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臺觀光全年人數破千萬?島內觀光業者痛批臺當局粉飾太平

2018-12-12 09:57 | 海外網

近日表示,2018年赴臺觀光總人數已突破千萬人次,今年這一目標的達成比去年提前兩週,也是4年來最快突破千萬的一年。這一“成績”讓民進黨當局“沾沾自喜”。

但島內觀光業者對這一漂亮的成績單並不買賬,他們痛批民進黨當局給數據注水,意圖粉飾太平。臺灣觀光業者忠告民進黨當局,與其花心思“造數據”,不如出實招來救觀光。

數據注水收益縮水

據臺“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5年赴臺觀光客為1043萬人次,2016年達1069萬,2017年則有1073萬。算上今年的數據,臺灣已連續4年實現入境觀光客人數突破千萬人次。看起來很棒的數據,為何旅遊業者要嗤之以鼻?

“南臺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日前表示,臺當局千萬觀光客的統計方式有問題,很可能沒有細分類別,把所有入境旅客都包含進來計算。“如此計算,那麼商務考察人士、參訪團、赴臺打工者,甚至轉機的旅客都會被列入赴臺觀光遊客的行列。對於這一點,有關部門必須公佈明細說清楚。”他還表示,用數字粉飾太平,只能騙騙蔡英文,甚至會造成業者誤判形勢帶來的錯誤投資。

與數字統計口徑是否科學相比,臺灣觀光業者更關注遊客能否帶動消費、帶動產業。很顯然,2018年千萬遊客的數量,並沒有轉化成足夠多的消費來增加觀光業者的“荷包”。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臺“交通部觀光局”有官員指出,去年赴臺旅客數為1073萬人次,帶來3749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觀光收益;2015年,赴臺觀光人數首度破千萬達1043萬人次,卻創下了4589億元的觀光收益,為歷年最高。雖然今年人數比3年前多了近30萬人次,但收入一下子銳減了800多億元。可見遊客人數多了,不見得消費總量就會上升。這位官員還說,因消費力較強的大陸團客銳減,且搭乘廉價航空的揹包客愈來愈多,臺灣觀光外匯收入恐連續第三年下滑。

慘淡經營難以度日

中潭公路是連接南投日月潭到埔里的道路,前幾年旅遊業景氣時,公路邊有近百家餐廳,飯店用餐人數每年達上百萬人次,可謂遊客們的“加油站”。但現在即使到了中午吃飯時間,飯店旁停車場仍只有兩三輛汽車,從空蕩蕩的停車格就可以感受到生意蕭條。而在餐廳內,空桌率高得驚人,大廳不見人影,有業者索性關閉大燈,廚房也不再供餐,兩大籃的碗盤甚至被閒置在餐廳地面,與過往滿客的情景相比有明顯落差。

中潭公路的景象只是臺灣旅遊業蕭條的縮影。

臺南安平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盧昆福近日受訪時說,因為大陸游客赴臺南觀光旅遊的人數、團數有限,加上當地民眾消費緊縮,南部觀光旅遊業蕭條,安平商圈也受到相當大的衝擊。

“在臺灣尤其是中南部地區,旅行社一家接一家倒,目前已超過百家。原本令人稱羨的導遊成了街頭的打工族。曾經開在火車站前的飯店生意紅火,現在老闆們都把它們轉租給別人經營了。更慘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不看好旅遊業,不斷地給飯店、旅行社、民宿、遊覽車公司抽銀根,斷掉業者們的週轉資金,許多人因此瀕臨破產。”林富男痛心地表示。

期待“韓流”打敗寒流

在今年島內的“九合一”選舉中,以韓國瑜為代表的多位縣市長候選人回應民眾訴求,提出堅持“九二共識”,當選後將與大陸開展密切的經貿往來,讓“貨出得去,人進得來”,以改善當地經濟和民眾生活。

隨著韓國瑜等人的當選,相關縣市民眾開始期待地方市政新團隊帶來新氣象,振興觀光業。而高雄更是先行一步,以“韓流”對抗寒流,初步使旅遊業回暖。

據臺媒報道,高雄飯店業目前出現久違的一房難求盛況,許多酒店、賓館12月不是滿房就是僅剩最後幾間。高雄業者直言,已有多年未見此番榮景了。另外,自韓國瑜勝選後,有大陸旅行社就著手規劃高雄的旅遊線路,一些個人遊旅客也比過去更關注高雄的行程。這些因素都將在短期內刺激高雄觀光業的復甦。甚至有臺南、屏東等地的旅遊業者表示,希望能與高雄聯手,共享陸客觀光的紅利,帶動地方商機。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兩年多來,真正影響兩岸交流合作、阻撓臺灣同胞受益的是民進黨當局設置的障礙。兩岸關係的“閘門”還掌握在蔡英文手裡。臺當局只有排除這些障礙,承認體現“一箇中國”的“九二共識”,兩岸交流才能更暢通,臺灣同胞獲益也會越大。島內旅遊業的復甦同樣如此。

(原標題《赴臺觀光全年人數破千萬?島內觀光業者痛批臺當局粉飾太平》,記者 柴逸扉,編輯 閔玲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