到十年以後,這個產業就不存在了。二級市場有這麼多便宜的東西,大家卻不願意投;另外,資本市場主導的投資人也是散戶為主,而不是機構,這跟國外很不一樣。美國在資本市場參與者都是基金、各類機構投資人,散戶也是通過各類基金、機構去參與市場,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非常看好中國的金融機構和金融行業”,龔方雄說。

轉換融資結構是重點、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瓶頸

在龔方雄看來,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大的結構調整、經濟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同時要去槓桿。中國的槓桿主要是在企業層面加快了,地方政府的槓桿很高,企業的槓桿很高,家庭層面的槓桿還是可控的。

他進一步指出,企業層面之所以債務高,槓桿高,也是因為資本市場不發達。很多企業,不能通過直接融資來融到錢,一般是通過銀行貸款,通過借貸。銀行貸款在中國的融資規模裡面大概佔70%、80%,資本市場的A股或者是股權、債券類直接融資不到中國整體融資規模的20%,所以槓桿才這麼高。

現在轉換經濟發展的模式,最重要的也是要轉換中國的融資結構,要從間接融資為主,漸漸轉到直接融資為主,即發展資本市場。“能不能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起來,是中國經濟未來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資本市場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的一個瓶頸。”

“資本市場主要有兩個參與者,一個是企業,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融資。另外一個是投資人,投資人要積極的投入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現在存在各種各樣結構性的問題,還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類似於1920年之前美國的資本市場,但中國資本市場不會再花上百年才能走向成熟。”

在龔方雄眼中,未來的五到十年是中國資本發展的黃金期。他預判,中國的資本市場大概只需幾十年的時間,就會變得有序、有效、透明、公正、合規、合法,而且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資金來源,同時投資人在這個市場能夠投資獲利。“可能在未來一兩年,中國宏觀調控和政策監管當局的重點就是要發展資本市場,通過改革讓我們的資本市場變得更有效率。”

一兩年內A股將是全球最好市場

關於宏觀變局對資本市場的影響及如何進行資產配置,龔方雄認為宏觀趨勢的確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壓力,尤其是中美貿易談判當口,

兩國領導人之間的會談能達成什麼效果對未來一兩年的影響非常大。如果能達成協議,中國將會向全世界發出非常強烈的繼續改革開放、從市場化道路走下去的信號,這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是極大利好。

“過去一兩年,A股大概下跌了40%,美股上漲了40%。在高度全球化的情況下,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主要資本市場居然會出現80%的增長差異,很令人意外”。根據龔方雄的預測,“未來一兩年,如果貿易協定能夠達成,中國繼續延著市場化改革方向前進,A股已經差不多做底成功了。雖然經濟仍然會下行,但是資本市場會不錯。而美國因為還要繼續加息,已屬牛市末端,未來一兩年美股已經到了最大化。即使貿易談判成功,或許能給美股帶來一個短期的刺激,但其由牛市轉向熊市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他明確指出,“A股在未來一兩年是全球最好的市場;港股則在美股和A股之間,也不錯,或將成為全球發達市場裡面最好的;對美股反而要小心,因為美股估值太高了。”

最後他提醒投資者,在資產配置時要借鑑巴菲特的一句名言,

“好企業不一定有好股票”。好公司的股票可能估值已經很高了,但是一個壞公司,它的股票也許非常好,因為壞公司的股票可能估值很低,已經把所有最壞的情況考慮進去了。“不要讓所謂主流媒體或社交上各種各樣悲觀的氣氛,去阻擋你的投資和資產配置。”

“同樣的,美國的經濟現在非常好,但是不表示未來美國股市非常好。中國的經濟目前仍然在做底,但通過轉型、調控等手段,我們未來的股票市場不一定會很差。”龔方雄建議,投資者在做資產配置時,尤其全球範圍的資產配置,一定要綜合上述多方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