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雒樹剛: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12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京出席“2018旅遊集團發展論壇”,就新時期如何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發表主題演講。

「重点关注」雒树刚: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十年來,中國旅遊研究院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走“理論來源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有中國特色旅遊智庫建設道路,在服務政府決策和促進旅遊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十年來,中國旅遊研究院、中國旅遊協會和各位企業家共同努力,把論壇辦成了全系統和全行業關注的年度盛會,對推動旅遊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和積極的促進作用。本屆論壇以“社會責任:文旅融合時代的擔當與作為”為主題,相信也會取得豐碩成果。

一、堅持產業報國的理想,始終與國家旅遊發展戰略相向而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對旅遊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遊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鑑的重要渠道,是發展經濟、增進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旅遊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總書記強調,旅遊集物質消費與精神享受於一體,旅遊與文化密不可分。旅遊是修身養性之道,中華民族自古就把旅遊和讀書結合在一起,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遊業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於我們理解旅遊業、做好旅遊工作、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旅遊已成為新時期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內容。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為整個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活力。旅遊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領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旅遊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實踐者。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旅遊業在扶貧、就業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在農家樂、民宿、景區、歷史文化街區、美麗鄉村建設、在線旅遊平臺建設與發展,旅遊業有效帶動了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從旅遊資源大國發展為旅遊大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共接待入境旅遊者1.39億人次,國內旅遊者50億人次,全國旅遊總收入5.4萬億元。全國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8000萬人,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達10.28%。在此進程中,旅遊集團為代表的市場主體扮演了關鍵角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不同所有制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久前在東北和廣東考察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關心支持愛護民營企業。我們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保護民營經濟。”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為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和企業家的作用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旅遊企業類型多,規模大,增長快,是旅遊大國走向旅遊強國的堅強支撐。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2.79萬家,旅遊景區3萬餘家,旅遊集團20強交易總額達到1.53萬億元。我們相信,隨著研學旅行、科技旅遊、休閒旅遊、養老旅遊、定製旅遊等新需求的興起,旅遊產業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隨著政府在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領域投入的加大,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旅遊交通設施逐漸完善,旅遊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旅遊業的創新發展,前所未有地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繫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旅遊企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二、堅持發展為民的情懷,始終把遊客滿意度和品質獲得感放在首位

黨的十九大明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廣大遊客對旅遊的追求基本上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消費大眾化的轉變,正在實現從“有”到“優”的需求品質化跨越。文化和旅遊系統圍繞人民群眾的旅遊消費需求,著力擴大優質旅遊產品供給,提升旅遊服務水平,旅遊綜合效益和市場滿意度明顯提升。與此同時,伴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節假日及高峰期出行難、停車難、入園難、賞景難、如廁難等問題依然突出。強迫購物、欺詐消費、酒店和餐飲衛生不達標、服務不規範、遊客不滿意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些問題不解決,遊客滿意度不高,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廣大旅遊企業要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於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融入國家戰略,在新時期做出新貢獻。旅遊集團要率先落實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用好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和社會投資等新動能,進一步鞏固旅遊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自覺擔負國家文化軟實力、國際旅遊競爭力提升的歷史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旅遊企業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把旅遊行業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和提升文化自信、傳播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

旅遊行業貫徹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就是要遵循“遊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旅遊業核心價值觀,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和旅遊獲得感。要守法經營,誠信為本,針對已經反映出來的服務質量問題,尤其是在線旅遊企業訂單不實、酒店衛生屢遭詬病、“黑導遊”屢禁不止、境外旅遊安全問題增多等廣大遊客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要拿出切實的舉措,既要治標,也要治本,不斷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三、堅持創新為要,持續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和產業發展質量

廣大旅遊企業要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導向,以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和人才為支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穩步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要用文化提升旅遊項目和旅遊產業的品質內涵,用旅遊傳播文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企業30強和旅遊集團20強要多溝通,多交流,探討並務實推進項目投資和市場經營等領域的具體合作。

廣大旅遊企業要用好大眾旅遊需求增量,進一步激活數量巨大、類型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存量。既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也要面向當代、面向大眾,發展和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旅遊行業在努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還要積極創造具有國際視野和中國風格的當代文化。充分利用我國地理空間廣闊、文化豐富多彩的優勢,增加彈性供給,開發多樣化的冰雪旅遊、避暑旅遊、夜間旅遊、研學旅遊、民俗文化旅遊等新產品。

產品要研發,品牌要培育,業態要創新,都離不開科技的力量。現代旅遊市場規模大、發展速度快,但是總體上看,旅遊產業的現代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要充分發揮科技、教育等在旅遊業改革創新中的作用,特別是要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新手段,在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推動智慧旅遊向縱深發展。

四、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社區參與和一線員工作為企業成長的第一動力

廣大旅遊企業要自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當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盡銳出戰”。旅遊集團是行業佼佼者,在旅遊扶貧工作中具有獨特優勢,要本著“文旅融合、扶貧扶志”的原則,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觀念滯後、資金匱乏、人才短缺和市場開發不足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把文明旅遊、紅色旅遊、人才培養、應急救援、綠色低碳、公益慈善、社區參與、國際交流等社會責任工作納入企業戰略層面,引領行業發展和社會進步。

可持續旅遊發展要求在保護生態環境和遊客權益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社區居民的發展權利。遊客有體驗和消費的權利,社區居民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離開了社會參與和居民發展,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是不可能持續發展下去的。如何通過旅遊投資促進鄉村振興和城市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就業質量和生活水準,是政府和企業共同關注的現實課題。企業要與國家戰略相向而行,積極通過鄉村民宿、旅遊小鎮、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務實有效地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要發揮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重要作用,更要緊緊依靠廣大職工。旅遊企業是由人組成的,旅遊服務是人決定的。旅行社的計劃調度、導遊,景區和博物館的講解員,酒店和餐飲的服務員、保潔員,旅遊汽車駕駛員,旅遊購物場所的服務員,在線旅遊企業的研發工程師、產品策劃師、定製旅遊師和客服人員等,他們工作在最平凡的崗位上,領著普通工薪階層的報酬,但他們是直接向遊客提供服務,也是旅遊服務質量的最終呈現者。如何從思想引導、情感歸屬、報酬提升和個人成長、事業發展等方面關心員工、依靠員工,特別是讓每一位旅遊從業人員都能夠有職業尊嚴,是辦好新時代旅遊企業的關鍵要素。

五、堅持黨對旅遊業的領導,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自覺肩負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時代使命

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文化和旅遊系統的關心關懷。文化和旅遊部組建以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明確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在文化、旅遊領域對外和對港澳臺工作中,持續凸顯融合發展的主題。在擴大優質旅遊產品供給、提倡文明旅遊和安全旅遊、加強旅遊市場秩序治理等方面也是緊緊圍繞融合發展的主題,穩步推進旅遊行業的規範建設和創新發展。

各地文化建設和旅遊融合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路徑逐漸清晰。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人數38.07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4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12%。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億人次,同比增長5.8%。這說明旅遊市場的基礎更加穩固。國慶假期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90%以上的遊客參加了文化活動,37.8%的遊客在文化體驗上的停留時間為2天以上。這表明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開啟了文化建設和旅遊惠民新篇章。

當前,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注重圍繞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這一重要工作,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推進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要進一步加強黨對旅遊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 把黨的建設融入旅遊行業發展,為旅遊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要堅守意識形態和安全生產兩條底線。加大正面引導,加強陣地管理,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加強安全旅遊提示警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把安全保障作為旅遊活動的一項硬性要求。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效能、增強文化產業活力、優化旅遊業發展環境。要制定好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政策、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促進文化產業相關門類和旅遊產業及新型業態發展,完善文化和旅遊市場經營場所、設施、服務、產品等標準並監督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