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物,追封吉天英碑,這些重點文物還有多少人記得?

《追封吉天英碑》當為《追封吉祥碑》

不知從何時起,你會發現,身邊有很多老物件在不斷的消失;當有機會可以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是很興奮的。

《追封吉天英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城東門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山西文物,追封吉天英碑,這些重點文物還有多少人記得?

此碑系元代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等兄弟於元至治二年(1322)所立,青石質,螭首,龜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寬0.91米,厚0.35米。碑陽篆額“大元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馮翊郡侯吉公墓碑銘”,首題“大元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馮翊郡侯吉公墓碑銘並序”,碑文楷書23行,每行54字。碑陰額篆“□□吉氏譜系之圖”,共書9行,380字,記錄了汾西吉氏族譜。

山西文物,追封吉天英碑,這些重點文物還有多少人記得?

此碑由元代大書法家翰林學士趙孟頫(1254-1322)撰文並書丹,為趙孟頫晚年的經意之作,用筆多為中鋒,圓轉遒勁,尤見其深厚的功力,是元代書法藝術的珍品。此碑篆額者為元代光祿大夫泰亨。

此碑於2004年6月10日,被授予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碑應命名為《追封吉祥碑》,因其碑文記載的不是追封吉天英,而是追封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等兄弟之父吉祥,吉祥公被追封為“馮翊郡侯”,碑文中還記載了吉祥公生平和吉祥公家族的情況。

《追封吉祥碑》碑文如下:

延祐三年(1316),天子方廣孝治,推恩群臣,鹹得寵榮。其世,乃命有司著為令“自父祖至曾祖,若存若亡,階官勳爵,視其秩而等□焉”,示臣於尊尊親親之道修矣,盛哉!於是,嘉議大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吉君天英,品在第三,宜得增封第二代。遂贈顯考鹽使府君(吉祥)“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馮翊郡侯”,蓋距府君(吉祥)之卒葬廿有五年矣!

又明年(1317),君(吉天英)之弟“承事郎中書、兵部主事”天弼(吉天弼),以其狀請於“太史翰林承旨”趙孟頫。曰:“顧有紀也,既不獲讓□,則敘而銘之。”

府君諱祥,字瑞之,其先家絳州(今山西新絳)金臺,自其高大父始徙汾西,故君(吉天英)為汾西縣人。府君(吉祥)生數歲而孤,賴其母任夫人以克有力,書冠□□□。吏“平陽(指山西平陽府,治所在臨汾,轄臨汾、汾西等縣)稅課所”,尋以晉升“知事”,由“寶成倉使、西京務使”得授“將仕佐郎濱鹽司副使”,進“將仕郎南方轉運司使”經歷;由以“承事部”為“臨水(今甘肅西北部)鐵冶提舉”,轉“廣平(今河北永年、廣平等地)鐵冶提舉”,遷“同知平定州(今河北定縣)事”。

會朝廷方講求經賦,以為鹽法久且弊,有旨起府君(吉祥),以舊官佩金符,為“濱鹽使”。居有間,轉運上其最近□□□大,即升“大使”。

元貞二年(1296),春秋六十九,以大德元年(1297)三月三日卒於家。

府君(吉祥)歷十官,近一試民社目,餘皆主錢穀,專斡榷(官營貿易)用。其幹敏廉潔所至,辦治在臨水、廣平,能究□窯冶諸弊。凡所吏,置法流於今,於“濱鹽司副使”為“經歷轉運司”,已□河領事。地利之瘠豐,民力之饒乏,研計揣度,無毫髮遺。然而本其誠心,不專用法,故役不恆時而如安輯。先時,刑徒鉗作,往往死飢。府君甫至,躬自節,觀其飲食,口得不實,所免去喝大葺呼□。

府君尤好讀書,慈良愛物,其天性然也。蓋自中世以來,用“鹽鐵酒”榷益賦縣,官論者以為“畫籠天下之利”,而不知制養並抑浮末,要卞深口仁厚之意,第令御事者鹹各盡其心,則惠施效集,有他官莫能之先者。

以餘觀府君(吉祥),則關“生有餘榮,死有餘哀”,固不益可信歟!然則,士之為善者,其可不知所自勉乎哉!

府君(吉祥)之曾大父諱祐,大父諱琚,父諱誠,皆隱德不仕。今以恩,倚府君之父(吉誠)“亞中大夫、同知山西河東道、宣慰使司事、輕車都尉”,封“馮翊郡侯”;母任氏,馮翊郡夫人。

府君(吉祥)先配李氏,追封“馮翊郡夫人”,先卒於三十八年(1284);今配於氏,亦封“馮翊郡夫人”。子男七人:長曰天詐;次即“廉訪使”(吉天英),今以“中奉大夫”為“淮東道宣慰使”,有能廉明;曰天益,奉議大夫、延安路綏德知州,公勤明敏;曰天禧,稻田鷹房民匠副長官;曰天弼,主事君也,由中書左司掾選授,挺苛雋;曰天允,國子生;曰天興,早故世。女適“奉訓大夫、冀寧路總管府推官”姚文偉。孫男十人:曰亨、曰魯、曰樸、曰延壽、曰拴住、曰長安、曰赦、曰換住、曰家和、曰□□。長男天詐,平昔和不失同,儉而中禮孑省,授承事郎、寶坻縣君。

其葬所居縣東一里,李夫人同。墓銘曰:“未堂而覉,啟天自躬。不操其贏,以雋於功。維卒不有,厥聲□鴻。高王坎中,曰茲公宮。”

至治二年(1322)四月□日

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為文並書丹

光祿大夫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行太子詹事泰亨篆額

淮東道宣慰使吉天英、綏德州知州吉天益、兵部主事吉天弼等立石

石匠從□□和□□等刊

(吉家林據《山右石刻叢編》點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