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宗其香

中國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

既是大師的學生

又是大師的老師

師承

徐悲鴻、黃君璧

學生

周思聰、張仁芝、楊之光、王乃壯、孫其峰、賈又福等

藝術成就

他是新中國中國畫改革的四大旗手(李可染、李斛、蔣兆和、宗其香)之一

宗其香(1917--1999),江蘇南京人。幼家貧,自學美術。1937年當徒工時,《山水》即入選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展。1939年考入中央大學藝術系,1944年畢業,被徐悲鴻聘為中國美術學院助理研究員。歷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講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國畫系山水科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人物、山水畫,尤長夜景。代表作品有《藝君像》《灕江夜》《寺前小集》等。有《宗其香畫集》問世。

提起宗其香,早在四十年代初他的名氣已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他最初成名於南京,後成就於重慶與北京,是最早用西方繪畫改造中國山水畫而獲得成功的畫家,與蔣兆和、李可染、李斛是新中國美術改革派四大家之一。1942年在重慶舉辦了“重慶夜景”山水畫展,獨創了中國的夜景山水畫,打破了傳統中國畫不能表現光感的限制,徐悲鴻親自主持了畫展開幕式,並著文說道:“宗其香用貴州土紙,用中國畫筆墨作重慶夜景燈光明滅,樓閣參差,山勢崎嶇與街頭雜景,皆出以極簡單之筆墨。昔之言筆墨者,多言之無物,今泉君之筆墨管含無數物象光景,突破古人的表現方法,此為中國畫的一大創舉,應大書特書者也!”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藝君像》 紙本設色 93.3x63cm 1985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山城之夜》紙本設色 34.2x52.7cm 1948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古榕伴清流》 紙本設色 131x432cm 1993年作

少年成名

宗其香五歲學畫,在父親的指導下研習臨摹宋元四大家的山水畫。經過十年的學習,於1933年繪製傳統山水作品入選南京全國美展,展覽結束後就被吸收為中華全國美術會會員。第二年他又以自己創作的《雙魚》和《白孔雀》入選了加拿大溫哥華為紀念開埠而舉辦的中國畫展,兩幅作品售出,得到兩百銀元報酬,悉數捐給東北賑災。1937年他的山水畫再次入選民國政府教育部第二屆全國美展,作品在展覽中獲獎,在會場上被民國政府主席林森選購。次日南京《民生報》就此事發表了頭條新聞,全國美術界一時為之轟動。宗其香從此成為了南京的少年才子,名字被收入1935年滬版的《中國名人大辭典》。1937年 宗其香從南京逃亡到武漢,為報效祖國參加抗戰,考入民國政府“戰時幹部訓練團(黃埔十五期)”,畢業後留校任職。1939年7月步行至重慶考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黃君壁,從此開始了中西美術改革的道路。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1943年,徐悲鴻先生從南洋回國與中央大學藝術系師生合影

第一排右起第四人為徐悲鴻 第四排右起第三人為宗其香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重慶被日軍炸後》 水彩畫 25x31.8cm 1939年作

1942年宗其香作品《風雨同舟》入選民國政府第三屆全國美展並獲獎。李元元先生在回憶父親李逸生文章“同盟國畫展雜憶”中寫道:“1942年春,反法西斯同盟美術義展在重慶成立籌備委員會,李逸生任籌備會管理組組長,徐悲鴻、張道藩(政府文化部長)、黃君壁等任主任委員,這個展覽在重慶展出了一個多月,好評如潮,當時在會場中最受美術界人士喜歡的就是宗其香的作品《風雨同舟》。畫面畫的是一艘帆船遇到大風浪,象徵國共合作,共赴國難,在展覽會上徐悲鴻大加讚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幅作品獲獎後,展出結束又同其它的獲獎作品一起又運到英、美、俄等國展出,各國的著名畫家都有作品參加,作品中在國外義賣,所得款項全部給國內抗戰。”

1941年至抗戰勝利四年間,民國政府教育部連續四屆表彰美術類最高創作獎,宗其香連獲二次獎勵,政府拔出專款鼓勵他們創作,當時獲得此殊榮的還有“陳樹人、黃君壁、吳作人、常書鴻等名畫家”,1944年畢業後任中國美術學院研究員。1946年隨徐悲鴻北上,二十九歲的宗其香任北平藝專講師,已是悲鴻先生身邊最得意的弟子,與蔣兆和、葉淺予齊名於京華。北平藝專開課的第一天,徐悲鴻就任命宗其香任國畫科畢業班導師,宗其香上課的第一天就帶上學生到城郊寫生,打破北平舊的教學體系,當時畢業班的學生就有後來成為天津美院院長的孫其峰先生。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母與子》 紙本設色 75.3x55.2cm 1942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我的課桌》 紙本設色 44.2x34.5cm 1944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嘉陵江縴夫》 紙本設色 1944年作

師法造化

宗其香師承徐悲鴻,師法造化,注重寫生和素描,善於借鑑西畫的表現手法。他曾畫了一幅《重慶夜景》水彩畫寄給徐悲鴻。老師回信鼓勵他,大意是:“中國畫的夜景只有一個符號,無實際光感,如《桃李園夜宴圖》,你是否能用中國畫筆墨畫出夜色的實際光感來”。他受到老師的啟發和指示,便每晚徘徊在嘉陵江畔,仔細琢磨夜色中的黑白關係,並做簡單的速寫,然後反覆實踐,終於畫出了中國水墨夜景,反映出有實際光感的畫作,並在重慶舉辦夜景專題畫展,成為轟動一時的創舉。畫展於1948年初夏在北京舉辦,作品在幾天內被全部訂購,有些作品被多次重訂。由此,很多人稱他為夜景畫家。在畫夜景時,他吸收了很多水彩畫元素。如水彩畫中的高光,必須是預先留出,不能忘了留,之後用白粉去點,用了白粉不會是亮,反而看上去是髒。所以,他在畫夜景時,也是先多留些白,以後把不必要的燈光或遠處的燈光慢慢染得淡或完全消失。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重慶夜景》紙本設色 39x28cm 1944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重慶夜景》之二 紙本設色 41x26cm 1946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夜渡》紙本設色 24x27cm 1947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黃浦江夜景》紙本設色 29.1x47.5cm 1956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山城之夜》 紙本水墨 48.4x71.2cm 1944年作

1953年宗其香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復員回到北京後,徐悲鴻老師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專門成立了水彩畫教研室。宗其香任水彩畫教研室主任,其他老師有:蕭淑芳、李可染、張自疑、龐濤等人。教授全院各系水彩畫,當時水彩是油畫系、版畫系的必修課。這一階段宗其香主要研究水彩畫的技巧,他把中國畫的技法融入水彩畫中。在課堂上首先他指出水彩畫紙上用的水分並不多,但很多同學畫一張水彩要用很多水,水都被洗筆浪費掉了,要學會用多少水,筆上就蘸多少水。第二,西洋畫水彩,要從背景畫起,一層層往前畫。但一個人開始作畫時,是精力最充沛的時候,也是對所畫對象最敏感的時候,所以要從主體畫起,背景放到後面畫,它是次要部分,這兩點都是中國畫元素。

1955年,有一位前蘇聯水彩畫家——克里馬申,訪問中國講解水彩畫技法。(那時畫水彩流行用一種波蘭卡片紙,一面非常光滑、不吸水,另一面非常粗糙並吸水),克里馬申先生用光面畫,讓水分流動到適當的位置後等它幹,以表現水分在水彩畫中的重要性。此時宗其香也正在課堂上教授人物水彩,模特是一個小學生。他先調好西洋紅,然後把筆涮乾淨,用筆蘸上顏色,使筆根淺而筆尖濃,再在筆尖上蘸一點硃紅,硃紅很快與洋紅自然結合,在小孩臉上一筆畫下來,從顏色到體面關係都表現出來了。而他用的是波蘭卡片紙的粗糙面,這是在課堂上學生面前當堂演示的一幕。克里馬申先生看後感嘆道:“中國人使用毛筆的熟練程度我們是不能比的!”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小女孩頭像》 水彩畫 30 X 23.5 cm 1955年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帶皮帽的老人頭像》 水彩畫 20.5 X 28 cm 1955年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七蘭像》 水彩畫 24.2 X 18.5cm 1958年作

在“文革”結束後,他把印象派對色與發光體的表現方法運用到水彩畫中。不論是透明色還是不透明色都不會發光,但太陽是發光體。要用不發光的顏色去表現發光體,只能用對比色。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用對比色把太陽這個發光體表現得真能發光一般。宗其香在畫《頤和園諧趣園》時,把受光的瓦和水中的浮萍、遠處的竹林,都能表現得淋漓盡致,好像強光照在上面,使人覺得晃眼。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頤和園諧趣園》 水彩畫 13x17.6cm 1977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頤和園後湖》水彩畫 12.9x17.6cm 1977年作

繼往開來

宗其香在中國美術上取得的成就,二十世紀美術史中:中國畫、水彩畫、油畫史中宗其香的藝術成就一目瞭然,是繼他的老師徐悲鴻之後又一位藝術全才,就象宗其香眾多山水科畢業的弟子所說的:“五六十年代宗先生影響著中國整個畫壇,是全國美術院校師生所崇敬的名師。”

五十年代中期,在中國畫的改革中,中央美院把國畫系改為彩墨畫系,宗其香與李斛兩位是中國彩墨畫代表人物,他們在這改革大潮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是當之無愧的主將,當時美術界人士把中國彩墨畫稱之為宗其香式的彩墨寫生畫。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頤和園秋色》 水彩畫 32x43.1cm 1954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重慶港之夜》紙本設色 20.5x30.2cm 1955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獅子灘瀑布》 紙本設色 30.2x42.2cm 1955年作

宗其香是徐悲鴻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中國美術改革潮流中最具代表的畫家,他貫徹徐悲鴻的教育思想,深入生活,熱愛自然,走遍祖國大地幾十萬裡,畫了數以萬計的寫生,是中國深入生活長期寫生為數不多的幾個畫家之一,在山水畫領域中他與李可染髮展和豐富了徐派體系,不愧為徐悲鴻的高足。

1955年全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美展分為國畫、西畫二大展覽,宗其香的國畫人物《突破碾莊》獲得優秀創作獎。同時展出的二屆全國美展西畫展上,宗其香、李斛在新中國第一屆水彩畫大展上獲獎作品《搶修大同橋》和《長江大橋鑽探工程》被中國美協特別選送上全國第二屆美展西畫展上,也同時在展覽中獲獎。

1956年宗其香遠赴雲南、貴州、四川寫生數月,行程萬里創作了長江三峽、西雙版納組畫、巧渡金沙江等名作。中國美協,中央美院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宗其香、李斛、蕭淑芳彩墨寫生畫展,展覽轟動一時,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有影響的畫展之一,展覽結束後中國美協又組織在全國各省巡迴展出達一年之久,並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畫集。1957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軍三十週年紀念,中國總政治部、中央文化部、中國美協聯合舉辦大型油畫展。組織全國400位畫家花費18個月創作革命題材,宗其香巨幅油畫《強渡大渡河》在眾多名作中獲獎,與王式廊《井岡山會師》,艾中信《紅軍過雪山》王盛烈《八女投江》載入新中國的油畫史冊。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北海打冰》 紙本設色 24.5x38.5cm 1956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紹興水街》 紙本設色 31.4x43cm 1956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林中靜悄悄》 紙本設色 178.7x96.4cm 1961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瀾滄江》紙本設色 46x68cm 1961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高山放牧》 紙本設色 137.6x68.6cm 1961年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宗其香和中央美院的名師一夜之間成了牛鬼蛇神,飽受文革“四人幫”的迫害和摧殘。宗其香身受前所未有的人身摧殘、侮辱和迫害,同時又受到山水科畢業的學生,自己一手培養的弟子參與批鬥,心靈受到巨大的創傷。1974年“四人幫”在北京爆發“黑畫展”,宗其香、李可染、李苦禪、黃永玉等17位畫家,120多幅黑畫在中國美術館和人民大會堂展出批判。宗其香因名氣太大而成眾矢之的,在此“黑畫”事件中飽受壓迫,造成的身心傷害伴隨了其後半生。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榕之露》 紙本設色 45.6x56.7cm 1981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南國秋香》紙本設色 67.7x76.5cm 1984年作

“撥亂反正”之後,畫家們久蟄復出,在北京成立了美術創作組,也就是中國畫研究院的前身,宗其香是第一批被編制在這個組織內的幾位大家之一,1978年夏季他與全國第一流的名家一起,被集中在北京友誼賓館作畫,以拼命的精神完成了大量作品。7月7日應廣西政府的邀請欲啟身前去作畫。在離開賓館準備乘專機起飛前,他完成了一幅八尺梅花,作為在此作畫兩個月的終結。他以英姿勃發的激情和爐火純青的筆墨功夫,恣意點染,一氣呵成此畫,在場的畫家劉海粟、陸儼少、李可染、吳作人等著名畫家駐筆觀看。時年83歲的老畫家劉海粟親眼看到宗其香作畫的全部過程,他激動不已,大為讚賞。宗其香完成畫作,收拾起筆墨行囊,即將離開賓館,劉海粟突然從身後趕來,面帶微笑遞上一個手卷,宗其香趕忙展卷細看,原來是老人剛剛寫好的一幅墨寶中堂,上題:“當其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下款題“其香賢兄將赴廣西寫生書此送別”。藝術大師劉海粟引用了蘇東坡的詩句,恰恰準確界定了宗其香的創作風格。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宗其香在灕江上寫生 1977年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宗其香在中國美術館廣告牌前 1987年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灕江暢遊》 紙本設色 182x460cm 1977年作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 良風將暢想曲》紙本設色 37x437cm 1980年作

從宗其香眾多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多樣的題材,濃郁的生活氣息,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他的學生遍及海內外,許多人已是著名的畫家、教授或高級編輯。他是一位勤奮的墾荒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創作頗豐,是發表作品最頻繁的畫家之一;他是一位經歷豐富的老者。老友黃苗子先生說:“朋友當中,宗其香是最有藝術家脾氣的藝術家之一,他‘我行我素’,愛畫什麼就畫什麼。愛怎麼畫就怎麼畫。他是徐悲鴻先生的學生,有精湛的基本功,可是他並不一成不變地走老師的道路,‘我自用我法’(石濤語)”。正是由於這種個性,宗其香視藝術為生命。面對奔騰而至的市場經濟大潮,他十分不適應;而面對繁雜多變的社會人際關係,他更是無所措手足,以至於避開眾人嚮往的大都市,遨遊真山真水二十餘年,直至骨灰都拋撒在他熱愛的灕江山水之間……

美術史絕對不能忽略的人,既是大師的學生,又是大師的老師!

《灕江新月》 紙本設色 160x350cm 1992年作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