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真相:價差越拉越大了!

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真相:價差越拉越大了!

綿陽“6”字頭的房源越來越多,去年買房的是不是虧了?

“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

近期,這樣的文章標題充斥網絡媒體。許多先前的購房者於是怨聲載道,去年買虧了!

是標題黨還是報道不實?都不是。確實有樓盤降到6000多元,主要是大房企強調高週轉迅速佔領市場引起的價格戰,或者一些小樓盤的特價房,並不代表市場的主流。

當然,綿陽“6”字頭的房源確實越來越多了,除了去年的龍山景苑、萬合龍城、東湖外,還有融創九厥府、中梁御府,乃至城西永興以外,城南塘汛以外,城北青義片區,城東遊仙鎮,都是“6”字頭房源的大本營,從而拉低了綿陽主城區均價,今年底,綿陽主城區均價有望全面迴歸“7”字頭。

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真相:價差越拉越大了!

從去年同期的“9”字頭到今年前10月的“8”字頭再到“7”字頭,而且“6”字頭的房源越來越多,給人的感覺就是綿陽房價暴降2000多,去年買房的虧慘了!

乍眼一看,是這樣。

但細細一分析,並非如此。有時候,均價只是一個錯覺,並不代表真實行情。均價低了,有時候只能說是價差拉大了,高價房少了,低價房多了,從而拉低了均價。

為什麼“6”字頭的低價房越來越多?

須知,這類房源主要集中在二環沿線或二環以外。離城遠,配套設施不健全,有的還比較偏比較背,在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和全國樓市均不理想的大背景下,開發商不得不定出這樣的理性價格。須知,這類房源,即使在去年,也不可能定到7、8千,即使定了,也會重蹈安州區樓市的覆轍,賣房子出現價格上的高開低走,就非常被動。

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真相:價差越拉越大了!

同時,綿陽“300平方公里,300萬人口”的大城擴張不會停步,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房企搶佔二環乃至二環以外的地段,因此,在下一輪牛市來臨之前,綿陽“6”字頭的房源就會越來越多,就會給人綿陽房價暴跌的錯覺。其實,不在同一地段作房價前後的比較,是沒有可比性的。

那麼,“6”字頭的房源值不值得買?

一分錢一分貨。“6”字頭的房源輸在地段和配套,並沒有輸在質量上,同樣的鋼筋混凝土,僅僅是多走一段路,多花十幾二十分鐘的車程,每平米就要少花2000多元,一套房子差不多就節省了十幾二十萬!對於普通青年置業者,委實是划算。相反,用時間換空間,贏在發展空間上。比如,12年前的經開區鴻越瑞閣,當年一片荒蕪之地,如今已成為綿陽城南組團的新中心,二手房都賣8000+。

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真相:價差越拉越大了!

去年買房的是不是虧了?

儘管去年綿陽房價普遍八九千上萬,今年6000多的房源越來越多。但去年購房者仍然沒虧。為什麼呢?地段不一樣,配套不一樣。去年八九千甚至上萬的房源,今年從整體上還是沒降多少,即使有個別降得多,那也是清盤或者戶型、朝向等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城中心和一線江景甚至絕版江景那種房源,該賣15000+的,不可能賣到14000+!物以稀為貴,賣了就沒有了。所以,買房子,絕版房源,不管什麼行情下手都不會虧。即使不是絕版資源,發展成區域,環境優美的區域,儘管房價整體降了,波動也不大,早買早安生,錢放在那兒,不知不覺還是用沒了,況且,從長遠看,小跌下去,也就一二年的事,三五年後,仍然會反彈到高位。買到心儀的產品,比什麼都重要。

綿陽房價價差拉大,對樓市有什麼影響?

“說的是綿陽房價降了噠,人家都才賣6000多,你為啥要買10000多?搶人啊!”

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真相:價差越拉越大了!

“不忙哆,去年9000多,今年6000多,我還要等到明年才買,不降到5000以下我不出手!”

這就是消極影響,多數人會一葉障目,誤讀行情,誤讀綿陽樓市。如果沒有人加以全面分析,正確引導,這類人一旦等過了頭,買房的代價會更大。

目前,綿陽樓市大體行情就是在6000+——15000+,不排除極個別房源有18000左右和6000元以下,但主流房源還是以8000多到9000多唱主角。價差拉大,一是說明綿陽樓盤越來越多,選擇面也越來越大,產品線越來越豐富;二是說明綿陽城市擴張迅速,發展前景可觀。這樣的好處在於有多大的力量辦多大的事,在綿陽買房逐步從艱難走向容易,這是綿陽樓市越來越成熟的表現,也是綿陽城市越來越成熟的表現。(文/崢嶸)

綿陽房價降到6000多?真相:價差越拉越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