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全域無墳化治理的“廿三裡做法”

最近,赴義烏廿三里街道參觀考察無墳化治理工作的省內外團隊一個接一個,廿三里街道有關負責人忙得不亦樂乎。有關負責人說,廿三里的無墳化治理工作已走在全市甚至全省的前列,到該街道參觀學習的外來人員絡繹不絕,京山陵園一時成為“熱門景點”,率先完成全域無墳化的六個村莊被傳為“美談”。

今年4月2日,義烏市下發《全域無墳化治理行動方案》,拉開該市無墳化治理行動的序幕。根據行動方案,到2019年底,義烏市將在市域範圍內實現無墳化,市級、鎮街級以及符合規劃的村級公墓進行園林化改造,通過全面推行骨灰存放堂安放和節地生態安葬。敢為人先的廿三里人再次發揚“撥浪鼓”精神,走前列、創佳績,敢當無墳化治理的“急先鋒”。


義烏全域無墳化治理的“廿三里做法”


無墳化讓村莊“變美變富”

“一週時間,村裡的333穴墳墓全部移空,三天時間全部復耕。”昨天,說起村裡的無墳化治理工作,廿三里街道李宅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浜滿臉喜悅。他說,自街道下達無墳化治理任務後,該村馬上行動,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張貼移墳公告,組織全村黨員幹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最終商定全村333穴墳墓要在10月25 -31日內全部移空。

“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93歲老人陳樟海,他說農村有風俗習慣,冬至前後才能動墳,最起碼也要立冬之後才可以動土。”讓李正浜驚喜不已的是,經過耐心說服,在村裡德高望重的陳樟海老人不僅“動了心”,還第一個上山移墳。10月25日上午,李正浜發動村兩委幹部和全體黨員帶頭去移墳,哪想到路上遇見陳樟海和弟弟已捧著從祖墓裡挖出的骨頭下山來了。消息傳開,村民們紛紛上山移墳。10月31日,移墳工作結束,復耕回田工作馬上展開。“我們將把騰空的五六十畝山地,連同周邊的300多畝地一起進行改造,用來打造‘花海’景觀,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我們搬了700穴墳墓,騰出的130畝土地全改成了良田,以每畝2689元的價格發包給村裡的一個果農,租期30年,每年租金35萬元,村民們都很支持這項工作。”泉塘村黨支部書記張金潭欣喜地說,無墳化治理工作讓村裡的亂墳崗、荒山,一下子變成了花果山,不僅美麗了村莊,而且讓村裡每年都有35萬元的收入,村裡人個個喜笑顏開。

西京村位處京山陵園東面,村的東、西、北三面環山,原先山上都是墳墓,村民打開窗戶就會見到墳墓。“特別是清明、冬至和春節期間,鞭炮聲響起,村民打電話、說話聲都聽不見,噪音汙染、空氣汙染非常嚴重。”在西京村黨支部書記虞修君看來,無墳化治理工作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據悉,該村共有539人,山上的墳墓有300多穴計400餘人。移空墳墓後騰出的200多畝山地,目前均已種上果苗、樹苗,準備通過發展採摘游來壯大村集體經濟。

“我們是12月5日上午開始集中移墳的,到12月7日晚上,全村399穴墳墓全部移空。”活魚塘村黨支部書記施文秀告訴記者,該村將把移墳後整理出的4畝左右土地建一個村民運動場,其他土地全部用來綠化,打造彩色經濟林帶,搞活村集體經濟。

無墳化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據廿三里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該街道無墳化治理墳墓搬遷數已達12903穴,已經有六個村莊實現了無墳化,無墳化理工作很受群眾歡迎。目前各村移墳熱情很高,無墳化治理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力爭所有村莊均能提前完成無墳化任務。

據瞭解,廿三里街道現有本地人口4.3萬,外地人口12萬多。建於1997年10月的京山陵園陵園,建築面積超64畝,其中,土葬面積33畝,已土葬24000人,其中正常死亡7100多人,移墳16900多人,合葬5300多人;生態葬面積31畝,現有3個存放堂,其中,兩個小的每個可安放3200穴,大的一個可安放20000穴,佔地面積14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多平方米,三個存放堂可安放穴位26400多個。

“存放堂於2014年4月開始啟用,目前已安放4600多穴,其中正常死亡740多人,移墳3860多穴。今年建設的樹葬、花葬、草坪葬面積20多畝要,現已完工。按現有街道人口,可使用50年以上。” 該負責人表示,“無墳化”治理是全市統一的一項工作,有著整體的氛圍,雖然在農村開展起來難度會比城市大,但只要提前做好宣傳工作,正確引導民眾的思想觀念和牴觸情緒,讓殯葬改革深入人心,同時認真做好黨員幹部帶頭,村長、書記和企業家帶頭,在農村開展“無墳化”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矛盾都會迎刃而解。“村民們看到遷墳對他們的生產、生活有好處,對這個工作自然也就沒有意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