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日本盼更多外國勞力,新規下可能拿“永居”

作為全世界人口老齡化和負增長最嚴重的國家,長期受到勞動力缺乏之苦的日本近日正式通過了一項重大決定:將打開國門,歡迎更多外國勞力。

上週末,在經過一天激烈的辯論後,日本國會在11月8日凌晨通過了一項旨在增加引進外國勞力的新法案。根據新法案,從明年4月開始,日本政府將在5年內引進超過34萬名外國勞力,並將首次向外國體力勞動者提供最長達十年的簽證,符合條件的外國勞力甚至還可以攜帶家人赴日工作。

這不僅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出臺允許企業僱傭外國藍領工人的法律,同時也被外界視作該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重大“移民”政策調整。日本,這個素來以嚴格限制移民著稱的國家開始“不情願”地朝著另一個方向前進。

“安倍政府在如此短時間內走出這麼大一步,是日本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從表面上看是為了回應日本經濟發展受到的制約,不過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一大膽舉措為日本移民社會打開了一扇門,此後會對日本帶來怎樣的深層影響,才是更大的挑戰。”長期關注外國勞力問題的旅日經濟評論家莫邦富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道。

新規下勞力可能拿“永居”

8日,日本國會參議院在反對黨的激烈抗議聲中,通過了旨在增加引進外勞的《出入境管理和難民認定法》修正法案。而就在此前不久,“11名中國人涉嫌不法滯留被日本警方逮捕,另有40餘人失蹤”的消息,也讓在日外國勞力這一群體再次走進人們的視線。

據《日本時報》10日的報道,此次安倍政府通過的新法擬在未來5年內從發展中國家引進至少34萬名外國勞力,以彌補日本的勞動力缺口。

日本法務部長山下貴司8日在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將在明年4月新法實施以前,儘可能豐富其內容,做好一切準備。”

作為一個在移民問題上非常保守的國家,日本長期以來只對一些如醫療、學術等知識密集型專門領域工作的外國人頒發工作簽證。雖然在許多產業領域勞動力短缺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但日本政府長期以來一直禁止引進單純從事體力勞動的外國勞力,取而代之採用“學生簽證”以及“技能實習生”簽證作為“遮掩”,允許外籍人士進入日本從事相關工作。這些做法經常被批評為幫助勞動力短缺的日本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後門措施”。

據日本政府統計,目前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有128萬人之多,其中真正領到工作簽證的僅20萬人,絕大部分是以“實習生”、“留學生”的名義居留打工。而由於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外國勞力遭到僱主虐待等事件頻發。僅在2015年到2017年,就有至少69名外國勞力非正常死亡。

而新法實施後,工作簽證的範圍將首次擴大到日本急需人手的農業、建築、護理以及飲食行業等14個勞動力密集型領域。其中,情況最迫切的護理業擬在未來5年內引進6萬人,其次是餐飲業和建築業,各擬引進5.3萬人和4萬人。

據此前日本媒體披露,安倍政府最初提出的目標是引進50萬外國勞力,然而由於朝野的反對聲,才調低了引進人數。

莫邦富認為,此次安倍通過新法,背後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產業界缺乏勞動力的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地步。“日本產業界對這個問題看得最清楚,對日本政府不斷施加壓力,甚至已經到了要搶勞力名額的地步。”莫邦富說。

對於此次將引進的首批外國勞力,日本政府將按照其技能程度簽發一般工人的“特定技能1號”以及發給熟練工人的“特定技能2號”兩種居留準證:前者要掌握指定的技術,並通過基本日語測驗,簽證有效期最長五年,不能帶家屬;第二種簽證針對有較高技術的外國勞力,如果已經獲得“特定技能1號”簽證的勞力能通過更高級的測驗,掌握更加熟練的技能,就能取得“特定技能2號”簽證,且每1到3年就能更新一次,理論上更新次數沒有限制,有可能成為事實上的永久居留資格,而這種簽證的持有者也可以攜家帶眷到日本。

對於此次新法的推出,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幹事長福山哲郎就批評指出,新法的審議過於倉促。安倍政府並未多做說明就倉促修法,許多隱患問題並未得到進一步討論,勢必為未來埋下禍根。

“新制度之下,允許外國勞力長期居留(實際上的移民)的‘特定技能2號’簽證是很難獲得的。你要必須經過實習生5年(或考上資格考試),再以‘特定技能1號’簽證工作5年,才有可能獲得‘特定技能2號’。而且日本政府目前還沒有公佈‘特定技能2號’的細節,或許他們根本不準備公佈。”長期關注實習生和外國勞力制度的日本獨立媒體人安田峰俊告訴澎湃新聞。

共同社報道也指出,新法雖然通過,但對於許多細則外界仍不清楚,例如新法雖提及在14個行業工種開放外國勞力,但對於具體包括哪些領域與各自具體的人數上限等問題,日本政府稱要等到年底前才會對外公佈。

日本為何迫切需要外國勞力?

此次新法通過之前,日本NHK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贊成更改法律、擴大引進外勞的日本人有27%,30%的人不贊同,36%未表態。

反對者的理由是引進過多的外勞會破壞日本的社會秩序。儘管如此,這一數據分佈較幾年前壓倒性反對外國勞力的態度已有了很大的變化。

日本媒體指出,目前日本的勞動人口銳減已對國家經濟發展構成威脅。日本目前15歲到64歲的人口有6600萬人,而到了2040年,這一數字將減少約1500萬。

在今年六月中旬提出新經濟政策大綱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改此前謹慎的態度,在議會大力呼籲議會盡快批准新法案。“勞動力短缺變得越來越嚴重,對各地區的中小企業尤其如此,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框架,來接納各種具有一定技能水平、能夠直接工作的外國勞力。”安倍如是說道。

而自民黨外國勞力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木村義雄(Yoshio Kimura)則更加激進地表示,即便引進50萬外國勞力也遠遠不夠。兩年前,該委員會呼籲日本接受超過90萬外國勞力,而此次通過的新法正是基於木村所領導的委員會於2016年5月提交的一份相關報告所制定的。

“50萬是根本不夠的,那些不瞭解(日本經濟)現實的人士制定了這個數字。”木村在早些時候接受《日本時報》採訪時表示,“在未來的一個世紀中,日本的人口將會銳減至4000萬(目前為1.26億)。我們絕對需要外國工人。我們需要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幫扶的年輕人。”

近年來,日本越來越嚴重的勞動力短缺讓此前一些反對引進外國勞力的日本政治人士逐漸改變了論調。木村說,他相信支持委員會提案的立法委員現在已經成為自民黨內部的“多數派”,因為他們目睹了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困擾了眾多日本公司。“那些反對的成員他們用直覺說話,不看現實。”木村強調。

在新法通過後,日本商業聯合會主席中西宏明(Hiroaki Nakanish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歡迎一個認真處理社會生活和工業基礎所面臨的嚴峻問題的立法,因為(日本)面臨嚴重的人口下降。” 在日本企業中,有高達八成歡迎新法案。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到2025年,日本建築行業將面臨78萬至93萬人力缺口。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到來之前,對建築工人的需求還在增加;農業將面臨4.6萬至10.3萬人力缺口;而隨著老齡化問題,老年護理需求持續增加,到2025年該行業需增加至少55萬人。截至2017年10月,目前日本的外國勞力中,以中國人最多,為37萬,佔外勞總人數的29%。

“沒有外國勞力,日本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大城市的餐飲業都要關門。”長期生活在日本的莫邦富說道。

為了緩解勞動力缺乏的問題,日本政府早在自上世紀80年代初就推出了一項稱作“研修生”(後改為技能實習生)的外國勞力引進制度。然而這一制度多年來飽受各界批評——技能實習生在日本不允許更換工作,在完成合同後(通常是1-2年)必須離開日本。

“如果這些勞力能夠延長簽證時間,我們將擁有更多經驗豐富的工人。這絕對是有幫助的。”一名地方官員對《日本時報》說。

接受外國勞力面臨挑戰

不過對於海外勞力引入計劃,日本國內一直存在不小的反對聲音。

一方面,隨著該國人口的減少,地方政府認識到接納更多外國工人對於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運作的重要性。然而另一方面,日本社會也擔心隨著外來勞力的到來,會對獨特的日本國家文化造成衝擊,引起本國居民和外國人之間的社會摩擦,並對治安和居住環境帶來影響。

“以最基本的語言溝通為例,將來來自全世界各國的外國勞力在融入日本社會的過程中會不會發生衝突 ?甚至於文化、宗教、生活方式上的新問題?”莫邦富說。

已有數據表明這樣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對於一些工種例如護理行業,儘管日本政府近年來已採取措施放寬對外籍工人的規定,但語言技能仍然是外國勞力的一個主要障礙。截至今年6月,在獲得護理人員認證後,只有177名外國人在日本的護理行業工作。

然而日本政府已表示,預計2019年將在護理部門接受5000名外籍工人,並在五年內接受6萬名外籍工人——如何確保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外國勞力融入,已成為日本政府與社會迫在眉睫的挑戰。

日本媒體指出,如何避免重犯“技能實習生制度”的問題是新法面臨的更為重要的挑戰。

“在此次新法推出後,舊的技能實習生制度沒有被取消,所以實習生制度之下的勞力維權問題也仍然存在,沒有被解決。”安田峰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新的制度有可能會給舊的技能實習生計劃提供重新開始的契機。”

早在1998年就曾參與幫助面臨惡劣工作條件的在日勞力的莫邦富對此十分擔憂,“這樣的情況,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

(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