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石界河:先富帶後富,共奔小康路

走進通渠村,遠遠望去,只見一戶農家小院裡堆積如山,黃亮亮的天麻,紅彤彤的山茱萸,真是誘人。

“老王,你這天麻、山茱萸可真不賴,個兒大又肥,弄得還真不少,看來今年收成不錯啊!”通渠村支部書記曹明甫笑著說。王海華笑得合不攏嘴,上前拉住曹書記的手說:“這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以及扶貧小組和村委的幫助,你們給俺找有經驗的鄉親們,給俺講解,教俺經驗,還親自掏腰包幫助俺,不然哪來的好收成,好收益。”

王海華,今年55歲,家中只有他一人,由於沒有經濟來源,家裡十分困難。扶貧的春風吹來,村裡根據實際情況,2016年4月他成為了建檔立卡戶。

通渠村扶貧小組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制定脫貧計劃,村裡為他出資,發展種植天麻,山茱萸,怕他有思想包袱,請來村裡種植較好的鄉親們為他示範,指導。王海華也樂於學習,愛研究,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他種植的天麻和山茱萸喜獲大豐收,2017年收入達到9030元,光榮脫貧。

雖已脫貧,但他不甘落人後今年發展天麻100穴,種植山茱萸150棵,閒暇之時外出務工,加入農民合作社等,種種疊加,2018年收入兩萬餘元,比去年收入翻一倍。

2018年10月份,他被石界河鎮政府評為“光榮脫貧標兵”,站在臺上,他激動地說:“國家的好政策讓俺富裕起來,俺不能忘本,俺要幫助還沒脫貧的鄉親們,讓他們也奔上小康路。”

先富帶後富,正是有著這種甘為領路人,帶頭人的精神,石界河鎮的貧困戶正在奔往小康的康莊大道上奮力前行,也正因如此,石界河鎮的扶貧工作蒸蒸日上。(決策探索雜誌 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袁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