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今天,被一則流失在外一百多年的西周青銅器重回國內的報道刷了屏。

據報道,2018年12月11日,曾在英國不顧我國抗議被強行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青銅“虎鎣(ying)”近日重回祖國懷抱。11日,這件流失海外百餘年的文物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那麼這件引起刷屏的西周青銅器-“虎鎣”到底有什麼來頭?

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虎鎣


一、西周禮器,皇室收藏

這件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青銅器,眾所周知青銅器在商周時期一般都是用於祭祀的禮器。但是與一般禮器不同,在周代,“鎣”是盉的一種別稱,同樣是一種用來盛水的實用器具,類似於今天的水壺。

而目前被發現,公之於眾的“鎣”式青銅器全世界只有七件,除了本次迴歸中國的主角“虎鎣”外,只有一件“鎣”曾經現身拍賣場,其餘五件均為各大博物館收藏。

這件極為少見的“虎鎣”根據資料是被清代皇室所收藏。“虎鎣”得名於器蓋上面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被稱之為“虎鎣”。

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虎鎣


二、山河破碎,國寶難保

在清朝末年,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186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不但火燒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而且八國聯軍的士兵和軍官紛紛對園中清朝皇室收集的國寶大肆搶掠,帶不走的就破壞,這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屈辱的一幕。

這件清朝皇室收藏的“虎鎣”就因為這個原因被當時侵華英軍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Harry Lewis Evans搶回英國。哈利還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詳述了他參與洗劫圓明園獲得青銅器等珍貴文物的過程自此以後,“虎鎣”這件來自中國皇室的收藏品就在英國哈里家族中被流傳收藏。

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Harry Lewis Evans


三、不顧輿論,強行拍賣

2018年3月底,銷聲匿跡一百多年的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青銅“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引發國內外輿論關注。經過文物部門的仔細核實,確認當時在英國拍賣的這件文物就是圓明園流失的中國文物。

通過多種渠道多次聯繫英國相關拍賣機構,要求要求其遵守國際公約精神與職業道德準則,尊重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與民族情感,終止對上述文物的拍賣和宣傳活動。但是4月9日,英國坎伯雷特拍賣行明確拒絕了國家文物局的要求。並且在4月11日傍晚17點23分,“虎鎣”以41萬英鎊(約合360萬人民幣)的價格被拍出。

四、歷經艱辛,終回祖國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國內主要文物藝術品拍賣平臺等相繼發聲支持國家文物局立場,並表示如該拍賣機構執意拍賣我國流失文物,將終止與其開展的一切商業合作往來。

隨著事件的發酵,4月28日,國家文物局收到英國坎伯雷特拍賣行負責人郵件,郵件稱青銅“虎鎣”境外買家希望將文物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9月,國家文物局代表團在劉曉明大使的見證下,於中國駐英國使館成功舉辦青銅“虎鎣”捐贈接收儀式。11月23日,青銅“虎鎣”安全抵達北京。

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虎鎣”入藏儀式


12月11日,國家文物局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虎鎣”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舉行。

“虎鎣”終於回家了!

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虎鎣


知識分享:“虎鎣”小知識

器形作侈口,方唇,短束頸,寬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側有管狀流,以伏虎為造型,另一側有龍首鋬,蓋折沿,上有圓雕踞虎形裝飾,蓋與鋬上各有小環鈕,原應有連鏈,現已失。肩部飾捲曲夔紋,腹上部飾橫S形斜角雲紋,腹下部飾瓦紋,足根飾饕餮紋。

蓋內鑄銘四字:“自乍(作)(供)(鎣)。”“乍”字反書。可能是共字,與共字通常作、形較異。器自名為“鎣”,是盉的一種別稱。“共”作為器名的修飾語,尚屬首見。共是供的初文,《廣雅釋詁二》:“供,進也。”《玉篇人部》:“供,祭也。”《廣韻鍾韻》:“供,奉也。”“供鎣”明確了此器的用途,即作為祭祀時奉獻使用。因其精美獨特的造型、罕見的虎形裝飾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

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虎鎣


知識分享:文物小知識

中國是世界上流失文物數量最為龐大的國家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有100餘萬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今天被刷屏的國寶“虎鎣(ying)”到底有什麼來頭?

虎鎣

1954年,海牙國際法庭規定:每一締約國應在敵對行為終止時,向先前被佔領領土主管當局返還處於其領土內的文化財產。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迄今已有90多個國家批准加入,是目前控制文物非法流轉的最重要的國際公約。

但是這些國際法規在某些國家面前形同虛設,2002年12月9日,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又發表了《關於環球博物館的價值的聲明》,拒絕將文物藝術品歸還原屬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啊。

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