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點買比特幣,現在就一定能發財嗎?

如果早點買比特幣,現在就一定能發財嗎?

經常聽到有人說這樣的話,“如果我早點買比特幣就好了”,“2010年的時候比特幣1塊錢一個,現在4萬一個,我買1萬塊錢,都可以賺4個億了。”

早點買比特幣就一定可以發財嗎?答案是,大概率不能!

為什麼?

因為你早點買比特幣,是要承擔風險的。

你現在看到比特幣比8年前漲了一百萬多倍,但在8年前,你無法知道8年後比特幣要漲一百萬多倍。如果你真在8年前買入比特幣,可能此刻比特幣已經歸零了,你的投資虧損了。這個可能性是原本存在的,只是沒有“走出來”而已。

在股票投資裡,有個“市場有效理論”,意思是說,在某一刻某個資產的價格這麼高,就是它值這麼多錢。這個價錢,是綜合反映了所有的收益、風險……

8年前的比特幣,一個幣幾分錢,那是它就值這麼多錢。今天的比特幣四萬塊,也是它值這麼多錢。

今天的比特幣和8年前的比特幣,本來就不是同一個比特幣,就像今天的范冰冰和10年前的范冰冰,就不是同一個范冰冰。

在8年前,知道比特幣的人很少,用比特幣的人更少,不值錢。今天,你看見比特幣長大了很值錢,但回到當時去判斷的話,它是很可能死去,隨時可能會歸零,面臨的風險太多了。可能新的競爭幣會出來取代它,也可能根本沒有人使用,它默默歸零。

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投資任何一個資產的收益風險比,都是接近的。

舉個例子,就在此刻,你投資房子、投資股票、投資比特幣,各有各的收益和風險,所以它們呈現出不同的價格。

粗略地來說,投資任何一個標的,都是“沒有”利潤的。

或許再過3年後,你說,哎呀,2018年我買比特幣就好了,比特幣又漲了100倍。但回到此刻,就在此刻,你是看不到這一點的,你只覺得比特幣都漲到4萬了,已經挺貴了,應該漲不動了。

2013年的時候,騰訊100塊一股。當時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句話,說此刻買入騰訊認購窩輪,3年賺一百倍。有個小朋友看到了我的朋友圈,還來問我,說他手裡有兩百萬,能不能買騰訊窩輪?

那個時候我很窮,我聽了他的話嚇壞了。他才20歲,窩輪可是高風險的,如果虧完了怎麼辦?我問他錢是從哪兒來的,他說是爸媽給的,讓他自己投資玩的。

我想了想告訴他,你可以拿出來少部分錢買窩輪,比如20萬、50萬,不要200萬全買了窩輪。我的小算盤是,他不要錢虧光了來找我就好。

事後看,他如果當時買了騰訊認購窩輪,確實可以賺一百倍,200萬賺2個億。2013年以後,騰訊從100塊漲到700塊;又拆股,1拆10,700塊“跌”到70塊;隨後又從70塊漲到460塊;今年跌到260塊。

有的人就說,如果早幾年買騰訊股票就好了。並非如此,買騰訊和買比特幣是一樣的,你早幾年買入並沒有利潤。

如果你2016年買入騰訊,到2017年你可以賺100%。但這樣,你的資金就被佔用一年,你資金投資一年的收益本來就可以賺100%。假如你2016年買了比特幣,到2017賺了不只100%;假如買了以太幣,賺得更多,可以賺30倍。

假如你更早買騰訊,比如2015年買騰訊,到2016年可以賺50%,到2017年可以賺200%。但你在2015年買入騰訊,並不比2016年買入騰訊更賺錢。甚至可以認為你2015年買騰訊,是“虧錢”的。

為什麼?你2015年買騰訊,資金佔用了一年,才賺了50%;如果你當年買入房子,可以賺300%。所以,你還不如2015年不要買騰訊,等到2016年買騰訊,一年賺100%比較划算。

從以上的計算可以看到,任何資產都不是買得越早越賺錢。

買得早風險大,你在“另一個平行宇宙裡”,這筆投資已經虧損,而非盈利;買得早,你的資金支付了時間成本,即使不投資這個標的,投資另一個標的,你也可以賺一樣的錢。

或許你會說,按照你的分析,任何時間買利潤都是一樣的,買不同的標的,利潤也是一樣的,那投資要如何決策?

確實,投資就是這麼難。就像此刻,你告訴我應該投資什麼?是不是想了半天也不知道。

總是回頭看,說自己當年投資什麼就好了,這是沒用的。

投資都是在此刻做出的,在此刻,你就是不知道投資什麼,因為不同的投資收益和風險看上去是一樣的,也就是都沒有利潤。

投資決策,就是在調查研究之後,選擇收益風險比最大的標的,而這種調查研究,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或許你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找到了“最好”的標的,投資賺了錢。但這個錢,本來就是你付出時間和辛苦才賺到的,不是白撿的,因此也是沒有利潤的。

簡單說,投資也是用勞動換金錢,和你上班沒有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