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在新中國美術發展的歷程中,張憑先生是一位在中國山水畫創作和教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藝術名家。從1960年代開始,他就以辛勤的勞作和不懈的探索致力於山水畫的研究與創作,在山水畫藝術上堅持弘揚傳統,深入生活,承繼正典,開拓創新,以大量的優秀作品展現出山水畫藝術新的時代精神和他獨特的藝術風格,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同時長期從事山水畫教學,培養了許多優秀藝術人才。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百花山 68釐米×120釐米 1959年

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傳統深厚。張憑先生從年輕時代開始,就樹立起傳承與創新的學術理想,他注重研究山水畫從古典到現代的名家風格,以真誠篤實的態度為學藝之道;他得李可染先生的親授,在藝術方向和學術方法上成為“李家山水”的重要傳人;他堅持走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山川氣象,發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讚美之情,也貫注用新的筆墨語言創造新山水藝術的信念;他一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視藝術為身家生命,將全部情感注入筆端,是李可染“苦學派”精神的重要代表;他在筆情墨意中透溢出高遠理想、剛毅性格和深厚功力,使山水畫藝術呈現出嶄新的文化屬性和視覺形態。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山河詠組畫·車越重山 33釐米×44釐米 60年代

張憑先生始終堅守傳統、寫生、創造“三位一體”的原則,在山水畫的觀念和理法上遵循正脈。他的寫生之旅遍及各地,感受和捕捉山水的自然狀貌,注重表現自然山水中的人文意涵與生活情境,畫出了有景、有情、有地域特色、有現實生活內容的寫生作品,為山水畫藝術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他深得李可染先生的筆墨精髓,以筆為骨,以墨為軀,以剛勁雄強的筆線構築山水筋骨,以渾厚滋潤的墨色鋪染山川氣息,畫出了大自然蓬勃蔥鬱的生命氣息,塑造出不同的山水意境,也凸顯出筆墨語言的魅力。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78釐米×120釐米 1964年

張憑先生一生致力於將山水畫傳統向現代形態推進,他在傳統上的“進”與“出”,蘊含了高遠的藝術理想,那就是要通過山水作品“為祖國山河立傳”,表現時代的主題,彰顯時代的精神。在《忽報人間曾伏虎》等作品中,他以非凡的膽略將中國畫形式與重要的主題內涵結合起來,為新中國山水畫創造了經典。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他更加註重現代形式探索,強化形式的構成,探索新的墨彩技法,把山水畫的視覺表現力推向了新的高度。他筆下的三峽、太行、黃河等精品力作,氣勢恢宏,筆墨深厚,意涵深遠,歌詠了中華大地的壯美山河,更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象徵性山水”和“主題性山水”創作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忽報人間曾伏虎 165釐米×98釐米 1964年

本次展覽舉辦之際,張憑先生的夫人吳瑛洲老師攜子女向學院捐贈張憑先生的一批代表作品,此舉充分體現了張憑先生和親屬對中國畫藝術發展與學院事業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我們永遠懷念張憑先生。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範迪安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愛晚亭 69釐米×45.5釐米 1978年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夔峽 55.5釐米×42釐米 1978年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巴山夜雨 70釐米×46.5釐米 1991年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太行銀河 131釐米×69釐米 1977年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冬夜 45.5釐米×44.5釐米 1964年

李氏山水的傳人:張憑先生

龍羊峽之夜 96釐米×92釐米 1986年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