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村養老金標準提高到600元

農民養老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經濟發達地區,可以解決。比方說,我們老家,村裡老人爭先恐後地去交養老保險金,養老金交保覆蓋率己達95%以上。

如果農村養老金標準提高到600元/月,60歲以上農民願意嗎?

如果農村養老金標準提高到600元/月,60歲以上農民願意嗎?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金的問題,筆者以為,如果這筆錢是國家無條件的為農村老人發放,那麼很顯然他們肯定會願意啊!

天上掉下來的“養老金”,農民為什麼不要?為什麼不願意?

可是現實情況並非那麼令人滿意,因為我國目前農村養老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樣,全部由國家來承擔養老金的發放,而是還是主要得靠個人。

如果農村養老金標準提高到600元/月,60歲以上農民願意嗎?


農民養老金髮放不同於城市

簡單一句來說,農民要想拿到足夠多的養老金,前提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繳納了足夠多的養老金。

如果這筆錢還是得讓農民自己繳納連續15年,或者一次性繳納完畢,待60歲以後才能夠領取,那麼我覺得估計很少有人會去參與到這項社會福利政策中去。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在我國幾乎所有農村老人的養老金中的大部分都是得靠自己繳納,加上少部分的國家補貼,這樣才構成了如今我國農村養老體系的大致框架。

農村養老金主要靠自己繳納

以筆者所在的河南省為例,農村居民如果要想在60歲以後也有600塊錢左右的退休金或者養老金可以拿,必須要滿足以下條件:

要麼,連續參加了15年的農村新農保,並且繳納足額的參保費。

要麼,第一次繳納15年的參保金。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也就意味著,對於大多數農村人而言,要想在年老後也有一定的養老金拿,說白了,還是在用自己的錢養活自己。

每月600元的養老金,一天平均有20元的養老生活費,對於向來花錢“摳門”,老了掙不來錢,經濟一直不寬泛的每一個農民來說,能不願意嗎?肯定會笑得不合攏嘴。不是嗎,一到領養老金的日子,農商銀行裡全是老人們的讚譽聲。

如果農村養老金標準提高到600元/月,60歲以上農民願意嗎?


現在領取養老金的這些老人正是為國家出過義務工的人,他們修水庫建大壩,修公路改土造田,開荒種地,踴躍交納公購糧。在那掙工分分口糧,收成又不好的年代,他們是餓著肚子幹著活,一家人喝粥也要把公糧交了,這就是他們的思想境界。他們對國家是有過無法估量的貢獻的。

如果按城市老人來說,是應該退休了,也應該拿著退休金了。可他們是農民,種地收糧是他們生活和經濟的主要來源,有的老人還去打工,更多的老人還在農田裡勞作著。儘管這樣,年齡不饒人,他們的身體正在走坡路。養老的問題來了,迫切需要養老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