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項目差不差錢?

99%的投標人【關注】劍魚招標訂閱,都中標了!

劍魚招標訂閱

4000+萬條招標信息免費看

100000+條項目信息日日更

1000000+萬名投標人天天用

更有定製推送等各種功能0元享

想要掌握最新項目信息嗎?

私信回覆【中標】,劍魚菌來告訴你!

PPP項目差不差錢?

一方面,一些PPP基金資金閒置,無項目可投。日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鬍澤君報告了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支出的審計情況,指出2017年中央政府投資基金有管理不規範的問題,以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中國PPP基金)為例,截至2017年底,到位資金中有639億元(佔88.7%)未投資項目,用於購買理財產品;另一方面,PPP項目融資難問題長期存在,項目融資落地率偏低阻滯了項目推進。數據顯示,在全國範圍內,數量驚人的待上馬PPP項目中,簽約率不足30%,落地率10%左右。還有部分金融機構被指責為“摳門”、小氣,不支持政策。

PPP項目差不差錢?

沉睡的資金與因“差錢”而無法啟動的項目同時存在,原本被視為政府、企業、社會多贏的PPP項目緣何會面對這種窘境呢?

有專家曾對PPP項目融資困境進行分析——如果把提供PPP項目的機構看成餐廳,金融機構則是投資消費的顧客。他認為,“就像餐廳不好不能怪顧客摳門一樣,一個PPP項目如果食材(項目資質)、廚師(運營能力)、環境(制度保障)、服務(配套機制)和價格(成本收益)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當然就不能怪顧客(金融機構)摳門了。”

從實質上來看,部分PPP基金資金閒置背後,有著和上述PPP項目融資困境相似的邏輯:PPP項目本身的吸引力不足或不夠優質,也是“有錢無處花”的部分原因。實際上,如果強行把資金投入自身資質不優良的項目上,反而會埋下更大的風險隱患。

PPP項目差不差錢?

面對上述困境,不少老生常談的問題浮出水面——PPP政策缺少上位法,缺乏政策穩定性;地方拿出的項目往往不是優質項目,潛在回報率偏低以至於淪為“雞肋”;項目運營過程中權責不匹配,各參與主體均有自身顧慮,所謂的中介機構專業能力不足等。

在上述眾多問題當中,真正成為核心矛盾的是“項目”。

仍然借用上述“餐廳”的比喻,眾所周知,對於一家餐廳而言,“餐飲”的品質可謂核心競爭力。門庭冷落的餐廳,往往都是餐品自身質量不佳或口味不好。

PPP項目亦是如此。儘管目前仍存在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機構成熟度不足等問題需要解決,但歸根結底,“好項目”才是PPP發展的前提和根本。實際上,如果項目本身不佳,這意味著一定得有一方或者多方成為“吃虧者”。即使成功吸引來資金,下大力氣執行,也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項目流產,造成更大的浪費。

PPP項目差不差錢?

什麼是好的項目?

好項目未必是一本萬利的項目,但一定是有利可圖的項目。這種利,先是對項目參與者的正向激勵,比如官員政績考核指標的體現、企業產業鏈發展重要環節的補足、金融機構及各層次參與主體合理的投資回報等;再是對社會的正向外溢效應,比如對基礎設施和環境的優化、對生態環境的優化、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帶動等。

隨著前期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對項目的篩選、清理已經開始。2018年5月8日,財政部PPP中心公佈了各地落實PPP項目庫集中清理工作的情況。截至2018年4月23日,各地累計清理退庫項目1695個,涉及投資額1.8萬億元;上報整改項目2005個,涉及投資額3.1萬億元;退庫與整改的PPP項目投資額共計4.9萬億元。

雖然是清退,但是業界把這一舉動解讀為積極信號——搶跑入庫、擠佔補貼、追求數量、包裝“劣質項目”的時代漸漸過去,更規範、更具市場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高質量項目有望脫穎而出。

PPP項目差不差錢?

當然,強調“項目”質量並非意味著金融機構在融資難問題上毫無責任。有PPP項目負責人表示,來洽談的風投機構要麼在資金成本上談不攏,要麼仍希望政府對風險兜底。在期待拿到好的項目或好的投資回報的同時,金融機構應該明白,其本身也是項目的參與者,是利益與風險的共擔者,而非簡單的“賺取財務收益”。如果仍保持“剛兌”思路,本質上與PPP發展意圖並不相符。

與其他諸多領域的改革一樣,PPP的發展牽動著財稅體系、金融改革、營商環境建設、信用環境建設、制度保障等多層次、多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先以“好項目”為抓手,讓各層級、各主體爭當“受益者”,讓項目成為各方努力的“匯聚器”和各方智慧的“催化劑”,是改變當前“有錢無處使”困境的當務之急。

PPP項目差不差錢?

關注劍魚招標訂閱或者下載劍魚APP,獲得更多最新招標採購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