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12月上映的影片裡,有一部非常特殊。

拍攝時間是在

2013年,導演當初因為拍這部電影被封殺了五年。

如今,這部電影終於被允許上映,給影迷吊足了胃口。

影片剛上映,殺姐就去影院刷了,看完之後卻久久動不了筆。

《狗十三》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整個觀影過程如坐針氈,極度糟心。

每次看到讓人不適的片段,就像主角李玩喝牛奶時的反應一樣——

不住地想作嘔。

在這部電影裡,你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望子成龍的急切焦慮,還有中國專屬的人情世故。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影片的女編劇是個80後,據說故事的藍本就是她的成長經歷。

那個年代的青年流行刺青、溜冰、聽搖滾,用著文曲星學習機。

這些年代的產物可能會讓95後覺得有點陌生,但卻是80後、90後的同款青春。

故事通過拒絕狗,接受狗,丟狗,買新狗,拒絕新狗,接受新狗,新狗被送走,這樣的劇情線。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長輩們與女孩李玩的衝突不斷升級,甚至對女孩使用了暴力。

那一瞬間,女孩心裡一定是五味雜陳,疑惑、恐懼、憤怒、悲傷、絕望......

好像一個在被窩裡做美夢的人,被硬拽到冰天雪地裡。

女孩終於向現實妥協,成為了一個自己所厭的“偽善”之人。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懂事”是一個很殘酷的詞,是家長用來削掉孩子個性的斧子。

中國的家長總是不懂尊重孩子的個性,擅自決定孩子的“課外興趣”。

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了你好。

但家長們不知道,興趣、愛好、夢想這些東西就是孩子的羽翼,一點點拔掉的後果,就是讓孩子失去飛翔的能力。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小時候科學家和宇航員,曾是殺姐小夥伴們理想的大熱門。

長大一點時,這個目標就變成更現實的醫生、律師、教師……

等更大一些時,甚至連夢想都不敢有了。

每天只是忙於生計,思考怎麼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小孩子可以直言不諱,對所有虛偽的東西說不。

但現實中偽善的人往往能混得更好,善良的人只會舉步艱難。

李玩的父親為了討好上司,讓李玩敬酒,這是中國式人情社會的一個縮影。

著名地產大亨王石在《十三邀》裡接受許知遠採訪時,說他已經戒酒了。

但其實他還是挺喜歡喝酒的,只是不喜歡國內的酒桌文化,而選擇了戒酒。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酒桌文化是一個很腐朽的封建產物,也是多少年輕人噩夢。

有能力有骨氣的年輕人,當然可以拒絕陪酒。

但大多數想往上爬升的年輕人,必須在酒桌上討好別人,才能獲取利益。

我們終於長大了,學會了阿諛奉承,世故圓滑,但同時也失去了仰望星空的權力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影片的結尾是開放式的,沒有站出來控訴長輩們的惡行。

如果你跟主角沒有共鳴,那麼你是很幸運的人,你的父母都善良有愛。

如果你的童年像李玩那樣,也希望你不要憎恨父母。

他們只想保護你,給你他們所能提供的,儘管有時只有物質。

他們知道社會險惡,所以一點點鑿碎你的天真。

他們不“傷害”你,這個社會也會傷害你。

我不僅同情主角的遭遇,也被父親的苦心所感動。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他並不是不愛女兒,相反正是父親的寬容,鑄就了孩子的任性。

如果是幾年前,殺姐一定是堅定地站在“父母不懂孩子”這一方。

但成人後在社會上的摸爬滾打的經歷,讓我漸漸體諒了父母的用心。

甚至覺得李玩太過於叛逆了,這樣的變化挺諷刺的。

當初有多叛逆,現在回望過去就有多傻。

“以後這樣的事情還多著呢?”

這是影片裡年輕人總結出來的人生哲學。

這部消失5年的神作,讓我看得想吐

故事是陝西一個女孩李玩的故事,但我們和她擁有著同款的成長軌跡,共享相同的命運。

就像我們的上一代,也同樣共享那個特殊的時代。

每個時代的青年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著前進。

我們的父母年輕時,也跟我們一樣會仰望星空。

但在艱難的時代,他們要像狗一樣才能夠活下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